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含氮量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含氮量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力学性能 组织稳定性 显微组织
【摘要】:海洋环境平台用钢必须具备高强度、高韧性、抗层状撕裂、冷加工性、以及耐海水腐蚀等性能指标,这些低温技术的运用为奥氏体不锈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本论文设计了三种节镍含氮奥氏体不锈钢:H1、H2和Z1。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拉伸实验机和冲击实验机等设备对三种实验钢的低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以及深冷性能进行了研究。H1、H2两种实验钢在1050℃,保温1h的固溶处理后得到完全的奥氏体相,并伴随有孪晶出现。Z1实验钢的固溶处理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2h,固溶处理后的组织除了奥氏体相还有少量的Crx Oy和Mnx Oy等析出物在晶界处,组织中也含有孪晶。低温拉伸实验的结果是H1的低温力学性能最优,H2其次,Z1最低。H1和H2实验钢的断口上布满了韧窝,并且韧窝里有夹杂物,其中H1钢的韧窝夹杂物的主要成分是铬、锰和氧的化合物,H2钢的夹杂物是硫,锰和氧的化合物。三种实验钢低温冲击实验的结果显示,三种实验钢的冲击功均随着实验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并且实验钢均发生了韧脆转变现象。在各种实验温度下,Z1钢的冲击功均比H1、H2要高,且H2的冲击功比H1要高。H1、H2两种实验钢低温下含氮量的变化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不大,但是相比于Z1实验钢,H1、H2实验钢的韧脆转变温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增加深冷次数,H1实验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对冲击韧性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延长深冷时间对其影响不大。对于H2实验钢不论是延长深冷时长还是增加深冷次数对冲击韧性、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几乎没有影响,说明含氮量较低的H2奥氏体不锈钢的深冷性能较好。三种实验钢断口附近组织XRD检测结果,无论是拉伸、冲击、还是针对H1和H2的深冷处理,三种实验钢的组织组成均未发生变化;H1和H2奥氏体实验钢的TEM检测均未检测到α’马氏体和ε马氏体的存在,也没有发现氮化物。三种实验钢均有着良好的低温组织稳定性。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力学性能 组织稳定性 显微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2.7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11
- 1.2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11-12
- 1.3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12-16
- 1.3.1 国外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状况12-14
- 1.3.2 国内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状况14-15
- 1.3.3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5-16
- 1.4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16-22
- 1.4.1 氮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16-18
- 1.4.2 铬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18-19
- 1.4.3 镍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19-20
- 1.4.4 锰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20-21
- 1.4.5 钼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作用21-22
- 1.5 课题来源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22-23
- 1.5.1 课题来源22
- 1.5.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22-23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23-27
- 2.1 实验材料23
- 2.2 实验方法23-26
- 2.2.1 固溶处理23
- 2.2.2 低温拉伸性能测试实验23-24
- 2.2.3 低温冲击性能测试实验24-25
- 2.2.4 深冷测试实验25-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实验钢组织和低温拉伸性能研究27-41
- 3.1 显微组织分析27-28
- 3.2 低温拉伸实验分析28-33
- 3.3 拉伸断口扫描33-36
- 3.4 断口EDS分析36-38
- 3.5 冷变形材料的微观结构38-39
- 3.6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实验钢低温冲击性能研究41-49
- 4.1 低温冲击实验分析41-43
- 4.2 冲击断口扫描43-46
- 4.3 韧脆转变机理46
- 4.4 组织稳定性分析46-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实验钢的深冷性能研究49-56
- 5.1 深冷拉伸和冲击实验结果49-51
- 5.1.1 深冷拉伸49-50
- 5.1.2 深冷冲击50-51
- 5.2 拉伸与冲击断口扫描51-53
- 5.3 组织稳定性分析53-54
- 5.4 本章小结54-5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结论56-57
- 6.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4
- 致谢64-65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永赞;奥氏体不锈钢自攻缧钉──可以攻入金属的螺钉[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0年03期
2 孙长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与应用(下)[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0年01期
3 张朝生;日本开发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J];上海金属;2002年04期
4 杜存臣;奥氏体不锈钢在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3年02期
5 ;专利名称:抗氧化和防腐蚀的含钼奥氏体不锈钢[J];中国钼业;2005年02期
6 崔大伟;曲选辉;李科;;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7 ;宝钢节镍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产品研发成功[J];焊管;2009年03期
8 ;新型医用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研究获进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年02期
9 袁军平;李卫;陈绍兴;卢焕洵;;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与发展[J];铸造;2012年11期
10 李晓明;王冰;张泽;廖晓君;李国艳;;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性能及选用[J];石油化工设备;201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嘉鹏;王东亚;;奥氏体不锈钢强化机理[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陈兆平;姜周华;黄宗泽;邹德玲;梁连科;;奥氏体不锈钢中氮的溶解行为[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3 陈兆平;姜周华;黄宗泽;;奥氏体不锈钢熔体中氮含量的计算和测定[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4 杨宴宾;朱海华;陈龙夫;张国民;刘全利;吴俊;;浅谈宝钢1780热轧奥氏体不锈钢轧制稳定性[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玉碧;魏捍东;刘海定;王东哲;安身景;;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制度对其组织性能影响[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季灯平;江来珠;吴狄峰;;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生产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二届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7 陈登明;孙建春;马毅龙;郭镇炯;;奥氏体不锈钢相变磁性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王小英;任大鹏;姜桂芬;;21-6-9奥氏体不锈钢失效机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9 郁东键;;奥氏体不锈钢水冷焊工艺应用[A];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及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应用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4年
10 纪晓春;吴幼林;何明山;王正樵;;堆外γ辐照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纹;10月欧洲奥氏体不锈钢附加费将下调[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梁峗;奥氏体不锈钢生产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记者 蔡立军;天津不锈钢市场规范销售行为注重产品信誉[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唐佩绵;耐热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和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5 记者 苏勇;太钢成功开发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904L热轧中板[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黄传宝;太钢成功开发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904L热轧中板[N];经理日报;2008年
7 董瀚;可持续发展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8 ;中国应推广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9 杨雄飞;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姜国芳;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焊接与耐蚀性[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飞;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层组织性能及催渗技术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2 于敦吉;奥氏体不锈钢循环塑性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本构描述[D];天津大学;2014年
3 李花兵;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理论基础及其材料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马玉喜;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结构及韧脆转变机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徐明舟;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和组织稳定性[D];东北大学;2011年
6 王松涛;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及氮的作用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7 石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孙世成;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黄亚敏;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和纳米压痕技术的奥氏体不锈钢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志鹏;氮表面改性奥氏体不锈钢的扩散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艳;Mn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鹏燕;超细晶粒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彬涵;高钼高氮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时效析出行为和耐腐蚀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刘志勇;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特征分布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世国;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及工业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董珠琳;用于升降装置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及其桅杆制造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7 万立华;冷轧301不锈钢逆转变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王扬亚;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硬化处理后表面亮化处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杨广义;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气体复合硬化处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马继刚;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5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2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