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金属切削过程中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7 02:19

  本文关键词:金属切削过程中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绝热剪切 锯齿形切屑 切屑形成机理 有限元分析


【摘要】:金属切削加工是整个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方法之一,而高速切削的广泛运用有效率的并且具有较高精度的满足了制造业企业的加工需求。与此同时,在金属高速切削的过程中,对于绝大多数材料,容易产生锯齿形切屑,然后在此过程中,切屑的锯齿化使得断屑更加容易,但是却对刀具与加工材料上产生的切削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和改变,因而会使得整个加工系统发生震荡或者波动,这其中既包括了刀具的不定向振动,有可能损坏刀具或者影响刀具的寿命,同时,所加工材料的已加工表面也会随之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这不仅影响了加工材料的质量,也使得加工成本上升加工效率变低了。因此,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研究高速切削下的锯齿形切屑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去认识高速切削加工本质,大力提高切削加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能降低生产成本,对适应机械制造业新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的意义。在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方面,应力、应变、温度的分布规律取得了很多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切削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在切屑锯齿化程度与已加工表面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绝热剪切理论,对锯齿形切屑形成过程进行仿真,对比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分析切屑锯齿化程度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分析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45钢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正交切削时进行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创新点如下:(1)确立以绝热剪切理论为基础的切屑演变规律。对45钢材料的正交切削进行实验研究,随切削速度逐步提高,切屑形态从一开始的带状切屑转变为锯齿形切屑到最后形成断裂切屑形态。又对切屑的表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确定了带状切屑与锯齿形切屑在形成机理上存在明显区别;在锯齿形切屑形成之后,切削速度以及进给量的改变的变化对切屑锯齿化程度和材料已加工表面质量有着本质的影响。(2)本文选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BAQUS,对45钢锯齿形切削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锯齿形切屑的形成机理为:在高温下软化条件下,工件材料会发生热塑性的失稳状态,而这时,工件材料在第一变形区就会发生剪切滑移变形,从而产生绝热剪切带,导致锯齿形切屑的形成。同时,结合45钢高速正交切削实验,在保证改变切削参数一致性的情况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具有较好的结果,从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对比可以知道,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的根本原因为热塑性失稳的结论。
【关键词】:绝热剪切 锯齿形切屑 切屑形成机理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06.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4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3-14
  • 1.2 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研究14-18
  • 1.2.1 绝热剪切理论16
  • 1.2.2 周期性断裂理论16-17
  • 1.2.3 绝热剪切现象及特征17-18
  • 1.3 金属切削的有限元模拟研究18-20
  • 1.4 尚待解决的问题20-21
  • 1.5 本文的结构框架和研究内容21-23
  • 1.5.1 文章的结构总体框架21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2
  • 1.5.3 研究目标及研究技术路线22-23
  • 1.6 本章小结23-24
  • 第二章 模型的建立24-36
  • 2.1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介绍24-25
  • 2.2 几何模型的介绍与建立25
  • 2.3 有限元方法的介绍25-28
  • 2.3.1 Lagrangian有限元方法25-27
  • 2.3.2 Euler有限元方法27
  • 2.3.3 ALE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有限元方法27-28
  • 2.4 材料模型的介绍与建立28-30
  • 2.5 摩擦模型的介绍与建立30-32
  • 2.6 本研究中金属非稳态切削的模拟分析32-35
  • 2.7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切屑锯齿化程度的实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36-53
  • 3.1 切屑锯齿化程度的研究36-38
  • 3.1.1 锯齿形切屑的形成过程36-37
  • 3.1.2 有限元分析在锯齿形切屑上的应用37-38
  • 3.2 问题的提出和本章研究内容38-40
  • 3.2.1 问题的提出39
  • 3.2.2 本章研究内容39-40
  • 3.3 锯齿形切削的实验过程40-44
  • 3.3.1 实验的设备准备40-42
  • 3.3.2 实验的设计42
  • 3.3.3 实验的结果42-44
  • 3.4 金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4-47
  • 3.4.1 Lagrangian有限元材料模型的建立44-45
  • 3.4.2 几何模型的建立45-46
  • 3.4.3 材料模型的建立46
  • 3.4.4 摩擦模型的建立46-47
  • 3.5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47-52
  • 3.5.1 锯齿化程度的表示47-48
  • 3.5.2 不同速度条件下的锯齿化程度有限元分析48-52
  • 3.6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有限元分析53-65
  • 4.1 金属切削已加工表面国内外研究现状53-55
  • 4.2 问题的提出和本章研究内容55-57
  • 4.2.1 问题的提出55-57
  • 4.2.2 本章研究内容57
  • 4.3 工件已加工表面的车削实验57-59
  • 4.3.1 实验的设备准备57
  • 4.3.2 实验的设计57-58
  • 4.3.3 不同速度下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对比结果58
  • 4.3.4 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58-59
  • 4.4 金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9-62
  • 4.4.1 Lagrangian有限元材料模型的建立59-60
  • 4.4.2 几何模型的建立60
  • 4.4.3 材料模型的建立60-61
  • 4.4.4 摩擦模型的建立61-62
  • 4.5 已加工表面有限元结果分析62-64
  • 4.5.1 不同速度下加工表面质量有限元分析63
  • 4.5.2 不同进给量下加工表面质量有限元分析63-64
  • 4.6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5-68
  • 5.1 全文总结65-66
  • 5.2 未来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73-74
  • 致谢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江,苑伟政;钛合金切屑形成过程的动态研究[J];航空学报;1987年03期

