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环保型铝合金宽温氧化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20:07

  本文关键词:环保型铝合金宽温氧化工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宽温阳极氧化 铝合金 柠檬酸 封孔 起粉


【摘要】:本文对铝合金宽温阳极氧化新工艺进行了研究,该工艺以1016铝合金为基材,对其宽温氧化膜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目的是在获得合格阳极氧化膜的前提下,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温度,即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阳极氧化。在硫酸电解液中加入柠檬酸和酒石酸后,这两种添加剂在铝合金阳极氧化的过程中吸附在阳极表面,形成了一层薄吸附膜,阻碍了电解液对氧化膜的溶解,因而提高了阳极氧化工作温度。20℃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升高,氧化膜的生长速度不断增加。从电化学测试结果也可看出,随着添加剂浓度升高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也降低,膜层电阻也逐渐增大,使得腐蚀反应速率降低,耐蚀性也更好。然而随着温度的上升,加入添加剂的氧化膜也开始起粉,但加入较高浓度添加剂后,起粉情况有所改善。在温度上升到45℃时,继续添加添加剂也会出现起粉现象。所以本论文得出的最佳的工艺配方:100 g/L H2SO4+50 g/L柠檬酸+50 g/L酒石酸。本研究工艺中,采用传统宽温氧化工艺和硫酸工艺作为参照研究。在20℃时,新工艺、传统宽温氧化工艺和硫酸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摩擦系数分别为0.2、0.3和0.45;极化曲线中自腐蚀电位分别为-0.6307 V、-0.6593 V、-0.9678 V,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是1.545、1.914、23.38 nA·cm-2,交流阻抗中氧化膜阻挡层拟合阻值分别为838.4 KΩ·cm~2、430.6 KΩ·cm~2、11.48 KΩ·cm~2;磷铬酸失重测试结果分别是2.16 mg/dm~2、3.24 mg/dm~2、3.52 mg/dm~2。由此表明,与传统宽温氧化工艺和硫酸工艺相比,本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耐磨性更好、耐蚀性更优越。本工艺用柠檬酸取代了有毒的草酸,因而可以改善生产操作环境,更为环保。分别采用NaNO_2、沸水、K_2ZrF_6、HX对本工艺宽温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随后进行塔菲尔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及磷铬酸失重法测试。未封孔及NaNO_2、沸水、K_2ZrF_6、HX封孔后的宽温氧化膜自腐蚀电位分别为-0.9226 V、-0.8598 V、-0.774V、-0.6598 V和-0.628 V,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是79.8、37.52、11.59、8.328和1.796nA·cm-2,交流阻抗中氧化膜阻挡层拟合阻值分别为9.62 KΩ·cm~2、49.2 KΩ·cm~2、120.4 KΩ·cm~2、399.7 KΩ·cm~2和747.5 KΩ·cm~2,磷铬酸失重测试结果分别为252.4mg/dm~2、234.8 mg/dm~2、43.6 mg/dm~2、31.6 mg/dm~2和16.8 mg/dm~2。结果表明封孔之后膜层的耐蚀性较未封孔膜层有显著提升,其中HX封孔剂效果最好。
【关键词】:宽温阳极氧化 铝合金 柠檬酸 封孔 起粉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前言9
  • 1.2 阳极氧化的概述及分类9-14
  • 1.2.1 阳极氧化的概念10-11
  • 1.2.2 阳极氧化的分类11-14
  • 1.3 宽温氧化现状14-16
  • 1.3.1 无机类14-15
  • 1.3.2 有机类15
  • 1.3.3 复合类15-16
  • 1.4 封孔工艺16-19
  • 1.4.1 沸水封孔17
  • 1.4.2 高温水蒸气封孔17
  • 1.4.3 盐溶液封孔17-19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9-21
  • 1.5.1 研究内容19-20
  • 1.5.2 研究意义20-21
  • 第2章 实验方法21-28
  • 2.1 实验材料、药品及设备21-23
  • 2.1.1 实验材料21
  • 2.1.2 实验设备21
  • 2.1.3 实验所用药品及设备仪器21-23
  • 2.2 实验流程23-25
  • 2.2.1 化学除油23-24
  • 2.2.2 碱蚀24
  • 2.2.3 出光24-25
  • 2.2.4 宽温阳极氧化25
  • 2.3 性能测试25-26
  • 2.4 磷铬酸测试26
  • 2.5 电化学测试26-28
  • 第3章宽温阳极氧化工艺参数的确定28-39
  • 3.1 前言28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28-37
  • 3.2.1 柠檬酸对氧化膜的影响28-33
  • 3.2.2 酒石酸对氧化膜的影响33-37
  • 3.3 复合电解液的配方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铝合金宽温阳极氧化膜性能研究39-58
  • 4.1 前言39
  • 4.2 铝合金宽温阳极氧化膜微观形貌39-42
  • 4.3 铝合金宽温阳极氧化膜耐磨性研究42-47
  • 4.3.1 温度对氧化膜耐磨性的影响42-45
  • 4.3.2 新工艺和传统工艺下氧化膜的耐磨性比较45-47
  • 4.4 铝合金宽温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研究47-56
  • 4.4.1 塔菲尔极化曲线测试47-51
  • 4.4.2 交流阻抗谱Nyquist曲线51-55
  • 4.4.3 磷铬酸失重测试55-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5章 铝合金宽温氧化膜的封孔处理58-63
  • 5.1 前言58
  • 5.2 实验结果58-62
  • 5.2.1 Tafel极化曲线测试结果58-59
  • 5.2.2 交流阻抗谱Nyquist曲线59-61
  • 5.2.3 磷铬酸失重测试结果61-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第6章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7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瑜煜;不锈钢阳极氧化着金黄色技术[J];材料保护;1999年10期

