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激光仿生强化技术的机床滚动导轨的耐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0:33
   随着现代加工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滚动导轨具有运动灵活、不易发生爬行和摩擦系数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精密电子机械、测量仪器以及工业机器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滚动导轨承受着周期性的交变应力,使得导轨表面出现疲劳磨损,严重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甚至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论文从仿生学角度出发,观察长年生活在砂石当中具有优异耐磨性能的生物体体表硬质单元体的分布形态和分布密度,抽象出单元体间距s=1, 2, 3, 4, 5 mm的点状、条纹和网状的表面形貌。通过正交实验实现激光熔覆加工参数的优化,将优化后的参数用于不同表面形貌的新型仿生导轨的制备。利用自主开发的速度、载荷和滚柱直径可变的往复式滚动磨损试验机,实验性地研究新型仿生导轨在滚柱直径分别为4, 7和10mm情况下的耐磨性能。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不同因素对新型仿生导轨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仿生导轨的耐磨性能是仿生形态、单元间距和滚柱直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传统机床滚动导轨相比,新型仿生导轨的耐磨性能提高了 80%以上;不管是点状、条纹还是网状仿生形态,在滚柱直径为10 mm的情况下,新型仿生导轨的磨损深度随单元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在滚柱直径为4mm和7mm的情况下,随单元间距的增加而减少。本研究为开发耐磨性能更加优越的新型仿生导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对推进工程仿生学的发展、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促进原始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G502;TN249
【部分图文】:

滑块,型号,日本,工作台


?第2章机床滚动导轨磨损试验机的研制??运动,具体连接方式如图2.7所示。??工作台??一工作台支撑件??图2.7螺母、工作台和重物块的连接方式??滚动滑块、工作台和重物块的重力作用于导轨试件上,构成滚动磨损试验机??的加载系统。施加不同质量的重物实现载荷的调节,换用不同型号的滚动滑块实??现滚柱直径的改变。滚动滑块选用日本IKOSR滚动轴承,如图2.8所示,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连,在试件上隨工作台水平往复滚动,具体连接方式如图2.9所??图2.8日本IKOSR型号滚动滑块??17??

重物,工作台,滚动磨损试验,滑块


?第2章机床滚动导轨磨损试验机的研制??运动,具体连接方式如图2.7所示。??工作台??一工作台支撑件??图2.7螺母、工作台和重物块的连接方式??滚动滑块、工作台和重物块的重力作用于导轨试件上,构成滚动磨损试验机??的加载系统。施加不同质量的重物实现载荷的调节,换用不同型号的滚动滑块实??现滚柱直径的改变。滚动滑块选用日本IKOSR滚动轴承,如图2.8所示,通过??螺栓与工作台固连,在试件上隨工作台水平往复滚动,具体连接方式如图2.9所??图2.8日本IKOSR型号滚动滑块??17??

非标设计,工作台


?V??xi^??试件??图2.9试件、滚动滑块和工作台的连接方式??为了让工作台同时适用于SR50125、SR4090、SR2050不同型号滚动滑块的??装配,对工作台进行非标设计,具体设计如图2.10所示,工作面板左右对称,中??间的小孔用于润滑油的添加,其它沉头孔分别用于不同型号滚动滑块的连接。??SR50125轴承连接沉头孔X8????加油孔X2??/?|?丝杠螺母连接沉头孔X4???5?免??\?SR2050轴承连接沉头孔X!;??SR409]轴承|连接沉头孔X8?|?|??图2.10工作台的非标设计??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鹏东;;仿生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综述[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3年09期

2 屈重年;伍良生;肖毅川;张仕海;;机床导轨技术研究综述[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年01期

3 韩彬;李美艳;王勇;;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J];中国激光;2011年08期

4 张凌峰;熊毅;张毅;刘玉亮;;高锰钢在激光冲击作用下的微观特征[J];中国激光;2011年06期

5 张云龙;马兵;;天才般的仿生设计[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6 刘洪志;;磨损与磨损可靠性[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17期

7 苏博;;固铂仿生蜂巢轮胎[J];橡胶科技市场;2009年10期

8 瞿志俊;于敏;郭策;戴振东;;端面接触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研制[J];机械工程师;2008年12期

9 黄玉松;郑威;辛培训;王玲;李宁;汪得功;;贝壳珍珠层结构仿生复合材料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10期

10 王淑仁;闫玉涛;殷伟俐;丁津原;;齿轮啮合摩擦疲劳磨损的计算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文波;大壁虎运动人工诱导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鹏云;割草机刀片激光表面强化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2 骆海波;网状仿生耦合单元的特征参数对滚动导轨耐磨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鹿树超;材料、结构耦元对灰铸铁耐滚动疲劳磨损性能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4 邓猛;激光熔凝仿生耦合灰铸铁导轨的耐磨性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0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60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