2 曲贵民,徐亦红,李振加;短螺卷切屑折断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3 郑敏利,李振加,韦银利,融亦鸣;形成切屑上向弯曲非折断插入区的理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8期

4 李振加,郑敏利,韦银利,刘二亮,融亦鸣;切屑空间运动轨迹及其约束方程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12期

5 李启东,郭全英,张宏;微观动态切屑形成原理与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张中民,李振加,郑敏利,严复钢,郑伟,姜彬,刘二亮,融亦鸣;切屑折断界限的理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7 成群林;柯映林;董辉跃;杨勇;;高速硬加工中切屑成形的有限元模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3期

8 管小燕;任家隆;李伟;杭华;陈文燕;;基于数值模拟的钛合金锯齿状切屑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淼林;;车削加工过程切屑形态分析及仿真[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7期

10 张瀚潮;;第四讲 切屑是怎样被切下来的?[J];机械工人技术资料;197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惠南;王成勇;;微薄切屑的形成和特点[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牧宇;洪学勤;周光莉;梁季夫;;切屑变形的扫描电镜研究[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庆振华;高强度钢42CrMo硬态切削切屑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鲁世红;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的实验研究与本构建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杨奇彪;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的形成机理及表征[D];山东大学;2012年

4 吴春凌;大应变切削制备纳米晶/超细晶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苏国胜;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形成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郭建英;基于不同刀—屑摩擦模型的金属切削过程动力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峰;不同冷却润滑条件Ti6Al4V高速加工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朱江新;切削—挤压成形过程分析与建模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林文;面向硬切削的切削区域温度场解析建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克国;高速切削变形过程的类流体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高速切削切屑破坏特性及本构关系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谢浚尧;基于切屑形态分析的钛合金螺旋铣孔热力耦合模型[D];浙江大学;2016年

3 张平;大芯厚钻头内刃参数的实验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4 高亚运;金属切削过程中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5 李娜;虚拟车削系统及切屑预测可视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田雪竹;切屑折断过程及其仿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7 谢久明;金属精密切削切屑上卷半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周明佳;车削1Cr18Ni9Ti刀具磨损状态对切屑屑型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简金辉;超声辅助硬态切削切屑形态与表面加工质量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雨恩;钛合金切削中锯齿形切屑的绝热剪切带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9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579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