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高温快速离子渗氮及氮碳共渗表面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相不锈钢高温快速离子渗氮及氮碳共渗表面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相不锈钢 离子渗氮 离子氮碳共渗 硬度 腐蚀磨损
【摘要】:不锈钢以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广泛的应用于化工、船舶、医疗等领域,但其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的特点使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等离子体渗氮可以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氮化物,使其硬度、耐磨性显著提高,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表面改性技术。传统离子渗氮过程中,工件为阴极,炉体为阳极,高电压作用下含氮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高能含氮离子,通过渗透扩散获得一定厚度的改性层。由于离子的轰击与溅射作用,样品表面会存在打弧、边缘效应等缺陷。此外,在不锈钢离子渗氮过程中,为了避免CrN的析出,通常选择渗氮温度低于450℃,温度低,氮原子的扩散速率较慢,因而存在渗氮处理时间较长的问题。针对目前离子渗氮技术和理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空心阴极放电高温快速离子渗氮表面改性处理技术。在一定间隙且带有小孔的双层钢筒组成空心阴极,利用空心阴极放电使双层阴极圆筒温度快速上升对样品进行辐射加热,加上等离子体放电产生高活性的氮离子的离子轰击双重作用,可以使样品快速(30℃/min)升温到渗氮温度。实验选择SS2205双相不锈钢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离子渗氮过程中温度,时间以及碳势等影响因素来探究渗氮过程的动力学与热力学问题。利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分析(CLSM)等测试仪器,测定渗层厚度、相结构及显微硬度,对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SS2205双相不锈钢高温快速离子渗氮及氮碳共渗表面改性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厚度的渗层,样品表面组织均匀,在不降低耐腐蚀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磨损性能,有效地提高了离子渗氮效率。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 离子渗氮 离子氮碳共渗 硬度 腐蚀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56.82;TG142.7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1
- 1.1.1 不锈钢概述9
- 1.1.2 不锈钢分类9-11
- 1.2 离子渗扩表面改性技术11-19
- 1.2.1 等离子体放电特性12-13
- 1.2.2 离子渗氮中氮原子渗入机理13-15
- 1.2.3 直流离子渗氮存在的问题15-16
- 1.2.4 新型离子渗氮技术发展概况16-19
- 1.3 腐蚀磨损19-20
- 1.4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20-22
- 1.4.1 选题的意义20
- 1.4.2 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22-29
-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22-24
- 2.1.1 实验材料22
- 2.1.2 实验设备22-24
- 2.2 实验方法24-26
- 2.2.1 渗氮工艺24-26
- 2.3 表征分析方法26
- 2.3.1 金相分析(OM)26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26
-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26
- 2.4 性能分析评价26-29
- 2.4.1 显微硬度分析26
- 2.4.2 腐蚀性能评价26-27
- 2.4.3 腐蚀磨损性能评价27-28
- 2.4.4 激光共聚焦显微分析28-29
- 第3章 双相不锈钢离子渗氮及氮碳共渗处理29-48
- 3.1 试样表面形貌29
- 3.2 渗层金相显微组织29-34
- 3.3 渗层相结构分析34-38
- 3.4 表面显微硬度测试38-41
- 3.5 耐腐蚀性能分析41-46
- 3.6 小结46-48
- 第4章 腐蚀磨损性能研究48-64
- 4.1 摩擦系数48-51
- 4.2 磨痕轮廓分析51-58
- 4.3 磨痕微观形貌58-63
- 4.4 小结63-64
- 第5章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元,曾卫军,付青峰,李放,林勤,罗文;钽表面离子渗氮工艺研究[J];金属热处理学报;2001年02期
2 罗文,张德元,曾卫军,许兰萍,陆德平,李放;钽表面离子渗氮层的组织与结构[J];金属热处理;2001年10期
3 梁军,卢艳君;离子渗氮技术的研究和工艺[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1年01期
4 卢金生;深层可控离子渗氮技术及其在齿轮中的应用[J];机械工人;2002年04期
5 高仰之,刘英祺;离子渗氮技术的进展[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3年07期
6 赵程;活性屏离子渗氮技术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4年03期
7 杨莉,杨涟,周吉智;离子渗氮对2Cr13钢疲劳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4年03期
8 田绍洁,杨利,刘承仁,丁得刚,任慧远,张天强,沈根伟;极具竞争力的离子渗氮设备[J];机械工人;2005年02期
9 龙发进;周yN;康光宇;李鑫鸿;耿漫;;离子渗氮新技术的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07年06期
10 郑辉;;离子渗氮技术的进展[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程;赵慧丽;侯俊英;;活性屏离子渗氮过程中的粒子形貌与结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赵程;赵慧丽;侯俊英;;活性屏离子渗氮过程中的粒子形貌与结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卢金生;顾敏;王红伟;;离子渗氮用脉冲电源的研制[A];首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论文集[C];2002年
4 江虹;周旷;周松流;樊波平;;内燃机活塞环的等离子渗氮[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秦向群;张兵华;张铁成;;7Mn15Cr2Al3V2WMo钢离子渗氮工艺的试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林义民;梁爱民;徐洮;薛群基;;温度对1Cr18Ni9TiYg氏体不锈钢脉冲直流等离子渗氮的影响[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佟宇;郭天文;娄芬丽;;辉光等离子渗氮对铸造纯钛表面性能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李星亮;岳文;王成彪;高晓成;王松;刘家浚;;无硫磷有机钨添加剂作用下离子渗氮轴承钢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杨剑群;刘勇;叶铸玉;;2Cr13钢离子渗氮层在真空中脂润滑条件下摩擦学行为[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孔军;刘锦云;金应荣;;纯氮气氛下铜制活性屏离子渗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六)[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厉;纯氮离子渗氮新工艺及离子渗氮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刘志权;纯铁表面离子渗氮层显微组织及氮化物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丽;活性屏离子渗氮的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刚;H13链轨节锻造模具离子渗氮工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董合振;双相不锈钢高温快速离子渗氮及氮碳共渗表面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4 年玉琳;N80钢的稀土催渗离子渗氮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赵良峰;00Cr12Ni9Mo4Cu2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离子渗氮及其组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吴雪敏;不锈钢空心阴极辅助离子渗氮工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孙宇飞;不锈钢离子渗氮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丛民;空心阴极辅助离子渗氮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张思思;20CrMnTi离子渗氮及稀土催渗组织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10 马夺;直流脉冲空心阴极离子渗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3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86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