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表面仿生结构的构建及疏水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锈钢表面仿生结构的构建及疏水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锈钢 仿生 激光加工 化学刻蚀 电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润湿性能
【摘要】:不锈钢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由于其卓越的力学性能、耐低温、耐蚀性、耐磨性和工艺性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包括汽车、建筑、船舶、航空工业和医疗器械等。然而,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不锈钢材料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对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渐渐成为研究热点。受到具有特殊润湿性能生物表面结构(如荷叶、玫瑰花瓣)的启发,我们运用化学刻蚀技术、电沉积技术和激光加工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成功制备出具有一定粗糙结构的表面,特别是将石墨烯薄膜应用于仿生不锈钢材料表面,进行不锈钢表面疏水方面的改性处理,是一种新的尝试,拓展了具有仿生结构的不锈钢材料和石墨烯在疏水方面的应用范围。通过一种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的化学刻蚀过程,在不锈钢基底上成功制备出仿生结构,然后经过低表面能物质DTS(CH3(CH2)11Si(OCH3)3)浸泡处理后,不锈钢表面获得超疏水特性。当刻蚀剂浓度三氯化铁(Fe Cl3,2mol/L),盐酸(HCl,37%)和双氧水(H2O2,30%),体积比(Fe Cl3+HCl+H2O2(15:1:1 vol%))时,不锈钢表面获得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58°。化学刻蚀剂的浓度对不锈钢表面的微纳米级结构的形成和表面润湿性有着重要作用,刻蚀时间对不锈钢表面的润湿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在冷表面上对普通不锈钢和超疏水不锈钢表面结霜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包括液滴凝结时间、霜晶生长位置等。结果表明具有超疏水性的不锈钢表面能够明显延长水滴凝结所需要的时间。受到玫瑰花瓣表面结构的启发,在不锈钢上用激光加工法成功制备出仿玫瑰花瓣的周期性微柱结构,并以此为基体成功转移上单层石墨烯薄膜,实现不锈钢表面由超亲水状态到疏水状态的转变,获得表面接触角为128°。通过多次试验分析,对比试验参数如扫描形状、激光功率、扫描间隔、激光线宽和热影响区域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在不锈钢表面上,当激光扫描出的微柱直径为80μm,微柱的中心间距为100μm;激光器参数为:频率20k Hz,扫描速度500mm/s,功率50%的情况下,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仿玫瑰花瓣的周期性微柱结构,并对制备表面进行润湿性、微观结构、化学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电沉积镀镍法成功在不锈钢表面生长出三维石墨烯结构,获得疏水性表面,表面接触角高达152°。先以不锈钢作为基体材料,通过电沉积法形成一层薄薄的镍膜作为中间镀层,再以其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仿生石墨烯薄膜,并分别对镀镍不锈钢表面和仿生石墨烯薄膜的微观形貌和润湿性能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在不锈钢镀镍过程中,电解质浓度、沉积时间和电流密度对不锈钢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当电解质溶液由氯化镍(浓度250g/L)、硼酸(浓度60 g/L)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0.15g/L)组成,电流密度为5A/dm2,在45℃下电镀5min,最终在不锈钢表面上成功沉积出具有雪花状微纳米结构的镍层。利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表面电镀一层镍膜作为生长石墨烯的催化剂,并通过CVD技术在不锈钢表面成功生长出石墨烯。采用扫描电镜对不锈钢基体上的镍膜和其表面生长的石墨烯形貌进行观察分析,通过拉曼光谱对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石墨烯质量、层数进行表征,并测量其疏水性能。
【关键词】:不锈钢 仿生 激光加工 化学刻蚀 电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润湿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9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2
- 1.2 仿生表面制备方法12-18
- 1.2.1 化学刻蚀法13-14
- 1.2.2 电化学沉积法14-16
- 1.2.3 溶胶凝胶法16-17
- 1.2.4 激光加工法17-18
- 1.3 仿生石墨烯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18-23
- 1.4 仿生疏水表面的拓展应用23-28
- 1.4.1 抑霜防冻23-25
- 1.4.2 油水分离25-27
- 1.4.3 腐蚀防护27-28
- 1.5 主要研究内容28-29
- 第2章 制备方案与表征方法29-39
- 2.1 试验材料29
- 2.2 试验试剂29
- 2.3 制备方案29-34
- 2.3.1 不锈钢前期处理工艺29-30
- 2.3.2 化学刻蚀法制备不锈钢基超疏水表面30
- 2.3.3 激光加工法在不锈钢上制备石墨烯仿生结构30-33
- 2.3.4 电沉积镀镍法在不锈钢生长石墨烯33-34
- 2.4 表征方法34-36
- 2.4.1 表面微观形貌观察34-35
- 2.4.2 表面润湿性表征35
- 2.4.3 表面成分分析35-36
- 2.5 本章小结36-39
- 第3章 化学刻蚀法制备不锈钢超疏水表面39-49
- 3.1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39
- 3.1.1 化学刻蚀39
- 3.1.2 表面修饰处理39
- 3.2 超疏水不锈钢表面的微观形貌39-41
- 3.3 超疏水表面的成分表征41-43
- 3.3.1 超疏水表面化学成分分析41-42
- 3.3.2 超疏水表面的涂层形成机理42-43
- 3.4 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能43-44
- 3.5 超疏水表面的防霜性能44-47
- 3.5.1 试验装置44
- 3.5.2 试验步骤44-45
- 3.5.3 抑霜性能研究45-47
- 3.6 本章小结47-49
- 第4章 激光加工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仿生石墨烯结构49-59
- 4.1 实验过程49-53
- 4.1.1 周期性微柱结构的制备49
- 4.1.2 铜箔衬底预处理49-50
- 4.1.3 CVD石墨烯生长机理及过程50-51
- 4.1.4 单层石墨烯转移过程51-53
- 4.2 仿生石墨烯结构的形貌分析53-55
- 4.3 仿生石墨烯结构的疏水性能55-56
- 4.5 本章小结56-59
- 第5章 电沉积法在不锈钢表面生长仿生石墨烯结构59-67
- 5.1 钢基三维石墨烯结构的制备59-61
- 5.1.1 电沉积过程59-60
- 5.1.2 石墨烯生长过程60-61
- 5.2 仿生石墨烯结构的微观形貌61-63
