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镍基合金板坯铸造技术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2 06:17

  本文关键词:镍基合金板坯铸造技术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燕山大学》 2014年

镍基合金板坯铸造技术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

黄晶  

【摘要】:镍合金板材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化工生产和轮机设备等各种腐蚀环境中,,其应用大多为贵重原件或者主要原件,由此引起了质量要求更高的中厚板、高强板材的需求量上升。连铸工艺由于其工艺限制,无法满足中厚板及小批量有色金属铸坯产品需求。而传统的模铸工艺则工艺流程长、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效益,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板坯需求。本文基于秦皇岛核诚镍业有限公司现有板坯生产基础上,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工艺优化,达到提高材料收得率且降低成本的目的。 分别利用现有2t真空感应熔炼浇注炉以及单变压器双臂、五工位电渣重熔炉,对现有板坯铸造工艺进行优化改良,其中包括模铸方案和电渣重熔方案。在模铸方案中,板坯外形尺寸为1315mm×1050mm×(156~175) mm,设计核心思路是减少冒口比例,使冒口仅满足补充液态收缩需求。在凝固中期,通过模具顶部冷却结构使板坯顶部凝固成壳,将缺陷包裹在板坯内部。在采用侧注式浇注系统、板坯楔形外形以及变厚度模具等特殊设计综合作用下,将板坯内部最后凝固产生的缺陷分散在板坯内部,形成大面积微小空洞的疏松区域。通过大变形量热轧,将板坯内部缺陷焊合。此外,还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软件,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根据hotspot判据和Niyama判据所得结果,调整浇道内径和高度及板坯尺寸,使缺陷分布面积最大。 电渣重熔方案中,板坯尺寸为250mm×80mm×700mm。其设计核心思路是利用小模具模铸多块板坯,再将其焊接成电极,插入板形结晶器中重熔出重熔板坯,然后经热轧生产出板材。该方案作为辅助方案,主要应用在较长尺寸的板坯料生产中。主要设计部分为板形结晶器设计、电气控制参数设计及渣系设计等,通过电渣锭生产经验参数,设计出一套板坯熔铸系统。 依据模铸板坯外形尺寸的0.29倍设计中试板坯外形尺寸,得中试板坯外形尺寸为300mm×238mm×(35~40) mm,通过中试板坯探伤及剖开分析,确定条形冒口结构可行性以及內浇道直径选取,为板坯模铸工艺提供反馈和试验依据。取封闭缺陷的料块,尺寸为120mm×40mm×22mm。加热至1100℃后进行热轧,总压下量85%。轧后取缺陷区域试样,与常规生产板材同炉退火后,取不同厚度截面在3.5wt%NaCl溶液中进行Tafel极化曲线测定。通过阳极极化曲线及腐蚀区域的腐蚀形貌分析各截面耐蚀性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G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利文;郑立静;张虎;高文理;;Niyama判据对铸件缩孔缩松预测的适用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2 黄桂桥,郁春娟;镍合金在天然海水中的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04年03期

3 ;Progress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Shaped Casting[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1995年05期

4 柳百成;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及微观模拟仿真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9期

5 张治杰,苗华鲜;论镇静钢封顶钢锭浇铸及轧制技术[J];钢铁钒钛;1989年02期

6 李继亮;;连铸机扇形段强度优化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3期

7 马忠存;王刘艳;;5.55t双锥度方型钢锭模设计[J];大型铸锻件;2010年03期

8 晁富英;提高Jc10.66t扁钢锭的成坯率[J];鞍钢技术;1992年07期

9 李正邦;;电渣冶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年S1期

10 蔡开科;孙彦辉;韩传基;;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J];连铸;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强,王久彬;连铸坯凝固过程中传输现象基础知识系列讲座(待续)──第三讲 连铸坯凝固过程中传输现象的研究概况(上)[J];鞍钢技术;1997年08期

