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量的装配体配合面快速修正方法
发布时间:2017-07-07 04:04
本文关键词:基于测量的装配体配合面快速修正方法
【摘要】:产品装配是产品制作的重要环节。装配单元由装配基准件和装配活动件两部分组成,理论上,二者是完全贴合的映射关系,但是,由于制造误差导致配合面出现了超差问题,不能满足装配要求。面临上述装配问题时,传统方法是通过手工修磨或者喷涂填充的方法进行修正,但是这些方法主观性强,效率较低,主要依赖于经验操作。本文针对配合性装配过程中的超差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差配合面测量—互配零件内型面重构—互配零件二次加工”思路的配合面快速修正方法,结合曲面重构技术还原超差配合面,参照该型面修正互配零件内型面得到新的互配零件数模,从而确定互配零件二次加工的去除量。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互配零件内型面的重构方法。开展重构方法与重构质量关系实验研究,确立互配零件内型面的最佳重构方法及流程。(2)研究超差配合面最佳测量参数的确定方法。开展超差配合面测量密度与重构误差关系实验研究,最终确立最佳测量参数。(3)研究互配零件二次加工的配准方法。针对无加工基准的互配零件,提出了无基准条件下的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统一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4)估算互配零件二次加工的精度。分析互配零件内型面重构过程中的误差尺寸链模型,进而估算数控加工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测量 曲面重构 重构误差 加工精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注释表10-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15
- 1.1.1 曲面重构技术11-13
- 1.1.2 装配体配合面修正方法研究现状13-15
- 1.2 需求分析15-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6-19
- 第二章 互配零件数模重构方法的确定19-36
- 2.1 引言19
- 2.2 重构平台及方法19-21
- 2.3 基于PowerFit方法的互配零件数模重构21-28
- 2.3.1 超差配合面测量点云的数据处理21-24
- 2.3.2 超差配合面的逆向重构24-25
- 2.3.3 重构后超差配合面的光顺性分析25-26
- 2.3.4 新互配零件数模的生成26-28
- 2.4 基于多截面曲面方法的互配零件数模重构28-31
- 2.4.1 扫描线创建28-29
- 2.4.2 样条线的生成及光顺度检测29-31
- 2.4.3 超差配合面的逆向重构31
- 2.5 多截面曲面与PowerFit的逆向构面误差比较31-35
- 2.5.1 超差配合面实验件的设计31-32
- 2.5.2 基于CATIA的逆向重构误差检测过程32-33
- 2.5.3 多截面曲面与PowerFit逆向重构误差的实验分析33-35
- 2.6 小结35-36
- 第三章 超差配合面测量参数的确定36-46
- 3.1 引言36
- 3.2 超差配合面外形测量密度规划36-39
- 3.2.1 测量设备与测量方式的选择36-37
- 3.2.2 测量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的统一37-38
- 3.2.3 测量引导点集的生成38-39
- 3.3 超差配合面测量结果的仿真39-42
- 3.3.1 激光雷达测量误差的分析39-41
- 3.3.2 模拟测量误差程序的开发41-42
- 3.4 超差配合面的测量参数与重构误差关系的实验研究42-45
- 3.4.1 最佳测量规划参数的确定42-44
- 3.4.2 重构误差不确定度的计算44-45
- 3.5 小结45-46
- 第四章 互配零件二次加工的配准及加工精度估算46-55
- 4.1 引言46
- 4.2 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配准46-51
- 4.2.1 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配准方法46-47
- 4.2.2 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配准原理47-49
- 4.2.3 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配准模拟实验49-51
- 4.3 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控制51-54
- 4.3.1 建立工艺尺寸链模型51-53
- 4.3.2 估算加工精度要求53-54
- 4.4 小结54-5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5.1 总结55
- 5.2 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刘清荣;郭楠;;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维曲面重构软件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翟秀云;;逆向工程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13年12期
3 郑联语;朱绪胜;姜丽萍;;大尺寸测量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07期
4 兰峰;;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实用价值[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01期
5 郭英起;唐彬;张秋江;张为成;黑龙;;基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高精度坐标转换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年03期
6 张文;范敏;;基于细分曲面数控刀位轨迹的生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年01期
7 李鑫;朱海勇;;逆向工程模型精度评价[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8 黄琴;赵红玉;邓贤锋;孙小东;宋健辉;;测量结果表示与A类不确定度的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年11期
9 李辉;;基于UG的复杂曲面零件的数控加工[J];机械工程师;2009年10期
10 陈三清;;点云数据的配准方法研究[J];光盘技术;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528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52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