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汽车悬架弹簧钢脱碳规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0:42

  本文关键词:汽车悬架弹簧钢脱碳规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弹簧钢 脱碳 交变应力 完全脱碳 硬度


【摘要】:悬架弹簧钢作为悬架系统的重要减震弹性元件,在周期性交变应力下工作,要求较高的弹性极限和松弛抗力。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弹簧钢横截面上的应力沿径向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导致表面所受的冲击载荷最大。弹簧钢由于碳含量较高,在高温条件下表面容易出现严重的脱碳现象,脱碳明显影响钢的硬度、抗疲劳性能、使用寿命.如果钢表面出现完全脱碳层,会降低弹簧钢疲劳寿命的50%。脱碳程度是汽车悬架弹簧钢的一个严格的指标,因此脱碳层深度和脱碳类型的控制是研究弹簧钢脱碳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是生产高优质弹簧钢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弹簧钢55Si Cr V和60Si2Mn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冷却方式和加热介质对弹簧钢脱碳的影响以及淬火温度对轧后脱碳钢脱碳的影响。将实验材料加工成?6×9 mm的试样,进行脱碳实验。用金相镶嵌机将实验后的试样镶嵌成金相试样,金相试样经过一系列的粗磨、精磨、抛光、腐蚀等过程后,利用金相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表面脱碳层深度。同时,利用菲克定律和高温氧化动力学公式,建立脱碳层深度关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脱碳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加热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对弹簧钢脱碳现象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加热温度在750~1100℃范围内,弹簧钢的脱碳层深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55Si Cr V在1000℃左右出现峰值,60Si2Mn在1050℃左右出现峰值。保温时间在20~100 min范围内,弹簧钢的脱碳层深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含Cr、V元素的弹簧钢与不含Cr、V元素的弹簧钢相比,脱碳层深度明显减少。冷却速度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脱碳层深度,当冷却速度大于10℃/s时,弹簧钢表面无脱碳层产生。不同的冷却方式和加热介质对脱碳层深度也有显著的影响,水冷可以明显降低弹簧钢表面脱碳层深度,还原性气氛对脱碳层的产生有阻碍作用。淬火温度的提高有利于脱碳钢脱碳层深度的降低。利用脱碳数学模型,分析在有氧化反应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脱碳的影响。利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可为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弹簧钢 脱碳 交变应力 完全脱碳 硬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2.41;TG1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1
  • 1.2 弹簧钢概述11-14
  • 1.2.1 弹簧钢性能要求11-12
  • 1.2.2 国内外弹簧钢生产状况12-13
  • 1.2.3 国内外弹簧钢发展趋势13-14
  • 1.3 国内外弹簧钢脱碳的研究现状14-20
  • 1.3.1 弹簧钢的脱碳机理14-16
  • 1.3.2 碳的扩散机理和脱碳成因研究现状16-17
  • 1.3.3 脱碳层深度的测定方法17-20
  • 1.3.4 脱碳层的数学模型20
  •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20-22
  • 1.4.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20
  •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20-22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2-25
  • 2.1 实验材料22
  • 2.2 实验方法22-25
  • 2.2.1 实验思路22-23
  • 2.2.2 试样加工和制备23-24
  • 2.2.3 金相显微镜观察24
  • 2.2.4 脱碳层硬度的测量24-25
  • 第三章 加热制度对弹簧钢脱碳的影响25-43
  • 3.1 实验步骤25-26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26-38
  • 3.2.1 加热温度对脱碳的影响26-30
  • 3.2.2 保温时间对弹簧钢脱碳的影响30-38
  • 3.3 脱碳类型与加热温度之间的关系38-41
  • 3.4 脱碳对弹簧钢硬度的影响41-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冷却速度对弹簧钢脱碳的影响43-49
  • 4.1 实验步骤43-44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44-48
  • 4.3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冷却方式和加热介质对弹簧钢脱碳的影响49-57
  • 5.1 实验步骤49-50
  • 5.1.1 冷却方式对脱碳的影响49
  • 5.1.2 加热介质对脱碳的影响49-50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50-56
  • 5.2.1 冷却方式对脱碳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50-53
  • 5.2.2 加热介质对脱碳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53-56
  • 5.3 本章小结56-57
  • 第六章 淬火温度对轧后脱碳钢脱碳的影响57-64
  • 6.1 实验步骤57-58
  •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58-62
  • 6.3 脱碳对淬硬度的影响62-63
  • 6.4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文浩;;脱碳层检验方法的探讨[J];物理测试;1986年02期

2 周真;;关于脱碳层深度测定法的修订试验[J];鞍钢技术;1989年07期

3 王晓Sh;;对GB/T6478-2001标准的一点看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10期

4 陈晓泉;;《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标准浅析[J];物理测试;2013年05期

5 朱应波;;钢在加热时的脱碳数学模型[J];特殊钢;1989年03期

6 王东阳,刘昱虹;连杆脱碳层的控制[J];锻压机械;1996年06期

7 徐烈山;加热过程中降低脱碳率的主要途径[J];工业炉;2004年05期

8 齐发奋;;金相法测定高速钢退火脱碳层深度的误差分析[J];河北冶金;1990年05期

9 齐发奋;;金相法测定高速钢脱碳层深度的误差分析[J];物理测试;1990年04期

10 杨宗桥;赵增武;李永治;秦立强;;降低高速钢轨脱碳层厚度的研究[J];钢铁钒钛;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汉生;蒋耀东;张道明;郑兆平;董素梅;董茂松;陈鹏飞;周意平;;线材脱碳层厚度超标问题的研究与解决[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2 刘常鹏;;高速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脱碳现象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3 沈朴恒;王德炯;;弹簧钢SAE9254线材脱碳层研究[A];2011年全国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4 李长胜;程先舟;盛光兴;陈鹏飞;蒋跃东;陶勇;;武钢汽车用弹簧钢盘条脱碳的控制[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5 李长胜;程勇刚;陈鹏飞;陶勇;;汽车弹簧用线材加热脱碳控制的实践[A];线棒材工艺技术、装备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鸣图;李志刚;韩建中;姚思卯;;几种弹簧钢脱碳敏感性的对比[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届二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被被;汽车悬架弹簧钢脱碳规律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灿;重轨钢的脱碳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松原;U71Mn钢高温氧化与脱碳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文辉;弹簧钢脱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张亚琦;SKS51钢脱碳及热处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9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749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