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铸钢制动盘热疲劳性能研究及寿命预测
本文关键词:高速列车铸钢制动盘热疲劳性能研究及寿命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铸钢制动盘 数值模拟 划伤缺陷 热疲劳性能 寿命预测
【摘要】:制动盘是高速列车重要的基础制动装置之一,其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制动盘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反复受到循环温度的作用,因此由循环交变热应力导致的热疲劳开裂是制动盘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高速列车制动盘铸钢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热疲劳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热-力顺序耦合的方法模拟了铸钢制动盘在紧急制动和常规制动工况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并通过子模型技术研究了表面划伤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同时,将热疲劳实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研究了制动盘热疲劳裂纹萌生特点、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以及热疲劳过程中组织的演变规律,确定了各循环温度下热疲劳试样的应力应变响应曲线和裂纹扩展速率da/dN~ΔK曲线,并对无缺陷制动盘和划伤制动盘的热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紧急制动时热应力超过了制动盘材料的屈服强度,造成了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在盘面上产生了215MPa的等效残余应力,其中环向拉应力是造成制动盘发生热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分量;常规制动时制动盘摩擦面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冷却到室温后,摩擦面没有残余应力产生。(2)划伤缺陷对制动盘的应力分布作用显著,划伤在制动盘表面造成了局部应力集中,不同划伤处的等效残余应力为无缺陷盘的2.32~4.31倍;其中制动盘表面的局部应力随着划伤位置、缺口角度的增大而降低,并随划伤深度的增大而增加,垂直于划伤的径向应力是导致制动盘裂纹萌生和扩展的主要驱动力。(3)铸钢材料的热疲劳裂纹在高温氧化腐蚀和热循环应力共同作用下在缺口尖端处萌生,裂纹的萌生方式为穿晶开裂;主裂纹的扩展机制是裂纹尖端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不断的张开钝化、闭合锐化,使得裂纹平直向前扩展,同时高温氧化腐蚀、组织的演变和循环软化加速了裂纹的扩展,主裂纹的扩展方式为穿晶;网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机制是缺口区域在局部应力集中作用下不断的塑性累积产生褶皱,同时在高温下氧元素对晶界的削弱促使了网状裂纹在晶界处萌生和扩展,网状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方式为沿晶。(4)在热疲劳过程中,试样淬火区的硬度表现为软化和硬化循环交替出现,硬度呈类周期震荡变化特点,但总的趋势为循环软化,而且软化程度随着循环上限温度提高而增大;相对应的,在650℃循环上限温度时,试样淬火区组织发生缓慢变化,原本保持着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组织逐渐转变为粒状索氏体组织,而循环上限温度为600℃以下时,材料的组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划伤制动盘与无缺陷制动盘相比,热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缩短了3.7~5.7倍,同时划伤半径和缺口角度越小热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越短,划伤深度越大裂纹萌生寿命越短。(6)划伤制动盘与无缺陷制动盘相比,热疲劳裂纹扩展寿命最多下降了20倍,而且不同划伤位置对比,划伤位于制动盘中间位置时扩展寿命最短;不同划伤深度对比,划伤深度为3mm时扩展寿命最短:不同划伤缺口角度对比,角度为60°时扩展寿命最短。
【关键词】:铸钢制动盘 数值模拟 划伤缺陷 热疲劳性能 寿命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70.35;TG260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13-16
- 1.2.2 制动盘热疲劳的研究现状16-18
- 1.2.3 制动盘热疲劳寿命预测18-19
- 1.3 论文研究内容19-22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22-31
- 2.1 实验材料22-27
- 2.1.1 制动盘材料22
- 2.1.2 制动盘铸钢材料力学性能测试22-25
- 2.1.3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25-27
- 2.2 有限元数值模拟27
- 2.3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测试27-31
- 2.3.1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测试方法27-30
- 2.3.2 热疲劳微观组织分析30
- 2.3.3 热疲劳硬度测试30
- 2.3.4 热疲劳裂纹分析30-31
- 第三章 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31-60
- 3.1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1-33
- 3.1.1 制动盘结构特点及相关参数31-32
- 3.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32-33
- 3.2 制动盘模型的计算参数和边界条件33-43
- 3.2.1 制动盘铸钢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参数33
- 3.2.2 制动工况33-35
- 3.2.3 制动盘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35-39
- 3.2.4 制动盘的热辐射系数39-40
- 3.2.5 制动盘摩擦生热的热输入计算40-42
- 3.2.6 制动盘热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参数设定42-43
-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43-51
- 3.3.1 制动盘温度场结果与分析43-47
- 3.3.2 制动盘应力场结果与分析47-51
- 3.4 划伤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有限元计算分析51-58
- 3.4.1 划伤制动盘模型的建立51-53
- 3.4.2 划伤缺陷对制动盘温度场的影响53-54
- 3.4.3 划伤缺陷对制动盘应力场的影响54-58
- 3.5 本章小结58-60
