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基于触针式位移测量系统表面形貌特征评定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8:01

  本文关键词:基于触针式位移测量系统表面形貌特征评定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形貌 爬行性 粗糙度轮廓 中线 经验模态分解


【摘要】:触针式粗糙度轮廓仪的表面形貌评定系统是整个仪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精密测量仪器评定系统都是封闭式的,无法直接应用于新研制的测量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表面形貌特征评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另外,表面形貌评定系统还与仪器的硬件测量系统相互关联。因此,开发出一套表面形貌特征评定系统对于触针式粗糙度轮廓仪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研制中的触针式粗糙度轮廓仪一维扫描系统的爬行特性、表面轮廓的特征分离技术及参数特征评定技术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一维扫描系统工作原理和微位移信号采集原理,建立了一维扫描系统的等效物理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中Simulink模块进行动力学仿真,确定了影响一维扫描系统爬行现象的关键因素。其次,分析了测量仪表面形貌信号采集系统,采用国际标准规定的滤波算法以及先进的滤波方法,分离了表面轮廓特征。分析了DXF文件的组成结构,研究了DXF文件开发技术。基于Taylorsurf PGI 635粗糙度轮廓仪表面形貌参数评定原理,采用VC++6.0进行滤波处理结合AutoCAD显示图形的技术,开发出了表面形貌评定软件。再次,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了表面基础轮廓特征。采用非平稳信号瞬时权重频率,定义了本征模态函数单位长度内平均频率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了评定长度上的频率。提出了可变幅度权重因子,并作用于具有最大频率且频率低于10的IMF,重构出EMD混合中线,推导出EMD混合中线计算通式,形成了完整的EMD混合中线算法。最后,对一维扫描系统的爬行现象进行了实时标定实验,对触针式位移测量系统所采集的原始轮廓进行表面轮廓分离和参数特征评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维扫描系统在最低扫描速度0.1 mm/s时,0.275 s后爬行现象消失、运行平稳。高斯中线和EMD混合中线均可提取粗糙度轮廓,但EMD混合中线无边界效应,可得到5个粗糙度特征参数值。
【关键词】:表面形貌 爬行性 粗糙度轮廓 中线 经验模态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8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的来源10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3 触针式粗糙度轮廓仪的研究现状及分析11-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13-15
  • 1.4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微位移信号采集及系统爬行特性分析16-29
  • 2.1 引言16
  • 2.2 触针式表面形貌测量原理16-18
  • 2.2.1 一维扫描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7
  • 2.2.2 微位移信号采集原理17-18
  • 2.3 一维扫描系统的爬行特性18-21
  • 2.3.1 等效模型的建立18
  • 2.3.2 数学模型的推导18-21
  • 2.4 一维扫描系统爬行特性的仿真与分析21-28
  • 2.4.1 仿真模型建立21-23
  • 2.4.2 驱动速度的影响23-24
  • 2.4.3 扫描块质量的影响24-25
  • 2.4.4 扫描系统刚度的影响25-26
  • 2.4.5 系统阻尼的影响26-27
  • 2.4.6 动静摩擦系数之差的影响27
  • 2.4.7 仿真结果分析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表面粗糙度分离算法29-45
  • 3.1 引言29
  • 3.2 轮廓参数的术语和定义29-30
  • 3.3 滤波方法及参数评定30-39
  • 3.3.1 2RC滤波31-32
  • 3.3.2 高斯滤波32-33
  • 3.3.3 Rk滤波33-34
  • 3.3.4 稳健高斯滤波34-36
  • 3.3.5 样条滤波36-37
  • 3.3.6 小波滤波37-39
  • 3.3.7 粗糙度参数评定39
  • 3.4 表面形貌评定软件开发39-44
  • 3.4.1 软件设计39-40
  • 3.4.2 DXF文件开发40-44
  • 3.4.2.1 DXF文件解析41
  • 3.4.2.2 写DXF文件41-42
  • 3.4.2.3 读取DXF文件42-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基于EMD表面粗糙度的分离45-58
  • 4.1 引言45
  • 4.2 经验模态分解45
  • 4.3 EMD分解算法45-47
  • 4.4 边界延拓47-48
  • 4.5 IMF频率计算48-50
  • 4.6 EMD参考线50-52
  • 4.7 EMD中线52-54
  • 4.8 EMD混合中线54-57
  • 4.9 EMD混合中线算法总结57
  • 4.10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实验与分析58-73
  • 5.1 引言58
  • 5.2 爬行现象实验58-63
  • 5.2.1 实时标定软件设计58-60
  • 5.2.2 爬行实验测量平台搭建60-61
  • 5.2.3 最低驱动速度下的扫描块爬行实验61-63
  • 5.3 表面形貌特征评定63-73
  • 5.3.1 表面形貌测量实验63-64
  • 5.3.2 表面形貌滤波算法比对64-72
  • 5.3.3 评定结果分析72-73
  • 结论73-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78-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泗吉 ,彭加耕;板材剪切与冲裁加工实验的位移测量系统[J];锻压技术;2002年04期

2 朱嵘涛;徐爱钧;陈超;;基于ZigBee的无线位移测量系统的设计[J];石油仪器;2011年02期

3 江杰;常焰锋;;基于LVDT微位移测量系统中AD698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年03期

4 徐济进;倪纯珍;陈立功;;基于LabVIEW的位移测量系统及应用[J];焊接;2006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军;李程;罗华峰;王维;范静;;光栅动静态位移测量系统[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孟祥伟;张文明;郭建;;基于位置敏感探测器的非接触位移测量系统[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臧传涛;刘越;王涌天;胡晓明;;用于增强现实的角位移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吕勇;冯其波;郎晓萍;靳珊;;一种基于光开关的多路光纤位移测量系统[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善辉;容栅细分电路及位移测量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2 姬静毅;激光自混合干涉位移测量系统的设计[D];郑州大学;2011年

3 唐春晓;远距离激光挠度/位移测量系统[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晓强;嵌入式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5 任均宇;基于波分复用的大量程高分辨率光纤位移测量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徐建华;低成本高精度角位移测量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北大学;2008年

7 王雪英;基于衍射干涉原理的高精度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缪烨;基于PSD的多目标二维位移测量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恒鹤;复合光纤干涉位移测量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薛一博;高精度位移测量系统的硬件研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6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836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