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
发布时间:2021-04-29 11:41
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ecturing,WAAM)技术是以电弧作为热源,采用堆焊的方式打印金属零件的新型技术。其特点是设备造价低、工作效率高以及增材尺寸范围大。数值模拟研究方法以有限元理论为原理,利用软件模拟实际工况,其特点是减少实验成本和周期。ER2209双相不锈钢具有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建筑、海洋和化工领域。本文以ANSYS软件为模拟软件,ER2209双相不锈钢为研究材料,模拟WAAM过程中热力场(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对增材零件形状和性能进行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WAAM过程中热力场进行模拟,分别采用多通道温度测量系统和X射线应力仪对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测量。利用模拟结果指导实验,采用WAAM系统打印形状良好的成型件。采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拉伸仪、维氏硬度计、纳米压痕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零件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一组工艺参数,可以使电弧稳定存在且试件表面平整。其中,增材电压为23V,焊接速度为200mm/min,送丝速度为11m/min。利用准确...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1.2.1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简介
1.2.2 国外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1.2.3 国内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1.3 电弧增材制造的材料
1.4 数值模拟方法在热力场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1.4.1 温度场模拟的发展
1.4.2 应力场模拟发展
1.4.3 热力场对零件组织和性能影响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样品制备
2.2.2 金相试样制备和组织观察
2.2.3 XRD分析
2.2.4 SEM形貌和EDS能谱分析
2.2.5 拉伸性能分析
2.2.6 硬度测试
2.2.7 腐蚀性能测试
2.3 计算方法
2.3.1 性质图计算
2.3.2 数值模拟
第3章 双相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模拟与演变
3.1 引言
3.2 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数值模拟
3.2.1 基本假设
3.2.2 单元选择
3.2.3 物理性能参数确定
3.2.4 几何模型建立
3.2.5 模型网格划分
3.2.6 模型单元杀死
3.2.7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处理
3.2.8 热原模型
3.2.9 施加载荷及求解
3.3 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测量实验
3.4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3.4.1 温度场验证
3.4.2 应力场验证
3.5 电弧增材制造温度场演变
3.5.1 电弧增材制造温度场演变云图
3.5.2 电弧增材制造时不同位置温度循环曲线
3.6 电弧增材制造应力场演变分析
3.6.1 电弧增材制造应力场演变云图
3.6.2 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不同位置应力循环曲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相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成型控制分析
4.1 引言
4.2 工艺参数对热力场的影响
4.2.1 增材电压对热力场影响
4.2.2 焊接速度对热力场影响
4.2.3 层间冷却时间对热力场影响
4.2.4 增材方向对热力场影响
4.2.5 增材层数对热力场影响
4.2.6 冷却方式对热力场影响
4.3 层高度增加量与冷却后层间温度的关系
4.3.1 空冷状态层高度增加量与冷却后层间温度的关系
4.3.2 水冷状态层高度增加量与冷却后层间温度的关系
4.4 复杂零件热力场模拟
4.4.1 圆筒件热力场模拟
4.4.2 连接件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相不锈钢增材制造零件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薄壁墙零件组织预测
5.3 薄壁墙类零件显微组织分析
5.3.1 金相组织分析
5.3.2 SEM形貌和EDS能谱分析
5.3.3 XRD分析
5.4 薄壁墙类零件性能分析
5.4.1 拉伸性能分析
5.4.2 拉伸断口分析
5.4.3 硬度分析
5.4.4 腐蚀性能分析
5.5 薄壁墙类零件固溶处理
5.5.1 固溶处理工艺确定
5.5.2 薄壁墙类零件显微组织分析
5.5.3 薄壁墙类零件硬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属材料在增材制造技术中的研究进展[J]. 胡捷,廖文俊,丁柳柳,胡阳. 材料导报. 2014(S2)
[2]增材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王红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3]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J]. 陈济轮,董鹏,张昆,何京文,梁晓康. 电加工与模具. 2014(01)
[4]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J]. 卢秉恒,李涤尘.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3(04)
[5]如何理性看待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J]. 黄卫东. 新材料产业. 2013(08)
[6]焊接工艺对2205双相不锈钢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韩志诚,王少刚,胡经洪,徐风林. 材料工程. 2008(08)
[7]国内外双相不锈钢焊接的研究进展[J]. 李伟,栗卓新,李国栋,李红. 焊接. 2007(01)
[8]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上激光熔覆Inconel738的裂纹敏感性研究[J]. 孙鸿卿,钟敏霖,刘文今,何金江,李晓莉,朱晓峰. 航空材料学报. 2005(02)
[9]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J]. 颜永年,崔福斋,胡蕴玉. 材料导报. 2001(02)
[10]电弧热流分布模式对GMAW焊接温度场的影响[J]. 孙俊生,武传松. 焊接学报. 1998(04)
