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温轧工艺对Fe-C-Mn-Si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15 22:58
   通常,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轧制即温轧的双相钢,具有比经传统热轧的双相更细的晶粒。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Fe-C-Mn-Si双相钢在700~900℃、以0.1 s-1的应变速率温轧至75%的变形率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温轧的Fe-C-Mn-Si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其综合性能优于奥氏体温度区热轧的钢。SEM观察发现,温轧的Fe-C-Mn-Si双相钢的晶粒尺寸约为6μm,且铁素体晶粒中存在亚晶,这是温轧双相钢的重要组织特征。
【部分图文】:

工艺图,温轧,双相钢,工艺


素CSiMnPSAlNbVTi质量分数0.0880.202.050.033<0.0050.030.0650.0750.019试样尺寸为?10mm×15mm,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温轧模拟试验工艺如图1所示。将试样加热至900℃保温1min,然后以10℃/s的冷速冷却至模拟的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温度进行温轧变形,分别设为780、760、740和720℃。然后在两相区以0.1s-1的应变速率进行压缩,变形量为75%。等温压缩后试样直接水淬或分别在5、10、20s内缓慢冷却(对应于终轧温度至670℃的冷速)至670℃,接着立即水淬以得到双相组织。图1Fe-C-Mn-Si双相钢的温轧工艺Fig.1WormrollingprocessoftheFe-C-Mn-Sidual-phasesteel试样的单道次压缩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其中1~16号试样为温轧双相钢,17号试样为对照组,是通常的奥氏体区热轧试样。经过两相区轧制的双相钢试样的形貌如图2所示。将热轧后的试样进行切割,通过自行设计的小试样拉伸试验装置测定力学性能。切割后的拉伸试样如图2(c)所示。2试验结果与分析2.1温轧工艺对显微组织的影响将试样打磨抛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的光学显微组织。结果发现,经不同工艺温轧的双相钢试样的显微组织均较细校在相同的轧制温度下,随着在两相区内缓冷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更为细小,缓冷时间为20s得到的晶粒最细校图3为在不同温度轧制后在两相区内缓冷20s的5个试样的显微组织。由图3可以看出,17号试样即通常的奥氏体区热轧双相钢试样,其典型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岛状马氏体。但与在两相区温轧双相钢的组织对比可以发现,4、8、12、16号试样具有更为细小的组织。其原因是,在奥氏体区轧制的细晶的基础上,两相区轧制会导致铁素体发生变形,形成亚晶使得组织更

温轧,双相钢,试样,拉伸试样


第6期朱德珑等:温轧工艺对Fe-C-Mn-Si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3表2单道次压缩变形试验参数Table2Single-passcompressiondeformationparameters试样编号应变速率/s-1变形量/%变形温度/℃缓冷温度区/℃冷速/(℃·s-1)冷却时间/s1水淬-20.175780780~6702253111045.5205-水淬-60.175760760~670185791084.5209-水淬-100.175740740~67014511710123.52013-水淬-140.175720720~67010515510162.520170.175900~860760~6704.520图2双相钢试样温轧前后的(a)高度、(b)截面和(c)从温轧试样上切割的小型拉伸试样Fig.2(a)Height,(b)cross-sectionofthedual-phasesteelsamplebeforeandafterwarm-rollingand(c)small-sizedtensilesamplecutfromthewarm-rolledsample图3试样的显微组织Fig.3Micrographsofthesamples

显微组织,试样,温轧,水淬


第6期朱德珑等:温轧工艺对Fe-C-Mn-Si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3表2单道次压缩变形试验参数Table2Single-passcompressiondeformationparameters试样编号应变速率/s-1变形量/%变形温度/℃缓冷温度区/℃冷速/(℃·s-1)冷却时间/s1水淬-20.175780780~6702253111045.5205-水淬-60.175760760~670185791084.5209-水淬-100.175740740~67014511710123.52013-水淬-140.175720720~67010515510162.520170.175900~860760~6704.520图2双相钢试样温轧前后的(a)高度、(b)截面和(c)从温轧试样上切割的小型拉伸试样Fig.2(a)Height,(b)cross-sectionofthedual-phasesteelsamplebeforeandafterwarm-rollingand(c)small-sizedtensilesamplecutfromthewarm-rolledsample图3试样的显微组织Fig.3Micrographsofthesampl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淑娥;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山西机械;2002年04期

2 黄群飞;何燕霖;李麟;;高性能双相钢的研究进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年03期

3 沈显璞,雷廷权;双相钢强度理论评述[J];机械工程材料;1984年06期

4 赵洪彩;盛惠琪;冷启明;王京璞;;热轧双相钢岛状组织的电镜分析[J];二汽科技;1992年03期

5 张梅,符仁钰,许洛萍;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J];热处理;2001年01期

6 傅敏士,肖亚航,魏宏波;纤维双相钢的组织形成及对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武钢技术;2002年03期

8 石莹;;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本钢技术;2002年03期

9 刘景军,林玉珍,雍兴跃,李效玉;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在旋转单相流体中腐蚀的数值模拟[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3年05期

10 温东辉;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影响的研究[J];上海金属;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鹏;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D];东北大学;2014年

2 申文竹;新型膨胀管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研究与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张明达;新型层片含铝双相钢的组织调控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机制[D];钢铁研究总院;2017年

4 张小云;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周乐育;高强度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6 许君;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邓照军;600MPa级高铝系冷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微观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梁轩;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的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高盛;差温轧制对厚板心部变形和组织的影响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10 刘彦春;C-Mn双相钢的组织形成机理研究及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曦;DP780双相钢的快速连续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邓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楠;含Ti双相钢热轧工艺及焊接热循环下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胡超;DP780镀锌双相钢GMA焊工艺及气孔形成机理[D];江苏大学;2016年

5 卢源志;双相钢/铝合金激光焊添加粉末的焊接行为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刘旭东;汽车用冷轧双相钢DP590和DP780的研制开发[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7 李超;冷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4N退火过程微观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8 杨智鹏;双相钢闭式循环泵后导叶数值模拟研究及铸造工艺优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9 郭滕滕;基于ANSYS的Cu-P-Cr-Ni-Mo双相钢的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李顺成;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42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42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