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DP600镀锌双相钢电阻点焊过程及电极失效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1:31

  本文关键词:DP600镀锌双相钢电阻点焊过程及电极失效的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阻点焊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电极结构 塑性变形


【摘要】:由于电阻点焊过程涉及电、热、冶金和力多种现象的耦合作用,其焊接加热过程具有瞬时性,熔核的形成过程具有不可见性,因此给熔核的形成、长大、凝固、焊接区和电极端部温度场与应力场随点焊循环的变化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点焊过程中电极端部极易发生的塑性变形、坑蚀、粘附,和合金化等现象,导致电极快速失效,尤其是点焊镀锌钢板和铝合金板时电极的失效更加严重,如今,点焊电极寿命短已经成为点焊技术应用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专业焊接有限元软件SYSWELD,建立DP600双相镀锌钢板电-热-冶金-力二维电阻点焊有限元模型,对点焊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熔核形成,焊接区和电极端部的温度、应力和残余应力分布及变化过程;采用多因素多指标的正交试验法来研究点焊工艺参数对熔核尺寸、热影响区尺寸、电极受热及受力的影响,确定各因子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关系;模拟分析电极类型和电极端部的形状、电极端部到冷却水孔端部的距离、冷却水孔直径和冷却水对流换热系数对熔核尺寸以及电极受热和受力的影响;模拟分析因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电极失效,建立电极半径与熔核尺寸的关系,初步预测电极寿命。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电开始时,电极端部与工件接触面温度迅速升高,率先形成塑性环,并随点焊进行不断向外扩展,工件与工件接触面开始形核并不断长大,最终形成椭球体;电极与工件开始接触为局部接触,随着电极压入工件,电极端部中心区域应力由峰值逐渐下降,分布趋于均匀,电极端部最高温度接近电极软化温度;焊接过程中,塑性环区域所受压应力最大,熔核区应力由轴向压应力转变为轴向拉应力,焊后,接头存在残余应力,在轴向方向为拉应力,径向方向,热影响区存在拉应力,熔核区存在压应力,并向熔核中心递减。(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焊接电流对熔核半径、热影响区半径和电极端部最高温度平均值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增大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三指标均增大,增大工件厚度,熔核半径、热影响区半径增大,平均温度反而减小;焊接压力和电极半径对电极端部最大应力平均值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其值随焊接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电极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其余因素对各指标影响甚微;回归分析所得各指标与各因素的关系式,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可初步用于点焊质量预测与电极服役状况的分析,但仍需实验验证。(3)相同参数下,锥台型电极相比圆顶型电极可以够获得更大的熔核尺寸,但焊点外观更差,压痕更深,翘曲更大;电极端部弧度的存在使锥台型电极在点焊过程中所受温度更高,处于软化温度之上的区域更广,时间更长,电极更容易失效;电极端部到冷却水孔端部的距离越小,冷却效果越好,可以减小电极修磨次数,但是总的焊接点数下降;一定范围内,冷却水孔直径越大,冷却效果越好;冷却水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冷却效果越好,点焊时,应使电极充分冷却。(4)连续点焊,在6mm-9mm区间,电极直径增加,熔核半径略微减小,而熔核体积不断减小,当电极直径大于9mm时,熔核半径迅速减小,电极失效;电极直径的增大对热影响区半径的变化影响甚微,其值基本恒定;建立电极直径与熔核直径的关系式,可用于初步预测电极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电阻点焊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电极结构 塑性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45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电阻点焊过程数字模拟研究现状12-14
  • 1.3 电阻点焊电极失效研究现状14-18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9-31
  • 2.1 SYSWELD软件简介19
  • 2.2 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基础理论19-23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3-29
  • 2.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23-24
  • 2.3.2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24-25
  • 2.3.3 材料性能参数25-28
  • 2.3.4 接触电阻的处理28-29
  • 2.4 有限元求解过程29-30
  • 2.5 后处理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DP600镀锌双相钢电阻点焊过程有限元模拟31-45
  • 3.1 熔核与热影响区31-33
  • 3.2 焊接区温度场与应力场分析33-38
  • 3.2.1 焊接区温度场分析33-35
  • 3.2.2 焊接区等效应力场分析35-37
  • 3.2.3 焊接区残余应力分析37-38
  • 3.3 电极端部温度场与应力场分析38-44
  • 3.3.1 电极端部温度场分析38-41
  • 3.3.2 电极端部应力场分析41-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点焊参数对熔核及电极端部温度与应力的影响分析45-62
  • 4.1 模拟方案设计及结果45-48
  • 4.2 直观分析48-52
  • 4.3 方差分析52-56
  • 4.3.1 方差分析理论52-54
  • 4.3.2 方差分析结果54-56
  • 4.4 回归分析56-61
  • 4.5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电极形状与尺寸对电极端部温度与应力的影响分析62-79
  • 5.1 电极端部形状对电极端部温度和应力的影响分析63-66
  • 5.2 电极端部尺寸对电极端部温度和应力的分析66-68
  • 5.3 对流换热系数对电极端部温度和应力的分析68-70
  • 5.4 冷却水孔直径对电极端部温度和应力的分析70-72
  • 5.5 电极塑性变形导致电极失效的数值模拟72-78
  • 5.6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结论79-81
  • 参考文献81-8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5-86
  • 致谢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河清;张书朋;李凌;蒋爽;;一种新的电阻点焊方法[J];机电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2 张书浩;曹彪;王晓东;;逆变电阻点焊动态信息的研究[J];电焊机;2009年09期

