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节热锻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优化
本文关键词:汽车转向节热锻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转向节 数值模拟 模具优化 阻力墙结构参数 析因试验 GR神经网络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日益扩大,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汽车零部件市场中高精度、高质量、形状复杂锻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汽车转向节作为汽车前轴与前轮之间的关键零件,其外形结构、机械性能和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热锻成形工艺能够改善金属坯料的微观组织,提高金属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因此转向节多采用热锻生产。但其形状复杂,按GB12362定义,转向节锻件大部分为S4复杂级,成形难度较大,给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带来一定难度。本文以皮卡转向节为研究对象,结合转向节结构特点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成形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应用DEFORM 3D软件模拟转向节弯曲、预锻和终锻工序,并分析锻件在成形过程中的速度场,以获得金属流动的规律。对转向节长叉末端金属速度进行点追踪,得到锻件充填困难的原因是长叉外围桥口阻力太小,致使锻造初期长叉处金属过早流向飞边,坯料补给不足,导致长叉未能完全充满,形成塌角。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引入两种阻力墙结构改进模具,发现阻力墙的设置可以延缓金属过早流向飞边,实现转向节长叉的良好成形,但不合理的阻力墙结构会导致载荷过度上升,金属变形不均匀,形成缺陷。本文给出了转向节锻模阻力墙结构的设计变量,采用部分析因试验讨论阻力墙各结构参数对长叉充填、成形载荷及模具磨损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综合考虑筛选了影响较显著的四个阻力墙关键参数:桥部宽度b、阻力墙斜度A、阻力墙间隙n,阻力墙宽度L。设计了广义回归(GR)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研究四个关键阻力墙参数与转向节成形工艺间的关系,分析了各阻力墙参数对长叉充填、成形载荷和模具磨损的定量影响。对阻力墙关键参数进行综合优化,得到较优的阻力墙参数组合为桥部宽度b:14mm,阻力墙斜度A:0°,阻力墙间隙n:3mm,阻力墙宽度L:40mm。最后利用优化后的转向节模具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际生产验证。
【关键词】:转向节 数值模拟 模具优化 阻力墙结构参数 析因试验 GR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课题背景12-13
- 1.2 国内外转向节锻造工艺研究现状13-14
- 1.3 热锻成形中有限元模拟技术的应用14-18
- 1.3.1 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14-16
- 1.3.2 有限元模拟在锻造成形中的应用16-18
- 1.4 试验设计与金属体积成形优化研究现状18-19
- 1.5 课题的主要内容19-20
- 第二章 转向节热模锻工艺及模具设计20-30
- 2.1 汽车转向节成形工艺分析20-22
- 2.1.1 汽车转向节的分类20-21
- 2.1.2 IMV转向节结构分析21
- 2.1.3 IMV转向节材料特性21-22
- 2.2 转向节模锻工艺制定22-25
- 2.2.1 转向节锻造工艺流程22-23
- 2.2.2 下料尺寸计算23-24
- 2.2.3 辊锻坯料设计24-25
- 2.2.4 模锻成形设备选择25
- 2.3 转向节模具设计25-29
- 2.3.1 弯曲模具设计25-26
- 2.3.2 终锻模具设计26-27
- 2.3.3 预锻模具设计27-28
- 2.3.4 锻模总体结构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转向节热模锻数值模拟及优化分析30-41
-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0-31
- 3.2 转向节热模锻模拟结果分析31-35
- 3.2.1 金属流动规律分析31-33
- 3.2.2 充填效果及成形载荷分析33-35
- 3.3 转向节模具结构改进35-36
- 3.4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36-39
- 3.4.1 坯料充填效果对比分析37
- 3.4.2 金属变形的均匀性分析37-39
- 3.4.3 模锻成形载荷对比分析39
- 3.5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锻模阻力墙对转向节成形工艺影响的神经网络分析41-61
- 4.1 阻力墙结构设计41-47
- 4.1.1 阻力墙设计变量41-42
- 4.1.2 部分析因试验42-43
- 4.1.3 结构参数筛选分析43-47
- 4.2 阻力墙参数分析的GR神经网络模型47-53
- 4.2.1 GR神经网络原理47-48
- 4.2.2 ANN结构设计48-49
- 4.2.3 拉丁超立方抽样49-51
- 4.2.4 ANN模型训练51-53
- 4.3 ANN模型训练结果及性能分析53-56
- 4.3.1 ANN模型训练结果53-55
- 4.3.2 ANN模型预测性能分析55-56
- 4.4 阻力墙参数对转向节成形工艺的定量影响56-59
- 4.4.1 阻力墙参数对锻件充填的影响56-57
- 4.4.2 阻力墙参数对成形载荷的影响57-58
- 4.4.3 阻力墙参数对模具磨损的影响58-59
- 4.5 本章小结59-61
- 第五章 转向节锻模阻力墙优化及验证61-66
- 5.1 阻力墙结构参数优化61-62
- 5.2 数值模拟验证62
- 5.3 IMV转向节热锻生产线62-64
- 5.3.1 IMV转向节热锻生产设备63
- 5.3.2 非调质钢坯料的加热规范63
- 5.3.3 转向节锻件冷却方式63-64
