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型AA/MA/MMA三元共聚物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0:59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叔丁醇为分子量调节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对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合成绿色环保型三元共聚物缓蚀剂。该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3 h,保温2.5 h。通过对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和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多种官能团协同作用,提高了缓蚀率。通过与4种传统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对比实验,探讨了共聚物的投加量、水样温度、水样pH值等因素对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缓蚀剂对碳钢挂片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当共聚物投加量为4 mg/L,水样温度为60℃,pH值控制在9时,缓蚀率达到了最优的98.8%,缓蚀性能明显优于4种传统缓蚀剂。SEM测试聚合物缓蚀剂在碳钢挂片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使挂片与腐蚀介质隔离,特别适用于高温高碱高硬度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文章来源】:应用化工. 2016,45(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共聚物缓蚀剂的合成
1.3 共聚物缓蚀剂的表征及性能测定
1.3.1 共聚物的分子量表征
1.3.2 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1.3.3 共聚物缓蚀性能测试
1.3.4 碳钢挂片表面电镜分析及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分布
2.2 共聚物的结构
2.3 共聚物缓蚀性能
2.3.1 共聚物投加量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
2.3.2 水样温度对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
2.3.3 水样p H值对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
2.3.4 碳钢挂片表面电镜分析及表征
2.3.5 三元共聚物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缓蚀剂MA/TEA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余兰兰,孙旭蕊,李妍,郑凯. 化工科技. 2013(05)
[2]影响工业循环冷却水结垢和腐蚀的因素及其控制[J]. 张敏. 科技传播. 2013(07)
[3]模拟循环冷却水中几种因素对碳钢腐蚀的影响[J]. 伊帆,李德豪,郎春燕,朱越平. 工业水处理. 2012(08)
[4]缓蚀剂浓度对饱和CO2盐溶液中咪唑啉缓蚀剂膜的影响[J]. 杜敏,张静,王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5]凝胶色谱法测定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J]. 白颖,李建伟. 塑料科技. 2007(04)
[6]有机缓蚀剂与金属作用的机理[J]. 陈立庄,高延敏,缪文桦. 全面腐蚀控制. 2005(02)
[7]聚合物缓蚀剂研究进展[J]. 邱文革,常西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3(02)
[8]工业循环冷却水缓蚀阻垢剂的发展状况[J]. 王勤娜,施宝昌,王浩,姜慧芬. 化工进展. 2001(05)
博士论文
[1]缓蚀剂界面行为与缓蚀机理的电化学及AFM研究[D]. 屈钧娥.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生物可降解的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朱胜利.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马来酸酐、丙烯酸、乙酸乙酸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梁淳淳.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复合阻垢缓蚀剂性能及缓蚀机理初探[D]. 吴玉勇.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8396
【文章来源】:应用化工. 2016,45(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共聚物缓蚀剂的合成
1.3 共聚物缓蚀剂的表征及性能测定
1.3.1 共聚物的分子量表征
1.3.2 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1.3.3 共聚物缓蚀性能测试
1.3.4 碳钢挂片表面电镜分析及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分布
2.2 共聚物的结构
2.3 共聚物缓蚀性能
2.3.1 共聚物投加量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
2.3.2 水样温度对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
2.3.3 水样p H值对共聚物缓蚀性能的影响
2.3.4 碳钢挂片表面电镜分析及表征
2.3.5 三元共聚物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缓蚀剂MA/TEA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余兰兰,孙旭蕊,李妍,郑凯. 化工科技. 2013(05)
[2]影响工业循环冷却水结垢和腐蚀的因素及其控制[J]. 张敏. 科技传播. 2013(07)
[3]模拟循环冷却水中几种因素对碳钢腐蚀的影响[J]. 伊帆,李德豪,郎春燕,朱越平. 工业水处理. 2012(08)
[4]缓蚀剂浓度对饱和CO2盐溶液中咪唑啉缓蚀剂膜的影响[J]. 杜敏,张静,王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5]凝胶色谱法测定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J]. 白颖,李建伟. 塑料科技. 2007(04)
[6]有机缓蚀剂与金属作用的机理[J]. 陈立庄,高延敏,缪文桦. 全面腐蚀控制. 2005(02)
[7]聚合物缓蚀剂研究进展[J]. 邱文革,常西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3(02)
[8]工业循环冷却水缓蚀阻垢剂的发展状况[J]. 王勤娜,施宝昌,王浩,姜慧芬. 化工进展. 2001(05)
博士论文
[1]缓蚀剂界面行为与缓蚀机理的电化学及AFM研究[D]. 屈钧娥.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生物可降解的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朱胜利.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马来酸酐、丙烯酸、乙酸乙酸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 梁淳淳.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复合阻垢缓蚀剂性能及缓蚀机理初探[D]. 吴玉勇.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8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15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