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不锈钢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残余应力分布
本文关键词:2205不锈钢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残余应力分布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界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接头旋合区(RZ)、热机影响区(TMAZ)及热影响区(HAZ)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头轴向、径向残余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状态,呈单边V形分布,其中轴向残余应力峰值(-287 MPa)位于热机影响区(TMAZ)边缘,该区域α相和γ相在焊接过程中,在剪切及摩擦作用下,发生剧烈扭曲;而焊缝中心旋合区具有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呈细小等轴晶状(3~4μm),残余应力仅为-15~-54 MPa。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摩擦焊接 残余应力
【基金】: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课题(JSKLEDC201412) 江苏省前瞻性产学研研究项目(BY2015024-01)
【分类号】:TG453.9
【正文快照】: 摩擦焊接技术,利用焊材之间摩擦热作为热源进行固相连接,与传统的熔化焊相比,具有热输入较低,对热影响组织的粗化作用小的特点,摩擦焊缝为细小的等轴晶,同时不存在熔合区,由于受到复杂的装卡及焊接位置的限制,摩擦焊在低合金钢焊接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但在铝、镁合金等一些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12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1期
2 陈鹏;振动消除宏观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J];电焊机;2005年01期
3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J];电镀与环保;2009年03期
4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于10月在重庆召开[J];中国表面工程;2009年03期
5 周喜来;蒋士杰;刘瑞光;;石化在役设备的焊缝残余应力的消除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2期
6 ;第17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1轮通知)[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8期
7 ;2013年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将在上海召开[J];中国表面工程;2013年02期
8 高路;圆筒残余应力的测定法[J];化工设备设计;1979年04期
9 李广铎;苏建新;王维容;刘柏梁;;鞲鞴涨圈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1982年05期
10 曾春华;;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J];机械强度;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潘春旭;;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4 郑杰;张显程;;高温环境诱导的表面强化处理残余应力的释放[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6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杰凤;高锁螺栓干涉安装及其对螺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宋文涛;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峥;飞机弱刚性铝合金结构件的残余应力和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李峰;基于定位强化感应加热技术的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王军强;大型壳体结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董亚波;2A14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表征及消减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诚诚;Ti-TiN-Zr-ZrN多层膜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康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横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晓臣;面向卫星零件工艺设计的拓扑优化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8 刘何亮;U肋与顶板连接焊缝残余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鹏;微晶玻璃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爱爱;基于SYSWELD的7A52铝合金双丝MIG焊残余应力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1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57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