博士论文
[1]多层单道GMA增材制造成形特性及熔敷尺寸控制[D]. 熊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GMAW再制造多重堆积路径对质量影响及优化方法研究[D]. 赵慧慧.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基于TIG堆焊技术的熔焊成型轨迹规划研究[D]. 胡瑢华.南昌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建筑钢结构中典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D]. 蒋小华.重庆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67463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1.2.1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简介
1.2.2 国外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1.2.3 国内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发展
1.3 电弧增材制造的材料
1.4 数值模拟方法在热力场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1.4.1 温度场模拟的发展
1.4.2 应力场模拟发展
1.4.3 热力场对零件组织和性能影响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样品制备
2.2.2 金相试样制备和组织观察
2.2.3 XRD分析
2.2.4 SEM形貌和EDS能谱分析
2.2.5 拉伸性能分析
2.2.6 硬度测试
2.2.7 腐蚀性能测试
2.3 计算方法
2.3.1 性质图计算
2.3.2 数值模拟
第3章 双相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模拟与演变
3.1 引言
3.2 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数值模拟
3.2.1 基本假设
3.2.2 单元选择
3.2.3 物理性能参数确定
3.2.4 几何模型建立
3.2.5 模型网格划分
3.2.6 模型单元杀死
3.2.7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处理
3.2.8 热原模型
3.2.9 施加载荷及求解
3.3 电弧增材制造热力场测量实验
3.4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3.4.1 温度场验证
3.4.2 应力场验证
3.5 电弧增材制造温度场演变
3.5.1 电弧增材制造温度场演变云图
3.5.2 电弧增材制造时不同位置温度循环曲线
3.6 电弧增材制造应力场演变分析
3.6.1 电弧增材制造应力场演变云图
3.6.2 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不同位置应力循环曲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相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成型控制分析
4.1 引言
4.2 工艺参数对热力场的影响
4.2.1 增材电压对热力场影响
4.2.2 焊接速度对热力场影响
4.2.3 层间冷却时间对热力场影响
4.2.4 增材方向对热力场影响
4.2.5 增材层数对热力场影响
4.2.6 冷却方式对热力场影响
4.3 层高度增加量与冷却后层间温度的关系
4.3.1 空冷状态层高度增加量与冷却后层间温度的关系
4.3.2 水冷状态层高度增加量与冷却后层间温度的关系
4.4 复杂零件热力场模拟
4.4.1 圆筒件热力场模拟
4.4.2 连接件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相不锈钢增材制造零件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薄壁墙零件组织预测
5.3 薄壁墙类零件显微组织分析
5.3.1 金相组织分析
5.3.2 SEM形貌和EDS能谱分析
5.3.3 XRD分析
5.4 薄壁墙类零件性能分析
5.4.1 拉伸性能分析
5.4.2 拉伸断口分析
5.4.3 硬度分析
5.4.4 腐蚀性能分析
5.5 薄壁墙类零件固溶处理
5.5.1 固溶处理工艺确定
5.5.2 薄壁墙类零件显微组织分析
5.5.3 薄壁墙类零件硬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属材料在增材制造技术中的研究进展[J]. 胡捷,廖文俊,丁柳柳,胡阳. 材料导报. 2014(S2)
[2]增材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王红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3]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J]. 陈济轮,董鹏,张昆,何京文,梁晓康. 电加工与模具. 2014(01)
[4]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J]. 卢秉恒,李涤尘.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3(04)
[5]如何理性看待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J]. 黄卫东. 新材料产业. 2013(08)
[6]焊接工艺对2205双相不锈钢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韩志诚,王少刚,胡经洪,徐风林. 材料工程. 2008(08)
[7]国内外双相不锈钢焊接的研究进展[J]. 李伟,栗卓新,李国栋,李红. 焊接. 2007(01)
[8]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上激光熔覆Inconel738的裂纹敏感性研究[J]. 孙鸿卿,钟敏霖,刘文今,何金江,李晓莉,朱晓峰. 航空材料学报. 2005(02)
[9]组织工程材料的大段骨快速成形制造[J]. 颜永年,崔福斋,胡蕴玉. 材料导报. 2001(02)
[10]电弧热流分布模式对GMAW焊接温度场的影响[J]. 孙俊生,武传松. 焊接学报. 1998(04)
博士论文
[1]多层单道GMA增材制造成形特性及熔敷尺寸控制[D]. 熊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GMAW再制造多重堆积路径对质量影响及优化方法研究[D]. 赵慧慧.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基于TIG堆焊技术的熔焊成型轨迹规划研究[D]. 胡瑢华.南昌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建筑钢结构中典型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D]. 蒋小华.重庆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67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16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