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路径与残余应力状态的关联性探讨
本文关键词:切削路径与残余应力状态的关联性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栅格铣削 切削残余应力 切削路径 切削作用区域
【摘要】:热-力强耦合作用产生的加工残余应力不仅直接影响零件的疲劳寿命、耐腐蚀性等,而且将导致零件(如大型薄壁零件)加工精度难以控制,已成为高性能零件加工制造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由于受刀具几何、切削参数、被加工材料、切削路径等多因素影响,加工残余应力的溯源、预估等极其困难。而实际零件工艺规划、参数制定往往没有考虑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本文以大型薄壁件(如火箭贮箱栅格壁板)高性能加工为目标,从切削路径与加工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关联性入手,开展探索性研究工作。针对切削主要作用区域对残余应力影响不明确的问题,建立基于切削作用区域分解的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预估模型的准确性;以典型航空航天铝合金7075-T651为目标材料,采用模型分析了其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方式以及多深度多层切削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针对多铣削参数(主轴转速、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切削路径)的正交铣削试验,研究不同切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切削路径,相比于其他切削参数,对栅格已加工平面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均匀性的影响优先顺序。针对切削路径与残余应力分布状态的关联性问题,本文进行了单因素铣削加工和残余应力检测实验,分析三种典型路径下两个方向的残余应力幅值的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各应力场梯度的分布状态的分析比较了不同切削路径对残余应力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发现外环式切削路径在对改善整体应力状态方面的优势。本文建立的残余应力仿真模型提供了一种残余应力的快速预估方法:运用模型进行的多层切削加工模拟对实际加工时的分层方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而通过多切削路径的铣削实验研究,及针对切削路径与残余应力的关联性分析,为实际零件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改善和控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栅格铣削 切削残余应力 切削路径 切削作用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2 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11-14
- 1.2.1 试验研究12-13
- 1.2.2 解析建模方法13
- 1.2.3 有限元模拟方法13-14
- 1.3 切削路径相关研究现状14-16
- 1.3.1 面向加工效率的切削路径规划研究14-15
- 1.3.2 面向切削状态的切削路径规划研究15-16
-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6-17
-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5.1 课题来源17
- 1.5.2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2 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和切削作用区域分析18-29
- 2.1 残余应力的定义及分类18
- 2.2 切削加工残余应力形成机理18-21
- 2.2.1 机械载荷引起的残余应力18-20
- 2.2.2 热载荷引起的残余应力20-21
- 2.3 基本变形区的载荷分析21-26
- 2.3.1 切屑变形区的力学分析21-23
- 2.3.2 切屑变形区的热载荷分析23-24
- 2.3.3 犁耕作用区的力学分析24-25
- 2.3.4 犁耕作用区的热载荷分析25-26
- 2.4 残余应力产生的基础分析26-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3 基于切削作用区域分解的残余应力预估29-45
- 3.1 分离式正交切削模型的建立29-31
- 3.2 切削加工的有限元分析31-34
- 3.2.1 材料本构模型31-32
- 3.2.2 材料断裂准则32-33
- 3.2.3 切削热模型33
- 3.2.4 摩擦模型33-34
- 3.3 残余应力仿真计算及结果验证34-36
- 3.3.1 残余应力预估计算过程34-36
- 3.3.2 模拟方法准确性比较验证36
- 3.4 铝合金加工残余应力结果分析36-40
- 3.4.1 无切屑模型分析不同刀尖半径对残余应力的影响37-39
- 3.4.2 无犁耕模型分析不同切削厚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39-40
- 3.5 分层切削残余应力分布分析40-44
- 3.5.1 第一层切削计算结果分析40-41
- 3.5.2 分层多深度计算结果分析41-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4 基于正交设计的切削路径影响度分析45-58
- 4.1 切削路径影响度分析正交实验方法45-47
- 4.1.1 实验材料及设备45-46
- 4.1.2 实验内容及方法46-47
- 4.2 残余应力的检测方法47-50
- 4.2.1 X射线衍射法检测基本原理47-48
- 4.2.2 残余应力检测实验48-50
- 4.3 残余应力分布的实验结果统计50-52
- 4.4 切削路径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度分析52-56
- 4.4.1 不同加工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值的影响分析52-54
- 4.4.2 不同加工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54-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5 典型切削路径的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分析58-69
- 5.1 实验方法及内容58-59
- 5.2 切削路径与残余应力分布数值的关联性分析59-65
- 5.2.1 往复路径残余应力结果分析61-62
- 5.2.2 内环路径残余应力结果分析62-64
- 5.2.3 外环路径残余应力结果分析64-65
- 5.3 切削路径与残余应力分布均匀性的分析65-67
- 5.4 本章小结67-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4-75
- 致谢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贵根;薛世峰;仝兴华;戴兰宏;;金属正交切削模型研究进展[J];机械强度;2012年04期
2 孙雅洲;刘海涛;卢泽生;;基于热力耦合模型的切削加工残余应力的模拟及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3 马昌训;吴运新;郭俊康;;X射线衍射法测量铝合金残余应力及误差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0年24期
4 徐华;张宝磊;龙卫仁;;小直径铣刀高速铣削淬硬模具钢不同走刀方式下切削力和加工效率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14期
5 郭俊康;吴运新;胡永会;;X射线衍射法在测量铝合金厚板表面残余应力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0年04期
6 周军;李剑峰;孙杰;;铝合金7050-T7451直角切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J];工具技术;2010年02期
7 雷源忠;;我国机械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郑卜祥;宋永伦;席峰;;X射线衍射法测残余应力的“突变”现象与定峰技巧探讨[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8年03期
9 王玉国;周来水;安鲁陵;顾步云;;型腔铣削加工光滑螺旋刀轨生成算法[J];航空学报;2008年01期
10 郭培燕;王素玉;冯桢;李明艳;;高速切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控制[J];工具技术;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涛;关于航空框类结构件铣削加工残余应力和变形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鸿志;不锈钢切削加工残余应力预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石可伟;型腔高速铣削环切加工刀具轨迹优化[D];湘潭大学;2012年
3 姬伟;薄壁件铣削加工误差预测与快速铣削仿真平台的开发[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4 刘文文;机械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柯烈强;航空框类结构件铣削加工残余应力抑制策略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蒋志涛;高速金属铣削加工的有限元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7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84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