3 王洪亮;王亭;徐国成;;不锈钢城轨客车车体电阻点焊质量监控[J];焊接技术;2010年10期

4 陈科羽;黎丽;;电阻点焊品质稳定性的控制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8期

5 吴松;王敏;程轩挺;吴嘉元;孙游;;铝合金电阻点焊研究现状及工业应用[J];电焊机;2013年09期

6 唐金蓉,喻盛科;铝-钛电阻点焊连接特征的研究[J];材料工程;1991年04期

7 曾鸿志,单平;电阻点焊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J];焊接技术;2000年05期

8 程方杰,廉金瑞,单平,胡绳荪;铝合金电阻点焊电极烧损机理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9 曹彪,曾敏,朱祥彪;精密逆变电阻点焊的应用[J];电焊机;2003年01期

10 徐进,牛占文,廉金瑞,李宝清,吴志生;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与进展[J];焊接技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桂琳;;飞机钛合金电阻点焊生产中压痕深度控制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2 杨清智;;智能化中频逆变电阻点焊系统在企业内的应用[A];2007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星火机床杯》工艺创新发展绿色制造节约型工艺有奖征文科技论文集[C];2007年

3 张延松;P.C.Wang;陈关龙;;车身电阻点焊电极修磨时刻的在线判别方法[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玄文博;罗震;李洋;凡乃峰;;基于迭代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电阻点焊熔核反演成像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凡乃峰;罗震;李洋;玄文博;;用共轭梯度正则化方法研究电阻点焊熔核反演成像[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刘培基;苏瑾;呼延新岗;;无压痕电阻点焊[A];第二届中国北方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方平;黎华;;基于动态电参数分析的电阻点焊质量判别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8 张建勋;雷兵飞;;电阻点焊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技术[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9 张勇;谢红霞;马铁军;李鹏雁;;不锈钢电阻点焊熔核冷却速度的计算[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田健;翟秋亚;陈凯;徐锦锋;;应用高熵合金箔带电阻点焊钛/钢的试验研究[A];第四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全荣;有助于车身轻量化的新一代电阻点焊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2 记者 张彬彬;为中国产业工人摘得科技大奖[N];吉林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陈楚;自主创新助一汽自主腾飞[N];中国商报;2012年

4 记者 宗宝泉;一汽点焊工探囊国家科技进步奖[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波;316LVM不锈钢电阻点焊信息检测分析及质量实时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沈琦;高强钢磁控电阻点焊机理与工艺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静;不锈钢电阻点焊质量超声波定量及智能化检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文静;电阻点焊质量监测智能化及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鹏;双相钢电阻点焊性能特征与焊接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先锋;基于电极振动的电阻点焊质量监测方法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梁彩平;管—板单面电阻点焊环形熔核形成过程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洋;电阻点焊形核基础问题及焊点质量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曹海鹏;铝合金点焊工艺设计及质量控制智能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韩敬华;铝合金电阻点焊分形接触电阻及对质量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亚楠;电阻点焊电流参数信息监测及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周华飞;高频逆变电阻点焊电源的研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燕飞;轻量化汽车车身先进高强钢的电阻点焊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4 陈飞;铝—硅先进高强度钢电阻点焊焊接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t;铝合金/低碳钢电阻点焊动态过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周婷婷;汽车用铝合金焊件的点焊质量分析[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7 杨潇;TTS443电阻点焊数值模拟及组织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大龙;基于STM32的电阻点焊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开发[D];东北大学;2014年

9 苏雷;6061-T6铝合金/SUS301L不锈钢异种金属电阻点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柳艳军;16Mn钢/6063-T6铝合金异种金属电阻点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1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761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