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在复杂应变路径下的性能表征研究
【学位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G142.1
【部分图文】:
的资源不足等社会问题。对于高强度钢,目前还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将屈服强??度在280?600Mpa之间的钢材统称为高强度钢,屈服强度大于600Mpa的钢板??称之为超高强度钢,而汽车用先进高强钢则需要的屈服强度更高。如图1-2所示,??按照高强钢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关系划分的分类图示。图1-2中主要含有传统型??钢、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汽车先进高强钢,图中表明前面几代汽车用钢的比??重占据很大的市场,但同时说明未来第三代汽车用钢还是有很大的挖据潜力,其??介于两代钢材之间的属于第三代先进高强钢[9_11】。??70?:?: ̄T??0?300?600?900?1200?1600??Tensile?Strength?(MPa)??图1-2高强钢板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的关系%??1.2.1传统高强钢??传统高强钢在汽车行业中属于第一代汽车用钢,具有代表性的是高强度低合??金钢和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HSLA钢添加很多合金元素来达到强化的效果,。??HSLA钢的种类包括单元素、多元素、微合金元素,一般抗拉强度可以达到??2??
>1?|??l£?SPICIM?W??「?|?HNSILESKCIMW??坠?\??tUNSItf?AXIS??1?PLANE?STRAIN??HNSION?SPCCIMEN??图1-4在预应变条件下的第二阶段拉伸试样??4??
泣?cr>Cl??t/h??c??於\/rS蘼??时间A??图1-3淬火-配分工艺图[26】??1.3高强钢复杂加载研究现状??1.3.1高强钢复杂加载所带来的问题??高强钢由于强度较高,在常规单轴拉伸时,其材料的各向异性、硬化指数等??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不是很大。由于汽车用钢在板材成形过程中,高强钢薄板必??然经历很多时段的复杂变形路径下的加卸载过程,使得高强钢在变形过程中屈服??强度、抗拉轻度、硬化速率、塑性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还会引起材料明显的各??向异性、回弹等现象,在大应变状态下,高强钢再经历加卸载、拉压循环、或者??更加复杂的变形路径,往往会发生瞬态软化、永久软化行为和包辛格效应。因此??研宄高强钢复杂加卸载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1.3.2国外对高强钢*杂加载路径的研究现状??PST?PRCSTHWH?AXIS??>1?|??l£?SPICIM?W??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操志博;贾耿伟;王连轩;张龙柱;苏振军;;热冲压用超高强钢22MnB5性能测试与分析[J];河北冶金;2017年03期
2 ;多相高强钢“TP-N68/78”[J];金属功能材料;2008年06期
3 帅玉峰;阎子安;胡俊川;;防止铬镍钼高强钢焊接裂纹的工艺方法[J];机械工人;1988年08期
4 夏伟白;;42CrMo中碳调质高强钢的焊接[J];电焊机;1989年05期
5 佟铁印;;本钢汽车用冷轧加磷高强钢的研制与开发[J];本钢技术;2012年02期
6 李扬;刘汉武;杜云慧;张鹏;;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J];材料导报;2011年13期
7 丁有元;张维;李成涛;刘艳;徐科;方可伟;薛飞;;40CrNiMoA高强钢氢脆敏感性和氢含量的关系[J];腐蚀与防护;2017年07期
8 ;安米推出新型轻量级高强钢可减轻汽车重量20%[J];轧钢;2014年05期
9 杨美;李正良;刘红军;;高强钢管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四川建筑;2011年06期
10 康永林;;汽车轻量化先进高强钢与节能减排[J];钢铁;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立;复杂截面超高强钢连续辊弯成型回弹预测与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2 冯晓九;大瓣片高强钢球罐壳板成形机理及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刘希月;基于微观机理的高强钢结构材料与节点的断裂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张强;HG785D调质高强钢焊接特性及组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李勇志;低合金高强钢焊接过程固态相变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沈琦;高强钢磁控电阻点焊机理与工艺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富强;汽车用Fe-Mn-Al系轻质高强钢制备工艺及变形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8 周涛;马氏体基高强钢强韧化机理研究与物理建模[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9 朱彬;高强钢热成形过程微观组织及多物理场耦合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蒋庆磊;800MPa高强钢GMAW接头组织性能及精细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操召兵;高强钢在复杂应变路径下的性能表征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2 李彩军;QP1180超高强钢局部加热的屈服行为研究及仿真[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3 谭广;基于热—力耦合和变摩擦系数高强钢冷冲压成形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4 陈耿;表面质量和加载模式对洁净42CrMo高强钢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7年
5 徐亚;基于巴克豪森噪声的高强钢快速无损检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凯希;超高强钢与铝合金自冲铆接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秦继;循环加载下超高强钢力学性能表征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年
8 孙伟月;先进高强钢对轿车前纵梁强度影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郭小龙;先进高强钢热轧工艺开发与生产实践[D];东北大学;2010年
10 段小林;板厚及微合金化元素对钛系高强钢韧性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6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5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