2 许庆太,张楠,王英林;连铸板坯表面纵向裂纹缺陷的检验与分析[J];鞍钢技术;2002年06期

3 朱万彤,王阳;鞍钢1700mm中薄板坯连铸机二冷工艺的理论分析[J];鞍钢技术;2003年03期

4 许庆太,张楠,王宏明,宁东;20号钢连铸方坯粘结漏钢的检验和分析[J];鞍钢技术;2004年02期

5 佟新,李蓉;板坯中间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鞍钢技术;2005年03期

6 贺道中;;湘钢提高连铸方坯质量的措施[J];鞍钢技术;2006年05期

7 王向辉;温铁光;傅刚;廖相巍;;降低冷轧薄板钢中夹杂物的实践[J];鞍钢技术;2008年02期

8 隋晓红;谢广群;;连铸坯枝晶组织参数的测定及其应用[J];鞍钢技术;2009年05期

9 雷洪;张红伟;张宁;赫冀成;;钢液中夹杂物行为数学模型的现状和展望[J];鞍钢技术;2010年02期

10 隋晓红;高玉明;谢广群;;连铸钢坯宏观检验方法的发展及其标准化[J];鞍钢技术;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建良;周学禹;徐立山;李兆远;赵颖;;V、Ti微合金钢连铸工艺优化[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包阔;张俊粉;尹志尧;胡心光;;承钢钒微合金化C610L连铸坯高温热塑性行为研究[A];河北省2011年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智;赵洪强;王叶婷;国兴龙;孙立根;张家泉;;板坯连铸粘结过程中粘结点和热点行为研究[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翟卫江;胡道峰;王端军;张悦;唐萍;文光华;;南钢45号钢铸坯质量控制研究[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周学禹;程玉君;王伟;李艳峰;黄春华;;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横裂纹的研究[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周学禹;徐立山;高建国;薛启河;;板坯表面纵裂纹分析及控制措施[A];2011年第九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隋晓红;高玉明;谢广群;;连铸钢坯宏观检验方法的发展及其标准化[A];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建网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刘文川;;大型铸钢件铸造工艺的优化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9 冯小涛;;浅析CO_2——钠水玻璃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A];200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冯小涛;;铸钢件常见铸造缺陷及预防措施[A];2009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渣浆泵固液两相三维湍流及冲蚀磨损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初蕾;Ni-Cr-Fe合金高温氧化成膜特性及氧化/碳化临界条件下膜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唐建军;基于电渣重熔的大型铸锭成型关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徐海伦;连铸异形坯冷却过程模拟仿真及优化[D];重庆大学;2010年

5 于雄;高铝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靳星;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与模拟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娇;多炉连浇大钢锭中间包内流体流动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张小伟;板坯连铸非稳定和非对称流动的数学物理模拟[D];上海大学;2011年

9 胡明谦;提高本钢铸坯质量的生产实践与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王朝阳;中频电磁软接触连铸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清;真空差压铸造系统加压模型建立与控制算法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姜宗营;铸钢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性能研究及其工部设计[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帆;泡沫铝的连续制备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学玉;晶粒尺寸对AZ91合金固溶时效行为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雯;有色金属浇铸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希;1.5MW级风力发电机组球铁轮毂铸件浇注及补缩系统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彦刚;大功率三缸泥浆泵曲轴铸造工艺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建国;碳钢微小熔滴表面形状控制[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9 邱晓锋;薄钢板的拉铸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汪文杰;铸造过程模拟软件后处理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得祥;李金富;;大型特厚板用扁钢锭的研制[J];宝钢技术;2007年04期

2 李正邦;李誼大;叶耀武;宋志昌;;电渣重熔滾珠軸承鋼工艺参数对去除夹杂物的影响[J];钢铁;1966年01期

3 李正邦;周文辉;李谊大;;电渣重熔去除夹杂的机理[J];钢铁;1980年01期

4 向大林;朱孝渭;王克武;;200吨电渣炉的低氢控制及氢的行为[J];钢铁;1991年07期

5 柳百成,荆涛,李永保;并行工程环境下成形铸件制造工艺CAD/CAE系统[J];高技术通讯;1996年03期

6 陆锡才;电渣炉重熔技术最新发展[J];工业加热;2002年02期

7 ;利用电渣焊法减小铸钢件冒口[J];焊接;1959年11期

8 陈希春,冯涤,傅杰,周德光;电渣冶金的最新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9 贾宝仟,柳百成,王东涛;铸钢件准固态区域应力、应变数值模拟及热裂机制[J];金属学报;1997年05期

