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双支管镦辗胀复合成形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17:50
对于并列双支管的成形以往主要采用焊接与翻边工艺,而采用焊接与翻边工艺所生产成形件具有成形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因此,针对并列双支管成形的这些缺点,管材液压成形技术应运而生。现如今,管材液压成形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被广泛使用,其成形件具有成形质量好、产品质量稳定且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同时管材液压成形技术所产生的产品废料少,与当代近净成形技术与绿色制造理念相符合,对此不少高等院校与企业对管材液压成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主要在传统的并列双支管液压成形工艺基础上提出了并列双支管镦辗胀复合成形工艺;在并列双支管镦辗胀复合成形过程中,主要利用变径管材,通过芯棒对管材局部增厚区进行辗压,以提高材料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管材的成形性能;与此同时,本文通过自主设计了镦辗胀成形装置,实现了“镦”、“辗”、“胀”三种载荷同时加载的目的;因此,在本文中,围绕并列双支管镦辗胀成形工艺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1)在探究并列双支管镦辗胀复合成形工艺时,本文对镦辗胀成形装置的进行自主设计;通过自主设计与安装并列双支管镦辗胀复合成形装置,最终达到实验所需的要求。(2)在有限元分析建模过程中,在对管材赋予材料属性时...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并列双支管成形过程
第一章 绪论(3)在并列双支管成形后期,管材内压达到峰值,管材轴向进给量达到最大,成形后管材与模具内壁型腔紧密贴合,成形所需的液压成形件。(4)并列双支管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管材支管内侧与外侧补料速度不同,管材支管外侧补料速度高于管材支管内侧补料速度,导致支管内侧材料在管材成形过程中难流向支管部分,而外侧材料在管材成形过程中易流入支管;因此,由于管材内外侧材料在支管成形过程中补料速率不一致,导致使支管往内侧凹;下图 1-2(a)和图 1-2(b)为并列双支管成形后支管成形效果与理想管件对比。
形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压成形工艺研究术可追溯到上世纪 30-40 年代,美苏两国大的两通管,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成形技术进行基础性研究[20],并率先在汽世纪 80 年代,美国、德国、日本学者对管理论、工艺、数值模拟三方面着手研究,形设备[22~26];上世纪 90 年代,汽车制造间,并在其车上应用了液压成形件;目前所示),汽车排气异形管件、副车架、安全~28]。现如今,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应用[8],并且还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验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汽车轻量化的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J]. 王文彬,朱梅云.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8(06)
[2]液压成形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介绍[J]. 刘渊媛,叶盛薇. 武钢技术. 2017(05)
[3]内压和加载路径对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性的影响[J]. 陈名涛,肖小亭,刘易凡,何建春,刘志峰,郑智佳. 塑性工程学报. 2017(05)
[4]汽车发动机托架的管材液压形成机制研究[J]. 彭华勇. 机床与液压. 2017(14)
[5]轴向冲头和移动推块共同进给成形三通管新工艺[J]. 何建春,肖小亭,陈名涛,刘志峰. 锻压技术. 2017(03)
[6]基于有限元模拟的铝合金管液压胀形的工艺研究[J]. 史双喜. 现代制造工程. 2016(05)
[7]内高压成形工艺的专利技术综述[J]. 王美娟. 山东工业技术. 2016(09)
[8]管材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J]. 王庆辉,范清风. 热加工工艺. 2016(07)
[9]铝合金薄壁管热态内压成形的变形控制[J]. 林艳丽,何祝斌,姚坤伟. 精密成形工程. 2015(01)
[10]汽车轻量化成形技术及其进展[J]. 郎利辉,杨希英,刘康宁,孙志莹. 现代零部件. 2014(04)
博士论文
[1]内外压复合作用下管材塑性失稳行为研究[D]. 崔晓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单侧双排四通管挤胀成形试验研究[D]. 邱康.广东工业大学 2015
[2]三通管液压成形与模具参数化研究[D]. 胡捷.南昌航空大学 2015
[3]四通管内高压成形有限元模拟及工艺分析和优化[D]. 陈晓晓.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4]加载路径对平行多支管内高压成形规律影响的研究[D]. 章凯.广东工业大学 2013
[5]响应面法在生物过程优化中的应用[D]. 黄新仁.湖南大学 2011
[6]多通管液压胀形工艺仿真及成形控制模式研究[D]. 翟江波.西北工业大学 2007
[7]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D]. 董志涛.燕山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9970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并列双支管成形过程
第一章 绪论(3)在并列双支管成形后期,管材内压达到峰值,管材轴向进给量达到最大,成形后管材与模具内壁型腔紧密贴合,成形所需的液压成形件。(4)并列双支管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管材支管内侧与外侧补料速度不同,管材支管外侧补料速度高于管材支管内侧补料速度,导致支管内侧材料在管材成形过程中难流向支管部分,而外侧材料在管材成形过程中易流入支管;因此,由于管材内外侧材料在支管成形过程中补料速率不一致,导致使支管往内侧凹;下图 1-2(a)和图 1-2(b)为并列双支管成形后支管成形效果与理想管件对比。
形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压成形工艺研究术可追溯到上世纪 30-40 年代,美苏两国大的两通管,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成形技术进行基础性研究[20],并率先在汽世纪 80 年代,美国、德国、日本学者对管理论、工艺、数值模拟三方面着手研究,形设备[22~26];上世纪 90 年代,汽车制造间,并在其车上应用了液压成形件;目前所示),汽车排气异形管件、副车架、安全~28]。现如今,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应用[8],并且还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验入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汽车轻量化的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J]. 王文彬,朱梅云.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8(06)
[2]液压成形技术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介绍[J]. 刘渊媛,叶盛薇. 武钢技术. 2017(05)
[3]内压和加载路径对并列双支管内高压成形性的影响[J]. 陈名涛,肖小亭,刘易凡,何建春,刘志峰,郑智佳. 塑性工程学报. 2017(05)
[4]汽车发动机托架的管材液压形成机制研究[J]. 彭华勇. 机床与液压. 2017(14)
[5]轴向冲头和移动推块共同进给成形三通管新工艺[J]. 何建春,肖小亭,陈名涛,刘志峰. 锻压技术. 2017(03)
[6]基于有限元模拟的铝合金管液压胀形的工艺研究[J]. 史双喜. 现代制造工程. 2016(05)
[7]内高压成形工艺的专利技术综述[J]. 王美娟. 山东工业技术. 2016(09)
[8]管材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J]. 王庆辉,范清风. 热加工工艺. 2016(07)
[9]铝合金薄壁管热态内压成形的变形控制[J]. 林艳丽,何祝斌,姚坤伟. 精密成形工程. 2015(01)
[10]汽车轻量化成形技术及其进展[J]. 郎利辉,杨希英,刘康宁,孙志莹. 现代零部件. 2014(04)
博士论文
[1]内外压复合作用下管材塑性失稳行为研究[D]. 崔晓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单侧双排四通管挤胀成形试验研究[D]. 邱康.广东工业大学 2015
[2]三通管液压成形与模具参数化研究[D]. 胡捷.南昌航空大学 2015
[3]四通管内高压成形有限元模拟及工艺分析和优化[D]. 陈晓晓.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
[4]加载路径对平行多支管内高压成形规律影响的研究[D]. 章凯.广东工业大学 2013
[5]响应面法在生物过程优化中的应用[D]. 黄新仁.湖南大学 2011
[6]多通管液压胀形工艺仿真及成形控制模式研究[D]. 翟江波.西北工业大学 2007
[7]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D]. 董志涛.燕山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9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08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