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21:12

  本文关键词: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304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蚀性,机械特性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钢种。但是其硬度偏低,耐磨损性能较差,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使用时材料表面会出现凹坑、剥落等现象,严重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304不锈钢材料的硬度、耐磨损性能,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在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自熔性合金粉末。本文研究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及硬度、耐磨、耐蚀性能的影响,并寻求最佳激光工艺参数,以期获得宏观形貌良好、稀释率适中、冶金结合较好、耐磨耐蚀性能好的熔覆层。使获得的最佳激光工艺参数对提高球阀的耐磨耐蚀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和参考意义。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激光工艺参数对熔覆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熔覆涂层从上部到下部分为熔覆层区、结合区、基体热影响区三部分。XRD衍射分析表明,不同激光工艺参数下熔覆层中的物相组成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含有γ-(Ni,Fe)固溶体相,Cr23C6硬质相,FeNi3韧性相等物相。根据组织与性能的综合分析可知,最优激光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5kW、扫描速度4mm/s、送粉速率300mg/s。单道激光熔覆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率对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宏观形貌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激光功率的逐渐增大,熔覆层的高度逐渐降低,宽度逐渐增加,熔池的深度逐渐增加,稀释率逐渐增大,熔覆层表面更加平整光滑;随着扫描速度的逐渐增大,熔覆层的高度、宽度逐渐降低,熔池的深度先降低后增加,稀释率逐渐增大;随着送粉速率的逐渐增大,熔覆层的高度先增加后降低,宽度逐渐增加,熔池的深度逐渐降低,稀释率逐渐减小。熔覆层表面均无明显的裂纹、气孔等缺陷。不同激光功率下进行的单道熔覆实验中,激光功率为2.5kW时的熔覆层宏观形貌平整、光滑,熔覆层宽度为14.85mm,高度为1.680mm,熔池深度为0.262mm,稀释率为13.49。显微组织从下往上依次为细小的平面晶、胞状晶、柱状晶、树枝晶、等轴晶。硬度较高,平均显微硬度为619.0HV0.2,并且它的耐磨性较好,施加不同载荷时,熔覆层的磨损量均远远小于基体的磨损量。此外,激光功率为2.5kW时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佳,此时熔覆层的自腐蚀电位为-461.899mV。不同扫描速度和送粉速率下进行的单道熔覆实验中,扫描速度为4mm/s、扫描速度为300mg/s时的熔覆层宏观形貌平整、光滑,熔覆层宽度为14.36mm,高度为1.612mm,熔池深度为0.248mm,稀释率为13.33。硬度较高,平均显微硬度为646.4HV0.2,并且耐磨损性能较好,磨损量较低。当加载10N时,熔覆层的磨损量为11.5mg;当加载15N时,熔覆层的磨损量为14.7mg;当加载20N时,熔覆层的磨损量为17.6mg,磨损性能较基体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此外,扫描速度为4mm/s、送粉速度为300mg/s时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较好,自腐蚀电位为-286.77mV。不同搭接率下的激光熔覆实验中,熔覆层搭接率为30%时,熔覆层具有较好的宏观形貌,耐磨性较好。当加载10N时,熔覆层的磨损量为11.8mg;当加载15N时,熔覆层的磨损量为12.1mg,当加载20N时,熔覆层的磨损量为17.7mg。熔覆层的耐蚀性与基体接近,自腐蚀电位为-496.863m V。
【关键词】:激光熔覆 工艺参数 宏观形貌 组织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2
  • 1.2 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12-14
  • 1.2.1 激光的特性及加工用激光器12-13
  • 1.2.2 激光加工特点及应用现状13-14
  • 1.3 激光表面熔覆技术14-21
  • 1.3.1 激光熔覆原理及特点15
  • 1.3.2 激光熔覆所用材料15-17
  • 1.3.3 激光熔覆的工艺流程及添料方式17-19
  • 1.3.4 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19-20
  • 1.3.5 激光熔覆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20-21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21-24
  • 1.4.1 研究目的21-22
  • 1.4.2 研究内容22-24
  •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实验方法24-32
  • 2.1 实验材料24-26
  • 2.1.1 基体材料24-25
  • 2.1.2 熔覆材料25-26
  • 2.2 熔覆设备及工艺参数26-28
  • 2.2.1 熔覆设备26-27
  • 2.2.2 工艺参数27-28
  • 2.3 测试试样的制备28
  • 2.4 组织观察和分析28-29
  • 2.5 涂层性能测试29-31
  • 2.6 技术路线31-32
  • 第3章 激光工艺参数对Ni基熔覆层的影响32-44
  • 3.1 激光功率对Ni基熔覆层宏观形貌的影响33-37
  • 3.2 扫描速度对Ni基熔覆层宏观形貌的影响37-40
  • 3.3 送粉速率对Ni基熔覆层宏观形貌的影响40-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激光熔覆层的组织与性能分析44-70
  • 4.1 激光熔覆层的组织分析44-51
  • 4.1.1 不同激光功率下熔覆层的显微组织45-47
  • 4.1.2 不同扫描速度下熔覆层的显微组织47-49
  • 4.1.3 不同送粉速率下熔覆层的显微组织49-51
  • 4.2 激光熔覆层的物相组成51-56
  • 4.3 激光熔覆层的性能分析56-67
  • 4.3.1 激光熔覆层显微硬度分析56-59
  • 4.3.2 激光熔覆层耐磨损性能分析59-65
  • 4.3.3 激光熔覆层耐腐蚀性能分析65-67
  • 4.4 本章小结67-70
  • 第5章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组织及性能分析70-76
  • 5.1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层的组织分析70-72
  • 5.1.1 激光熔覆层宏观形貌分析70-71
  • 5.1.2 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分析71-72
  • 5.2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层的物相组成72-73
  • 5.3 多道搭接激光熔覆层的性能分析73-75
  • 5.3.1 激光熔覆层的磨损性能分析73-74
  • 5.3.2 激光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分析74-75
  • 5.4 本章小结75-76
  • 第6章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琳;原津萍;张平;赵军军;;多道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焊接学报;2007年07期