10 郭志鹏;熊守美;John Allison;;压铸过程中铸件-铸型界面换热系数与铸件凝固速率的关系[J];金属学报;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雯,郭培民,杨海森,李正邦;电渣重熔体系电毛细振荡的动态模拟[J];钢铁研究学报;2000年05期

2 孟繁德;电渣重熔的设备选型和工艺选择[J];上海钢研;2000年02期

3 肖春林;;电渣重熔的安全操作[J];本钢技术;2000年10期

4 陈开忠;电渣重熔φ550mm锭工艺问题探讨[J];特钢技术;2001年04期

5 殷秀文;电渣重熔热平衡计算及电渣降耗[J];特钢技术;2001年04期

6 杨勇;汤智涛;;电渣重熔大充填比降低电耗的试验研究[J];铸造;2006年08期

7 姜周华;李花兵;董艳伍;李阳;曹阳;;电渣重熔高氮钢技术的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2006年10期

8 常立忠;李正邦;;电渣重熔过程中氢行为的分析及控制[J];钢铁研究;2007年03期

9 赵丽丽;宋锦春;柳洪义;;电渣重熔熔速控制过程综合分析[J];冶金设备;2007年05期

10 耿鑫;姜周华;刘福斌;;电渣重熔过程中氢含量的控制[J];钢铁;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L.B.Medovar;Z.H. Jiang;Y.W. Dong;X.M. Zang;;电渣重熔冶炼技术:五十年的工业化应用[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喜海;贾维国;王君卿;唐作滨;赵林;高建军;;核电用100T级电渣钢锭电渣重熔工艺模拟及生产应用[A];2012年钢锭制造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艳贺;贺铸;夏添;王芳;王强;李宝宽;;电渣重熔过程电磁,流动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4 臧喜民;姜周华;邓鑫;邱天禹;刘仕业;;抽锭电渣重熔技术的进展[A];2014年钢锭制造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邢世勋;于广文;;电渣重熔技术与装备的新发展[A];2014年钢锭制造技术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史冠勇;张廷安;牛丽萍;豆志河;文明;任晓冬;;电渣重熔用渣系的电导率估算模型[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单美龙;李宝宽;;电渣重熔过程中焦耳热与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8 王芳;李宝宽;;双级串联电渣重熔系统电磁场和焦耳热场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芳;李宝宽;;双级串联电渣重熔系统电磁场和焦耳热场研究[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启才;李顺成;;低钛含量钢电渣重熔保钛工艺研究[A];重庆金属学会钢铁年会学术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一蕙;[N];上海证券报;2009年

2 先越蓉;[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3 李正邦;[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傅杰;[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傅杰;[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傅杰;[N];中国冶金报;2010年

7 傅杰;[N];中国冶金报;2010年

8 高宏生 王怡群;[N];中国冶金报;2008年

9 肖英龙;[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10 张可兴;[N];中国环境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建军;基于电渣重熔的大型铸锭成型关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董艳伍;电渣重熔过程凝固数学模拟及新渣系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曹方;电渣重熔过程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秋敏;电渣重熔工艺中渣金两相流动、传热及凝固的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2 黄利;电渣重熔系统电磁场及流场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3 肖志新;电渣重熔用渣烘烤制度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杨阳;电渣重熔过程的集成建模与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5 梁洪铭;电渣重熔过程氟化物挥发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天民;电渣重熔过程建模与故障检测[D];东北大学;2012年

7 翟鑫;电渣重熔过程的可视化动态模拟系统研究与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8 陈艳梅;电渣重熔过程中渣成分变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子坤;非稳态电渣重熔过程电磁场与温度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闫晨;电渣重熔保护气模拟仿真及保护罩优化设计[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镍基合金板坯铸造技术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1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81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