2 ;防止钢腐蚀产生氢的阳极氧化苯胺膜[J];材料保护;1999年10期

3 许岩,旷亚非,刘淑坤;铝在磷酸体系中复合阳极氧化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0年02期

4 王明亮,李凤林;铝箔连续阳极氧化生产工艺[J];铝加工;2000年03期

5 吴昊;阳极氧化着黑色常见故障[J];电镀与环保;2001年05期

6 薛方勤,韩夏云,郭忠诚,龙晋明;铝合金瓷质阳极氧化的工艺探讨[J];电镀与环保;2002年02期

7 崔昌军,彭乔;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研究综述[J];全面腐蚀控制;2002年06期

8 郭兴伍,丁文江;镁合金阳极氧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材料保护;2002年02期

9 熊劲松;阳极氧化挂具的设计与应用[J];电镀与涂饰;2004年03期

10 仇启贤;;浅谈几例阳极氧化故障处理[J];电镀与环保;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振亚;李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质量的改进[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6年

2 刘传烨;董强;欧阳贵;邹瑞海;;有机光导鼓阳极氧化生产工艺[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郑瑞庭;;铝及其合金铬酸阳极氧化[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冯灿辉;韩光良;;铝及其合金类陶瓷阳极氧化新工艺[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珍芳;;铸铝合金本色阳极氧化[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6 刘传烨;董强;欧阳贵;邹瑞海;;有机光导鼓阳极氧化生产工艺[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钱建刚;李荻;郭宝兰;;氢氧化钠浓度对镁合金阳极化的影响[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占西;赵建华;马骏;;铝合金阳极氧化n-SiC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试验[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徐刚;;M5合金阳极氧化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巩运兰;杨云;白正晨;;电压施加方式对阳极氧化钛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松;钢基表面微纳多尺度结构的制备、表征与润湿特性研究及其在抗粘污涂层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刘渝萍;基于半导体电化学理论的镁合金阳极氧化成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刘通;阳极氧化预处理铝基体新型涂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腐防污功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朱绪飞;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邢俊恒;钛表面阳极氧化物的生长、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帅;钛合金材料表面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改性涂层的构建及生物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7 王莉贤;铝合金高防护性阳极氧化复合膜及其原位偶合着色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8 郭兴华;镁合金阳极氧化/SNAP复合工艺及涂层耐蚀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祥;7A04铝合金构件及阳极氧化标样的疲劳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敏;铝的阳极氧化及其多孔膜作为元素扩散阻挡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李春影;高硅铝合金—磷钼酸电解液阳极氧化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孔祥确;医用钛合金表面连通多孔层的阳极氧化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付晓龙;阳极氧化对钛种植体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志勇;阳极氧化AAO膜载铜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顾;阳极氧化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王洛源;多孔NiO薄膜的制备及其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崔皎洁;绝缘铝芯绕组线阳极氧化改性工艺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魏晗;钛表面高太阳吸收膜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4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774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6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