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Ce对低碳高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微量Ce对低碳高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高锰钢 微量Ce 亚微米级夹杂物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摘要】:低碳高锰钢材强度高,低温冲击韧性良好,焊接性能优异,广泛地应用于造船、工程机械零件、桥梁、采油平台等领域。随着微合金化技术和控扎控冷(TMCP)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普遍采用微合金化和TMCP技术生产低碳高锰钢材。但是,TMCP不能无限制控制压下量和冷却速度,其细晶化只能局限于某一范围。在钢中加入微合金化元素,虽可用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改善低碳高锰钢材性能,但却会增加其生产成本。过量添加微合金元素将增加钢材碳当量,恶化其焊接性能和冲击韧性。为此,本文以低碳高锰钢为研究对象,用中频真空感应炉制备四组不同[Ce]含量的试样,研究微量Ce对低碳高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1)用真空感应炉制备四组不同[Ce]含量的低碳高锰钢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现代冶金理论,分析、探讨微量Ce净化钢液的机理;(2)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手段采集实验数据,通过热力学计算与动力学分析,描述含Ce亚微米级夹杂物在钢液精炼过程中的演变机制;(3)用二维晶格错配度公式,计算不同夹杂物与钢液初生δ-Fe相的晶格错配度,定性描述含Ce亚微米级夹杂物细化显微组织的机理;(4)用力学性能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微量Ce提高低碳高锰钢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在为稀土元素在低碳高锰钢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试验数据的同时,对于开发高强/韧性的低碳高锰钢材之低成本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试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钢中[Ce]含量由0%增加到0.0025%时,硫含量由0.037%降低到0.014%,氧含量由0.014%降低到0.0064%,说明Ce具有较强的脱硫、脱氧能力。(2)微量Ce可以明显细化低碳高锰钢的显微组织,当钢中Ce含量由0%增加到0.0025%时,铁素体晶粒平均尺寸由15.45μm减小到7.18μm,珠光体片层间距由0.25μm减小到0.14μm。(3)钢液中添加Ce后,大尺寸、有棱角的Al2O3夹杂物与长条状的MnS夹杂物被改性为小尺寸、类球状的含Ce夹杂物;生成的含Ce类亚微米级夹杂物可以作为δ-Fe相异质形核的有效核心,细化低碳高锰钢的显微组织。(4)随着钢中[Ce]含量的增加,低碳高锰钢的强度、塑性与冲击韧性均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Ce细化钢的显微组织及Ce对夹杂物的改性是提高低碳高锰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低碳高锰钢 微量Ce 亚微米级夹杂物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低碳高锰钢概述11-18
- 1.1.1 低碳高锰钢的应用领域及性能要求11-12
- 1.1.2 低碳高锰钢的种类12-13
- 1.1.3 低碳高锰钢的生产工艺特点13-14
- 1.1.4 低碳高锰钢的发展趋势14-15
- 1.1.5 低碳高锰钢的化学成分15-18
- 1.2 稀土在钢中的应用18-23
- 1.2.1 稀土元素的性质18-19
- 1.2.2 稀土在钢中的作用19-20
- 1.2.3 钢中稀土加入方法20-21
- 1.2.4 稀土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1-23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3-24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4-25
- 第二章 实验方法25-35
- 2.1 试验材料25-26
- 2.2 实验主要设备26-27
- 2.3 试样制备过程27-32
- 2.3.1 实验前期准备27-29
- 2.3.2 熔炼、浇铸及锻造29-31
- 2.3.3 制样31-32
- 2.4 试样分析、检测32-35
- 2.4.1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检测32
- 2.4.2 显微组织与夹杂物的观察、表征32
- 2.4.3 力学性能测试32-35
- 第三章 实验结果35-47
- 3.1 微量Ce对钢液的洁净化作用35-36
- 3.2 微量Ce对显微组织的影响36-37
- 3.3 微量Ce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37-41
- 3.3.1 微量Ce对夹杂物数量、尺寸的影响38-40
- 3.3.2 微量Ce对夹杂物成分、形貌的影响40-41
- 3.4 微量Ce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41-47
- 3.4.1 微量Ce对拉伸性能的影响42-44
- 3.4.2 微量Ce对冲击性能的影响44-47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47-65
- 4.1 微量Ce改性夹杂物的的机理分析47-53
- 4.1.1 低碳高锰钢中夹杂物生成的热力学计算47-51
- 4.1.2 低碳高锰钢中改性夹杂物的动力学研究51-53
- 4.2 微量Ce实现钢液洁净化的作用机理53-57
- 4.2.1 钢液中[Ce]与[O]的热力学平衡计算54-55
- 4.2.2 钢液中[Ce]与[S]的热力学平衡计算55-57
- 4.3 微量Ce细化显微组织机理57-61
- 4.3.1 微量Ce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的机理57-60
- 4.3.2 微量Ce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的机理60-61
- 4.4 微量Ce改善低碳高锰钢综合力学性能的机理61-65
- 4.4.1 微量Ce改善低碳高锰钢拉伸性能的机理61-64
- 4.4.2 微量Ce改善低碳高锰钢冲击性能的机理64-65
- 第五章 结论65-67
- 附录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涛;陈乐平;尹健;;镁合金Ce合金化的研究进展[J];铸造技术;2011年01期