- 5.4 IMV转向节生产验证64-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6-68
- 6.1 总结66-67
- 6.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73-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新民,赵九根,刘桂灵,敖红专,陈建业;非调质钢转向节的开发研究[J];机械工人;2000年12期
2 王焕德,刘晓玉,季术高,孟惠艳;联合收割机中转向节的焊接[J];焊接;2001年04期
3 马广勇;轿车转向节内孔卡槽到轴承止推面间距离的专用量规[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年03期
4 赵德颖;孙惠学;张春义;;轿车转向节闭塞挤压成形新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06年02期
5 陈思悦;裴小虎;杨弋涛;;复合热加工技术在汽车转向节成形中的应用[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1年07期
6 陶韵晖;杨凌平;;重卡前桥转向节销的断裂分析[J];铸造技术;2013年04期
7 杨琳;张艳;;汽车转向节的制造及工艺优化[J];铸造技术;2014年01期
8 胡家伟;左、右转向节终锻模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J];机械工人;2002年05期
9 顾飞;;转向节内孔椭圆解决方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3期
10 蒋鹏;韦椺;余光中;付殿禹;曹飞;黄继忠;;重卡转向节多模膛锻造模具应力的数值模拟[J];锻压技术;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沪生;余宁;杨青春;;汽车转向节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崔杰;段晓静;;前桥转向节受力解析及计算方法[A];自主创新、学术交流——第十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蒋鹏;韦椺;余光中;李亚军;王灿喜;赖凤彩;王艺宏;;摩擦压力机上重卡转向节卧锻工艺的实验研究[A];第3届全国精密锻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渭江;袁贤君;王建华;;垂直造型线生产转向节铸件工艺[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明宽;万光奇;;提高汽车安保件转向节的内在质量,保证其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A];200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勇;;某转向节轴销断裂分析[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7 李颖t;高岩;;HyperWorks在汽车转向节优化设计中的应用[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8 吴海平;;QT450—10左转向节断裂失效分析[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万晓峰;;基于Virtual.Lab软件平台的转向节疲劳寿命预测[A];首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05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崇鹏 单朝玉 郑干臣;河南油田转向节厂靠新品拓市场[N];中国石化报;2000年
2 通讯员 鲁智勇;中沃公司汽配项目落户津市[N];常德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明海 通讯员 孙勇 梁文奎;谷城锻造公司年节支500万[N];中国企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路;重车转向节复合成形新工艺关键技术[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飞;轿车转向节耐久性寿命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程联军;汽车转向节锻造智能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08年
4 赵德颖;复杂枝杈类转向节精密成形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旦;汽车转向节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雪智;矿用电动轮自卸车转向机构参数化设计与转向节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白婷婷;汽车铝合金转向节结构设计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4 何文涛;汽车转向节热锻成形数值模拟及模具优化[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5 欧阳晓贤;汽车铝合金转向节挤压铸造成形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丽丽;轿车转向节成形新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7 赵庆明;汽车转向节锻模设计及制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立友;转向节振动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许志;汽车转向节可靠性及灵敏度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汪泽波;汽车转向节成形工艺有限元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4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57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