- 第四章 制动盘铸钢材料的热疲劳性能研究60-83
- 4.1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实验60-62
- 4.1.1 铸钢材料的热疲劳裂纹萌生60-61
- 4.1.2 铸钢材料的热疲劳裂纹扩展61-62
- 4.2 制动盘材料热疲劳数值模拟62-69
- 4.2.1 热疲劳试样模型的建立62-64
- 4.2.2 热疲劳试样温度场的模拟结果64-65
- 4.2.3 热疲劳试样热应力场的模拟结果65-69
- 4.3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破环机理研究69-81
- 4.3.1 热疲劳裂纹萌生特点69-71
- 4.3.2 热疲劳裂纹扩展行为71-78
- 4.3.3 热疲劳过程中组织演变规律78-81
- 4.4 本章小结81-83
- 第五章 制动盘铸钢材料热疲劳寿命预测83-96
- 5.1 制动盘热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83-85
- 5.2 制动盘材料热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85-94
- 5.2.1 热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85-87
- 5.2.2 制动盘材料在各温度下da/dN~ΔK曲线87-89
- 5.2.3 制动盘热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89-94
- 5.3 本章小结94-9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6-99
- 6.1 结论96-97
- 6.2 展望97-99
- 致谢99-100
- 参考文献100-10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苏生;;进口汽车制动盘的生产[J];机械制造;1988年02期
2 杨芳田;;新系列绞车制动盘的修复[J];煤矿机械;1989年08期
3 许枫;;提升机装配式制动盘的安装[J];矿山机械;1991年04期
4 徐正敏;;也谈提升机装配式制动盘的安装[J];矿山机械;1992年09期
5 ;炭纤维在汽车制动盘上的应用[J];炭素技术;2000年03期
6 ;汽车用陶瓷碳纤维制动盘[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5期
7 时俊梅;杜海涛;;浅谈制动盘模具的设计[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年01期
8 尚卫政;丁志强;陈祥洲;毛竹松;魏云鹏;;双片制动盘铸件材质及砂芯结构改进[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年03期
9 崔世海;袁健;李海岩;李向楠;;基于有限元的轿车用制动盘轻量化可行性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矿井提升机制动盘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矿山机械;197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加佳;杨岳;常邦灿;;列车制动盘参数化设计与虚拟制动计算系统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学组2008年学术年会——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佳蓉;严瑾;殷德宏;张静江;;制动盘早期磨损失效分析[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3 张立军;唐传骏;庞明;孟德健;余卓平;;制动盘的约束模态与自由模态对比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林谢昭;高诚辉;;紧急制动过程制动盘表面非轴对称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5 杨月;谢基龙;王文静;;紧急制动下高速客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温度及弹塑性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吴烨;夏维;王延;宋郧艳;;制动盘终检机测量优化[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7 杨俊萍;李庆成;王铮;;制动抖动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研讨[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钱坤才;;200km/h高速客车制动盘和闸片的研究[A];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9 李永红;王文信;张杰;董恒;;高碳低合金灰铁制动盘毂生产技术[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冰;小小制动盘 撬动大市场[N];发展导报;2004年
2 早报见习记者 张郁文;隆基机械拟募7亿用于制动盘和制动器项目[N];东方早报;2012年
3 张彦生;装载机常见故障二则[N];中华建筑报;2000年
4 韩素芹;盘式制动摩擦块打滑的现象与原因[N];中国汽车报;2002年
5 尚其;ABS维修经验[N];中国交通报;2001年
6 小叶;易损件需定期检查更换[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志强;高速列车制动盘热斑特征及裂纹萌生扩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石晓玲;高速列车锻钢制动盘热疲劳寿命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智勇;高速客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热损伤和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杨肖;制动盘仿生耦合表面抗疲劳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继山;高速列车合金锻钢制动盘寿命评估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王国顺;列车盘式制动器温度场与振动模态的分析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月;高速列车SiCp/A356复合材料制动盘热疲劳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滕杰;高速列车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及其闸片的制备、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雷;锻钢制动盘结构与成形工艺协同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马永江;热流固耦合效应对高速列车制动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梁s,
本文编号:622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2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