- 5.3 石墨烯的成分表征63-64
- 5.4 仿生石墨烯的疏水性能64
- 5.6 本章小结64-67
- 第6章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7
- 导师简介77-79
- 作者简介79-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方法[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不锈钢抗菌层制造新技术[J];发明与革新;2000年05期
3 陈天玉;不锈钢表面处理应用技术简介(Ⅰ)[J];材料保护;2002年01期
4 ;雷明凯教授谈对普通不锈钢表面进行耐磨耐蚀改性[J];中国表面工程;2003年02期
5 张朝辉;浅谈不锈钢原材料[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4年11期
6 杨兰,李振忠,王晓强;不锈钢表面处理的试验研究[J];锅炉制造;2005年03期
7 ;不锈钢为什么也生锈?[J];表面工程资讯;2009年05期
8 骆素珍;江来珠;彭建国;王如萌;;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安全性探讨[J];宝钢技术;2013年05期
9 李新涛;;不锈钢镀银[J];电镀与精饰;1984年06期
10 李有观;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法[J];南方钢铁;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日华;王海人;屈钧娥;孙争光;肖珍;;近现代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王和义;黄玮;熊旺;;纯化氢用多孔不锈钢表面的修饰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3 刘芳;闫松毓;孙将达;何燕;韩培德;;304不锈钢表面锈蚀层组成、结构及原因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蒋有荣;;304L代替321不锈钢可行性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轩;徐洮;陈建敏;周惠娣;胡丽天;刘惠文;;预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陆春海;孙颖;郎定木;刘雪梅;朱晓红;高戈;飞跃;谢卫华;;脉冲供电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铀[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高福金;;含铬系列不锈钢黑色化学氧化工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8 闫松毓;刘芳;孙将达;何燕;韩培德;;加热气氛对304不锈钢表面氧化铁磷组成、结构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王卫国;;印染行业的不锈钢应用[A];“科德杯”第五届全国染整机电装备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不锈钢表面硬化及黑化技术[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镍协会 供稿;建筑业选用不锈钢应“量体裁衣”[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不锈钢筋应用领域扩大 市场前景看好[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瞻肯森博士认为建筑用不锈钢大有可为[N];中国冶金报;2001年
4 斯文;不锈钢成为餐饮设备用料主力军[N];中国冶金报;2003年
5 张化义;不锈钢在现代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作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肖英龙;不锈钢在日本基础建设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7 实习记者 孙书尧;不锈钢香皂据说祛味[N];消费日报;2012年
8 李兵;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法[N];中国冶金报;2002年
9 郭廷杰;日本不锈钢表面加工现状(一)[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10 王磊;宝钢不锈钢分公司实现新突破[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鹏飞;316L不锈钢表面电镀钯合金膜层工艺及其在非氧化性介质中耐蚀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詹玮婷;不锈钢表面微、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和抗菌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3 唐捚磊;不锈钢表面高耐蚀性钯系膜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王旭;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316L不锈钢结构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冯凯;离子注入提高不锈钢耐腐蚀和表面导电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赵艳;低熔点金属与不锈钢表面交互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淑梅;二氧化氯作用下不锈钢和钛的腐蚀行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陈长安;铝和不锈钢中氦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9 武小娟;不锈钢Ni-P化学镀层性能及动力学理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芳;铬锰不锈钢在酸性食物模拟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黄晋华;316LN不锈钢相析出转变过程及其对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申航航;4Cr13、8Cr17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锆层组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祁昌洋;316L不锈钢表面超声磷化工艺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白苑;不锈钢表面仿生结构的构建及疏水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曾静;不锈钢表面聚吡咯、聚苯胺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闫斌;0Cr18Ni9不锈钢表面耐腐蚀双功能性硅氧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佘青;硼不锈钢腐蚀行为初探[D];重庆大学;2013年
9 张喜泽;无镍不锈钢成分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张永志;304不锈钢表面苯胺及其衍生物碱性聚合膜的制备与抗蚀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65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56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