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高铁含量FeSiBCuCP体系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及磁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13:26
  Fe基软磁非晶及纳米晶合金作为新一代的绿色节能材料,由于优良的软磁特性在各类电磁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然而,在现有Fe基非晶及纳米晶体系中,Fe含量偏低,导致其较低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1.7 T以下)与硅钢片(Bs~2.0T)存在不小的差距,无法适用于大功率产品;另一方面,高Fe含量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能力较低,带材的厚度和宽度受到限制;另外,合金带材普遍存在两级晶化温度区间过窄,过低的居里温度点以及晶化后的材料脆性严重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类材料的使用。因此,如何研制出具备低成本高性能Fe基非晶合金呈现重要的理论以及应用价值。通过创新合金优化成分设计,设计出一种具有低成本、高饱和磁化强度Ms以及低矫顽力Hc的新型Fe基非晶及纳米晶软磁合金体系。本文采用快淬急冷甩带工艺成功制备了以FeSiBCuC和FeSiBCuCP两类合金体系,结合微合金化法,通过添加微量的Si、B、P和C等类金属元素,对合金体系非晶的形成、晶化行为、热稳定性、软磁性能以及韧脆性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总结如下:(1)在 Fe83.5-xSi2B14Cu0.5Cx(x=0,0.1,0.2,0.3,0.4...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铁含量FeSiBCuCP体系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及磁性能的研究


图1-2晶态和非晶态的X射线衍射对比图??

杨氏模量,非晶,断裂强度,间变


高的强度其中,非晶合金FesoBM呈现出的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其大小接近于钢??丝,且具有较好的断裂韧性,并呈现出优良的韧塑性,优于其它同等强度下的合金[2。]。??制备的非晶带材对折成180°后也没有发生断裂,图1-3所示为非晶态合金与晶态合金??下,其强度和杨氏模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当与成分差异不大的晶态合金比较时,非晶??态合金特有的密排结构,以致其呈现的密度较低,约低于1 ̄2%;如晶态时,FessBu??合金的密度约为7.52?g/cm3,而非晶态时却只有7.45?g/cm3。??6000?-??jt??Elastic?strain:?D.02?y??^?5000?、、、.?屬?Co-Fe-Ta-3?b^k?^zss??S.??Hk'?|?F?*-Co-3-3>-Nb?<s!?6s?■??4〇oo?-?/?????????卞:?Fd'B-Si-f't)?bs^k?class?|??〇?3000?^9?M,?.h^Tv2?-C?-Cu?一-'??的?/?^?Cu-Zr?Be?buti^ass??]2000?strain:?0,00£S??^?搬,P—?_?概_?_??buii?<iasis?^??1000?-?“??/???-#?(T7D7S-TS)??r?Ug??0?.....?|<?.?...?t??.X?4.????1?y?i?..?.1.,??‘?i...?X????0?60?IDO?150?200?250?300?350?400?450??Young's?modulus

示意图,变压器空载损耗,非晶,实体图


?第一章绪论基于在各方面呈现出优异性能,非晶合金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其Fe、Co、Ni基非晶系合金作为新型软磁材料,以其呈现出优良的软磁特性吸引着广科研工作者,在电磁以及信息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如:??(a)非晶变压器??由于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易被磁化,非晶合金呈现出低矫顽力以及高电阻的特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润损,如:用Fes1B13.5Si3.5C2和Fe82Bi〇Si8非晶带材制成的磁芯,磁损仅为硅钢变压器的1/3-1/5P5%。如图1-4所示为变压器在不同型号下的空载损耗间的比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额定功率不变时,非晶带材磁芯制成的变压损耗仅为S9型变压器空载损耗的20%,因此可以得到,非晶变压器有效的降低了损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节能材料。表1-5进行了两种不同合金制作变压器的性能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re loss analysis of Finemet type nanocrystalline alloy ribbon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J]. Zhun Li,Kefu Yao,Deren Li,Xiaojun Ni,Zhichao Lu.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017(05)
[2]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J]. 汪卫华.  物理学进展. 2013(05)
[3]非晶态合金的退火脆化及其影响因素[J]. 车晓舟,徐颖,胡赓祥.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5(04)



本文编号:2899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99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