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Zr非晶中热膨胀系数与非晶形成能力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CuZr非晶中热膨胀系数与非晶形成能力的关系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Cu_(100-x)Zr_x(x=0,1,2…100)二元合金在降温过程中体积随温度变化关系,计算得出高温阶段热膨胀系数随Zr含量的变化关系,同时观察降温结束后原子结构类型.发现在Zr含量为50%时对应ico+other非晶结构的最大值,同时对应高温液态阶段热膨胀系数的最小值,最有利于非晶的形成.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热膨胀系数 非晶形成能力
【分类号】:TG139.8
【正文快照】: 0引言大块金属玻璃是一类新型的非晶材料,由于它独特的机械和物理特性,成为了凝聚态物理的前沿课题[1-2].Cu Zr非晶合金是研究比较早的二元合金体系,它具有比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实验室也比较容易制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是非晶合金领域研究的热点合金之一[3].Kelton研究过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卫华;;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J];物理学进展;2013年05期
2 文大东;彭平;蒋元祺;田泽安;刘让苏;;快凝过程中液态Cu_(64)Zr_(36)合金二十面体团簇遗传与演化跟踪[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3 庞彪;李家云;;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Cu_(60)Zr_(40)非晶中的二十面体结构[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4 文玉华,朱如曾,周富信,王崇愚;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主要技术[J];力学进展;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宏扬;柯海波;黄火根;张培;张鹏国;刘天伟;;U_(65)Fe_(30)Al_5非晶合金的纳米压痕蠕变行为研究[J];金属学报;2017年07期
2 刘传奇;孙其诚;金峰;;颗粒介质物质点法与离散元法的多尺度建模[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7年07期
3 陈斌;傅明喜;王超;李腾;;分步预退火对铁基非晶合金结构及晶化过程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7年10期
4 姜超平;刘王强;;热喷涂Fe基非晶涂层耐腐蚀性与孔隙率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7年05期
5 王一淳;;不规则知识晶格视角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机理研究[J];图书馆;2017年05期
6 王奕仁;王栋民;张江涛;李文平;赵计辉;;非晶态C_(12)A_7矿物对水泥早期凝结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J];硅酸盐通报;2017年05期
7 史蕊蕊;李萌;裴元生;;B_2O_3-SiO_2-Na_2O缓释抑菌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17年05期
8 危洪清;张平;;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研究进展[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9 刘秀茹;王君龙;陈丽英;洪时明;;毫秒级快速压缩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高压物理学报;2017年03期
10 张鹏国;黄火根;柯海波;;铀基非晶合金制备的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一龙;;利用胶体研究晶体的熔化和结晶[J];物理;2013年03期
2 韩光;羌建兵;王清;王英敏;夏俊海;朱春雷;全世光;董闯;;源于“团簇-共振”模型的理想金属玻璃电子化学势均衡[J];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3 杨磊;边秀房;潘少鹏;秦敬玉;;液态Ga-In合金中的团簇分离现象[J];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4 汪卫华;;金属玻璃研究简史[J];物理;2011年11期
5 李建福;王军强;刘晓峰;赵昆;张博;白海洋;潘明祥;汪卫华;;玻璃态金属塑料[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6 夏明许;孟庆格;张曙光;马朝利;李建国;;金属玻璃形成液体的热力学特性[J];物理学报;2006年12期
7 胡海波;王林;;幂律分布研究简史[J];物理;2005年12期
8 文玉华,周富信,刘曰武,周承恩;纳米晶铜单向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力学学报;2002年01期
9 丁家强,陈致英;纳米铁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计算[J];力学学报;2000年06期
10 李辉,边秀房,王伟民;纯铝熔体的微观动力学行为[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李长荣;杜振民;;二元合金过冷液态的形核驱动力和非晶形成能力的热力学分析[J];金属学报;2008年09期
2 邓延波;王学亮;耿浩然;王致明;张蕾;;熔体过热处理对铝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年08期
3 彭浩;李双寿;黄天佑;;以原子半径和电负性表征镁基非晶形成能力[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4 周啸;周海涛;刘瑞蕊;赵仲恺;刘小春;;一个表征非晶形成能力的新参数[J];材料导报;2012年22期
5 张国英,胡壮麒,张海峰;合金化对非晶形成能力影响的电子理论计算[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1期
6 山圣峰;战再吉;刘日平;王文魁;;铝元素的添加对铜(锆)基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邢力谦;陈熙琛;杨根仓;周尧和;郭振琪;;净化对非晶形成能力和非晶热稳定性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1年04期
8 郭金花;倪晓俊;连法增;薄希辉;李德仁;卢志超;;合金元素对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7年10期
9 郑明新,张翔,郑仲瑜;化学键性质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96年05期
10 王焕荣,石志强,滕新营,闵光辉,叶以富;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卫东;赵铁民;全明秀;胡壮麒;;Al含量对α-Fe/Nd_2Fe_(14)B非晶形成能力、结构与磁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李正操;赖文生;张青;柳百新;;若干Ni基二元系统非晶形成范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荨;沈宝龙;;GdCoAlSi大块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热效应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辉;杨爽;张国英;吴迪;戚克振;;Nb、Ta等元素对Zr基大块非晶形成能力及耐腐蚀性影响机理研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何世文;刘咏;吴宏;李占涛;黄伯云;;Zr对COFeNbB非晶软磁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磁性能的影响[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海健;元素添加对铁基非晶非晶形成能力、晶化及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2 索忠源;钛铜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与力学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3 迟宝全;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唐成颖;Al-Ce-Mn-Ni体系相平衡与非晶形成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王远;添加元素对Cu-Zr基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6 夏雷;Nd-Al-Fe-Co大块非晶的非晶形成能力、磁性和显微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7 黄起森;Ni-P合金的凝固行为与非晶形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胜海;Al-X-Ce合金系非晶形成能力及其晶化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章立钢;Al-Cu-RE合金相图及其微观组织演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博;CuZr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王同辉;CoFeBSiNbZr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磁性能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3 梁晓凤;铁基非晶结构演变对条带磁性和韧脆性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4 张博;铝基非晶热稳定性及其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孙保安;铝基合金过热熔体脆性及非晶形成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秋美;影响非晶形成能力因素及判据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李耐锐;铝基非晶/纳米复相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及其热稳定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8 贾然;非晶合金形成熔体的热力学性质、脆性和非晶形成能力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任招娣;铝基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剑;铜基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90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