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低温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19:20
本文设计并研制了一种中碳Si-Mn-Cr-Mo系低温贝氏体高强钢。利用膨胀法和金相法测定了相变临界点和TTT曲线,并依据该曲线制定了等温转变工艺。设计了在260℃盐浴处理不同的等温时间,得到了该钢的低温贝氏体转变动力学。通过改变等温淬火温度,得到不同尺寸的低温贝氏体组织,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实验钢经20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锭-锻造等过程,得到厚度为30mm的板材。板材经降硬度退火后,切割加工成拉伸试样和热处理用试样。用膨胀法和金相结合方法测定了实验钢的TTT曲线和临界点。Ac3=918.9℃,Ac1=715.5℃,Ms=317℃。贝氏体转变区鼻子温度为300℃,孕育期为70s,转变终了时间为2?104s。根据实验钢的TTT曲线设计了两种热处理工艺:950℃奥氏体化后空冷到400℃左右入盐浴等温淬火,盐浴温度分别为220℃、240℃、260℃、280℃、300℃,盐浴时间为6h;盐浴温度为260℃,盐浴时间分别为0s、40s、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360min。经过对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的观察,第一种...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贝氏体的分类及性能
1.1.1 上贝氏体
1.1.2 下贝氏体
1.1.3 粒状贝氏体
1.1.4 无碳化物贝氏体
1.2 贝氏体钢的类型
1.2.1 Mo系贝氏体钢
1.2.2 Mn-B系贝氏体钢
1.2.3 准贝氏体钢
1.2.4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1.2.5 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
1.2.6 奥氏体-贝氏体复相钢
1.3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1.3.1 残余奥氏体的韧化机制
1.3.2 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
1.3.3 残余奥氏体的形态
1.3.4 影响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因素
1.4 贝氏体相变热处理工艺
1.4.1 连续冷却转变
1.4.2 等温冷却转变
1.5 低温贝氏体的发展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化学成分
2.1.2 制备试样
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2.3 实验方法
2.3.0 拉伸试验
2.3.1 冲击试验
2.3.2 金相组织观察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4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2.3.5 洛氏硬度计
2.3.6 钢的TTT曲线测定与分析
3 实验钢的等温淬火行为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等温温度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3.2.2 等温时间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4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
4.1 室温拉伸性能
4.2 室温冲击性能
4.3 洛氏硬度
4.3.1 不同等温淬火温度的硬度值
4.3.2 不同等温淬火时间的硬度值
4.4 残余奥氏体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力学及搅拌磨损性能的影响[J]. 陶浪,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2018(02)
[2]铁路辙叉用贝氏体钢研究进展[J]. 张福成,杨志南,康杰. 燕山大学学报. 2013(01)
[3]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J]. 席光兰,马勤. 材料导报. 2006(04)
[4]一种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研制[J]. 李洪波,刘向东,金宝士,黄志求.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5]GQ112A钢CCT图的测定[J]. 胡怡. 金属热处理. 2001(07)
[6]我国贝氏体钢的前景[J]. 方鸿生,郑燕康. 金属热处理. 1998(07)
[7]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J]. 李凤照,敖青,姜江,李庆华,曹丽敏. 金属热处理. 1998(01)
[8]硅和少量钼对Mn-B系贝氏体钢转变动力学的影响[J]. 黄维刚,方鸿生,郑燕康. 金属热处理. 1997(10)
[9]新型奥氏体-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J]. 刘文言,曲敬信,邵荷生. 金属热处理. 1996(12)
[10]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J]. 康沫狂,贾虎生,杨延清,杨东方,武小雷. 金属热处理. 1995(12)
硕士论文
[1]高碳钢低温贝氏体转变行为及回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林诗慧.燕山大学 2016
[2]超细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 刘伟.辽宁工业大学 2016
[3]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D]. 龙晓燕.燕山大学 2013
[4]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万进.武汉科技大学 2012
[5]低碳贝氏体钢组织细化及力学性能的改善[D]. 高宽.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4724
【文章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贝氏体的分类及性能
1.1.1 上贝氏体
1.1.2 下贝氏体
1.1.3 粒状贝氏体
1.1.4 无碳化物贝氏体
1.2 贝氏体钢的类型
1.2.1 Mo系贝氏体钢
1.2.2 Mn-B系贝氏体钢
1.2.3 准贝氏体钢
1.2.4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1.2.5 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
1.2.6 奥氏体-贝氏体复相钢
1.3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1.3.1 残余奥氏体的韧化机制
1.3.2 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
1.3.3 残余奥氏体的形态
1.3.4 影响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因素
1.4 贝氏体相变热处理工艺
1.4.1 连续冷却转变
1.4.2 等温冷却转变
1.5 低温贝氏体的发展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化学成分
2.1.2 制备试样
2.2 合金元素的作用
2.3 实验方法
2.3.0 拉伸试验
2.3.1 冲击试验
2.3.2 金相组织观察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4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2.3.5 洛氏硬度计
2.3.6 钢的TTT曲线测定与分析
3 实验钢的等温淬火行为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等温温度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3.2.2 等温时间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4 实验钢的力学性能
4.1 室温拉伸性能
4.2 室温冲击性能
4.3 洛氏硬度
4.3.1 不同等温淬火温度的硬度值
4.3.2 不同等温淬火时间的硬度值
4.4 残余奥氏体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钢力学及搅拌磨损性能的影响[J]. 陶浪,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2018(02)
[2]铁路辙叉用贝氏体钢研究进展[J]. 张福成,杨志南,康杰. 燕山大学学报. 2013(01)
[3]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J]. 席光兰,马勤. 材料导报. 2006(04)
[4]一种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研制[J]. 李洪波,刘向东,金宝士,黄志求.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5]GQ112A钢CCT图的测定[J]. 胡怡. 金属热处理. 2001(07)
[6]我国贝氏体钢的前景[J]. 方鸿生,郑燕康. 金属热处理. 1998(07)
[7]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J]. 李凤照,敖青,姜江,李庆华,曹丽敏. 金属热处理. 1998(01)
[8]硅和少量钼对Mn-B系贝氏体钢转变动力学的影响[J]. 黄维刚,方鸿生,郑燕康. 金属热处理. 1997(10)
[9]新型奥氏体-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J]. 刘文言,曲敬信,邵荷生. 金属热处理. 1996(12)
[10]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J]. 康沫狂,贾虎生,杨延清,杨东方,武小雷. 金属热处理. 1995(12)
硕士论文
[1]高碳钢低温贝氏体转变行为及回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林诗慧.燕山大学 2016
[2]超细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 刘伟.辽宁工业大学 2016
[3]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D]. 龙晓燕.燕山大学 2013
[4]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万进.武汉科技大学 2012
[5]低碳贝氏体钢组织细化及力学性能的改善[D]. 高宽.西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20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