2 陈列;谢沛霖;;齿面激光熔覆中的防边缘塌陷工艺研究[J];激光技术;2007年05期

3 孙会来;赵方方;林树忠;齐向阳;;激光熔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激光杂志;2008年01期

4 陈志坤;刘敏;曾德长;马文有;;激光熔覆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探究[J];激光杂志;2009年01期

5 郑晖;韩志仁;陈江;王国栋;;采用激光熔覆方法校轴的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6 朱晨光;孙耀宁;于青;;激光熔覆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2年08期

7 周思华;郭艳花;晁明举;刘奎立;;金属表面激光熔覆处理技术的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郭伟,徐庆鸿,田锡唐;激光熔覆的研究发展状况[J];宇航材料工艺;1998年01期

9 郭伟,徐庆鸿,田锡唐;激光熔覆的研究发展状况[J];宇航材料工艺;1998年02期

10 李必文,石世宏,王新林;激光熔覆化工阀门的实验与质量控制[J];热加工工艺;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琦林;谢安宁;周广才;;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基础试验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琦林;谢安宁;周广才;;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基础试验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邓琦林;谢安宁;周广才;;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基础试验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4 张万红;方亮;赵刚;;液相分散沉降法制备激光熔覆预涂涂层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陈畅源;邓琦林;葛志军;;激光熔覆中的应力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邓琦林;;舰船关键零件的激光熔覆修复[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明娣;刘秀波;郭开波;宋成法;傅戈雁;石世宏;;激光熔覆成形件的应力分析与裂纹控制[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永峰;田欣利;薛春芳;;送粉式激光熔覆能量利用率的分析模型[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黄延禄;杨永强;;双方程边界耦合法激光熔覆传质过程数值模拟[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继常;;激光熔覆工艺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翟扬;激光熔覆硼、钛材料市场海阔天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2 汤兆宏;激光熔覆专利技术修复绥中电厂80万千瓦汽轮机围带铆钉损伤[N];中国电力报;2008年

3 记者 赵静;激光熔覆术成功再造煤矿机械[N];中国煤炭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汤兆宏;成功修复宝钢自备电厂35万千瓦汽轮机缸体[N];中国电力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华;KMN钢压缩机叶片激光熔覆修复及后续加工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闫晓玲;激光熔覆再制造零件超声检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熊征;激光熔覆强化和修复薄壁型零部件关键技术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黄凤晓;激光熔覆和熔覆成形镍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庆茂;送粉激光熔覆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张三川;送粉激光熔覆陶瓷掺杂复合涂层技术及涂层成形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李明喜;钴基合金及其纳米复合材料激光熔覆涂层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8 郑敏;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制备生物陶瓷涂层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明娣;基于光内送粉的激光熔覆快速制造机理与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李嘉宁;钛合金激光熔覆Ti-Al/陶瓷复合涂层组织结构与耐磨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波;面向绿色再制造的单道激光熔覆几何特征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卢云龙;激光熔覆硅化物三元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付志凯;轮轨材料激光溶覆Fe基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与磨损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培源;钢材表面非晶化工艺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杭小琳;激光铣削对激光熔覆成形件的整形机理和试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梁斌;基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熔覆的环模再制造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相占凤;添加固体润滑剂hBN的钛合金激光熔覆高温耐磨复合涂层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邓居军;磁化—激光熔覆复合技术强化与修复零部件表面性能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9 艾铭杰;Cr12MoV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赵文雨;2Cr12MoV表面激光熔覆Stellite 6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89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