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590冷轧双相钢连退生产工艺
本文关键词:DP590冷轧双相钢连退生产工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双相钢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先进高强钢。本钢集团某冷轧厂通过新生产线调试的机会对DP590冷轧双相钢现场实际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通过三次试生产探索,借助CCT曲线对冷却组织的预测和实际生产中双相钢性能和组织的对比,分批次对工艺进行优化从而获得符合标准的产品并且确定最终工艺。建议采用加热温度为800℃,缓冷结束温度为680℃,过时效温度为320~280℃的连退工艺。
【作者单位】: 本钢集团产品研究院先进高强钢研究所;本溪钢铁集团第三冷轧厂;
【关键词】: 双相钢;DP;本钢集团;生产工艺;成形性能;时效温度;冷轧厂;缓冷;试生产;力学性能;
【分类号】:TG142.1;TG161
【正文快照】: 双相钢是由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两相组成,具有低屈强比(σs/σb)、高的初始加工硬化速率、良好的强塑性匹配、高烘烤硬化性能等特点[1-2],是汽车轻量化良好的替代钢种。 本钢集团某冷轧厂连退线投产,进行DP590冷轧双相钢生产调试。在第一批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屈服强度低于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群飞;何燕霖;李麟;;高性能双相钢的研究进展[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年03期
2 沈显璞,雷廷权;双相钢强度理论评述[J];机械工程材料;1984年06期
3 赵洪彩;盛惠琪;冷启明;王京璞;;热轧双相钢岛状组织的电镜分析[J];二汽科技;1992年03期
4 张梅,符仁钰,许洛萍;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J];热处理;2001年01期
5 傅敏士,肖亚航,魏宏波;纤维双相钢的组织形成及对性能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武钢技术;2002年03期
7 石莹;;新型高强度、易成形双相钢[J];本钢技术;2002年03期
8 刘景军,林玉珍,雍兴跃,李效玉;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在旋转单相流体中腐蚀的数值模拟[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3年05期
9 温东辉;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影响的研究[J];上海金属;2005年06期
10 狄国标;陈连生;刘振宇;刘相华;赵迪;;低成本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研究[J];轧钢;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刚;张兴国;;冷轧双相钢性能特点及应用浅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高丽;周月明;刘俊亮;沈小丹;任忠鸣;;双相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3 陈国涛;李洋;周景鑫;崔瑞甲;于聪教;王光辉;范开权;李彩云;;承钢1780开发优质热轧双相钢的可行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吴菊环;金汉节;王义成;唐历;王丹;唐代明;翟大庆;;无钼热轧双相钢的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郭佳;刘杰;周娜;姚志强;代晓莉;李飞;王全礼;;显微组织相貌对双相钢力学行为的影响[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陈连生;李秀景;褚春光;高华;耿立唐;;双相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吴晶;杨庆祥;张春玲;;耐候双相钢应力-应变曲线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蓝慧芳;刘相华;;马氏体冷轧—区淬火制备超细双相钢[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弛;张爱文;朱鲁玲;蔡海燕;赵社平;;非调质高强度螺栓用双相钢盘条的研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谢华;桂洲;周正军;程杨;;新型轿车车轮用热轧双相向钢(F+M)的研制[A];2009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柳方秀;让生产更经济[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王文军译;双相钢微观组织的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林立恒;双相钢与高强度低合金钢可成形性能比较[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4 高真凤;新利佩茨克公司高强度热镀锌双相钢生产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5 Anish Karmakar R.D.K.Misra 李亚霏 译;双相钢临界区变形晶粒细化机制有新探索[N];中国冶金报;2013年
6 张海旺 刘雅政 宋仁伯 周乐育 管丽;变形温度对含Nb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相变规律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鹏;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D];东北大学;2014年
2 申文竹;新型膨胀管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研究与开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张小云;双相钢点焊熔核界面撕裂失效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乐育;高强度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柔性控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5 许君;双相钢点焊接头疲劳特性及寿命预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邓照军;600MPa级高铝系冷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微观组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梁轩;高强度冷轧双相钢的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彦春;C-Mn双相钢的组织形成机理研究及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9 陈连生;含Nb、Ti细晶双相钢的热轧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刘景军;高速多相海水中材料流动腐蚀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含Ti双相钢热轧工艺及焊接热循环下组织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胡超;DP780镀锌双相钢GMA焊工艺及气孔形成机理[D];江苏大学;2016年
3 李顺成;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金榕;冷轧双相钢工艺参数及组织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邓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双相钢微观变形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孟龙飞;热镀锌工艺对双相钢组织性能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世成;低成本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许以阳;双相钢的变形协调和断裂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毛兴锋;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志良;基于细观力学的双相钢流动应力模型及硬化特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DP590冷轧双相钢连退生产工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46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