2 朱永昌;滕伟锋;高祀建;陈云虹;王平;;熔制气氛对Ce~(3+)激活的Li_2O-Al_2O_3-SiO_2闪烁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年09期
3 ;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支架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J];中州煤炭;2013年12期
4 佘启元;“CE”认证——我国安全鞋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2年02期
5 邝炎华,邓志群;应用~(141)Ce示踪研究水稻对铈的吸收和分配规律[J];环境科学;1981年01期
6 刘志辉;张涛革;李小龙;何玮;张敏;;含Ce(Ⅳ)去污工艺产生废液的安全性分析和处理方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4年02期
7 黄圣彪,李德成,彭安;Ce~(3+)在土壤中的扩散[J];环境化学;2002年01期
8 谢志雄,欧剑虹,赵儒铭,沈萍;Ce~(3+)对大肠杆菌感受态建立和转化的影响[J];稀土;2003年04期
9 付大军,赵越超;稀土元素Ce对纯铜导电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铸造技术;2004年03期
10 孔丽;崔维怡;于海辉;张吉波;;YAG:Ce,Ln体系中Ce~(3+)的荧光寿命的研究[J];天津化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雄;欧剑虹;赵儒铭;沈萍;;Ce~(3+)对大肠杆菌感受态建立和转化的影响[A];首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赖昌;江莎;李丽;;掺Ce~(3+)的磷酸锌玻璃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敏;张建军;王亚芳;刘耕陶;;CE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4 傅_e培;曾建tK;;以共沉法制备Ce_(0.8)M_(0.2)O_(1.9)(M=La,Sm,Gd和Y)固态电解质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海峡两岸纳米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力;黄炳强;谢兆雄;郑兰荪;;多金属氧酸盐K_(17)[Ce(P_2Mo_(17)O_(61))_2]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组装及其电化学行为[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6 石燕;王玉微;罗红群;李念兵;;共振瑞利散射法研究壳聚糖和Ce(Ⅳ)相互作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婷婷;袁福根;李理;;混配型Ce(Ⅳ)烷氧配合物催化己内酯聚合反应活性[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樊国栋;冯长根;张昭;沈茂;;储氧材料Ce_(0.6)Zr_(0.4-x)Pr_xO_(2-δ)的性能及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应用[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9 林如山;何辉;叶国安;唐洪彬;;氟盐体系Ce(Ⅲ)的电化学行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肖玉凤;肖仪清;段忠东;;Holland参数B对CE风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明;我相关产品出口土耳其需过“CE”认证关[N];中国贸易报;2007年
2 李勰;CE标志十大误区分析[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3 方言;CE标志:进入欧盟的通行证[N];中国贸易报;2005年
4 陈健萍;误用滥用CE标志将受欧盟重罚[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5 记者 刘果;欧盟将重罚误用滥用“CE”标志行为[N];民营经济报;2009年
6 高亚兰;欧盟将严格管控CE标志[N];国际商报;2009年
7 ;“CE”标志 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N];中国信息报;2003年
8 中国贸促会;欧盟水泥将采用CE标识[N];中国民族报;2001年
9 湖南 欧晟;CE掌上电脑 软件大餐[N];电脑报;2001年
10 记者 蒙克;CE 2.0让运营商级以太网引领云服务[N];网络世界;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书林;含Ce磁体微结构与磁性能的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5年
2 黄书林;含Ce磁体微结构与磁性能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振峰;Ce_(1-x)Pr_xO_2纳米晶粉体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雪荃;La~(3+)、Ce~(3+)、Fe~(3+)掺杂TiO_2的相变过程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姜名贞;微量Ce对低碳高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艳龙;La~(3+)、Ce~(4+)及其壳寡糖配合物对刺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王宁娟;基于CE风场数值模拟的台风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朱婧;CE高校财务内控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邓惠玲;猪血红蛋白ACE抑制肽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谢汝强;基于CE风场和Yan Meng风场的台风数值模拟与危险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张彦磊;碳酸盐参杂Gd_(0.1)Ce_(0.9)O_(1.95)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徐岩;乙炔为还原剂在Ce基催化剂上选择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马秀梅;Al-Cu-Mg-Ag(-Ce)合金析出相的电子显微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86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8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