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粘结相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制备
本文关键词:新型粘结相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 新型粘结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机械合金化
【摘要】: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具备比普通硬质合金更高的硬度和韧性,而新型粘结相硬质合金具备比普通硬质合金更低的成本。因此,新型粘结相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作为传统硬质合金的替代材料,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制备了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通过改善粘结相成分的方式改善了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并探索了机械合金化制备WC粉体的方式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热分析仪等研究了新型粘结相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成分、制备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研究了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在烧结过程中的相变与显微组织的转变,研究了烧结工艺对材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真空烧结过程中随着真空烧结温度的增大及保温时间的延长,硬质相颗粒均不断长大,颗粒长厚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升温速率的下降,颗粒长厚比逐渐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400℃、保温时间为60min、升温速率为2℃/min时,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91.3HRA、2676MPa、31.4MPa?m1/2。研究了粘结相成分中的Ni与Co的相对比例、Fe含量及Cr含量对材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Ni/Co比为3/7及5/5时,硬质合金硬质相颗粒尺寸较小,长厚比较大,力学性能较好;当Ni/Co比增大到7/3及10/0时,硬质相颗粒粗化长厚比降低,力学性能下降。当Ni/Co比为5/5时,硬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其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448MPa、90.0HRA、21.2 MPa?m1/2。随着粘结相中Fe含量的增加,硬质相颗粒尺寸持续增大,颗粒长厚比在Fe/(Fe+Ni+Co)比小于0.2时较大,当Fe/(Fe+Ni+Co)比达到0.5时明显降低。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当Fe/(Fe+Ni+Co)比为0.05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90.6HRA、2497MPa、26.7MPa?m1/2。当Cr/(Cr+Ni+Co)比为0.05时,其力学性能与不加Cr的硬质合金最终烧结体变化不大,而当Cr/(Cr+Ni+Co)比达到0.1时,对力学性能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最后研究了W-C体系机械合金化过程及球磨过程中的球磨时间对混合粉末的影响。当球磨时间为96h时,成功的实现了WC的合成。其中在球磨的中期(12h~24h)及后期(48h~96h)的颗粒尺寸明显下降。研究了以机械合金化方式制备WC粉体经模压成型与烧结对材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其硬质相颗粒显微组织也有一定程度的细化,但组织分布并不均匀,硬度基本保持不变,抗弯强度有所下降,断裂韧性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 新型粘结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机械合金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3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6
- 1.1 引言13
- 1.2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发展概况13-17
- 1.2.1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特点13-14
- 1.2.2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发展14-15
- 1.2.3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应用15-17
- 1.3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研究进展17-19
- 1.3.1 利用烧结过程中WC粉末的异常晶粒长大17
- 1.3.2 利用合成WC孪晶来制备板状WC晶粒17-18
- 1.3.3 以“W +石墨+Co”混合粉为原料制备18-19
- 1.3.4 以“CoxWyCz化合物+C”混合粉为原料制备19
- 1.4 新型粘结相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19-24
- 1.4.1 镍基粘结金属19-21
- 1.4.2 铁基粘结金属21-23
- 1.4.3 金属间化合物23-24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24-25
- 1.6 本文技术路线25-26
- 第二章 试验材料的制备及表征26-31
- 2.1 引言26
- 2.2 实验材料的成分设计26-28
- 2.3 实验材料的制备流程28
- 2.3.1 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流程28
- 2.3.2 真空烧结工艺28
- 2.4 实验材料的测试与分析28-31
- 2.4.1 差热分析28
- 2.4.2 物相分析28-29
- 2.4.3 显微组织形貌及成分分析29
- 2.4.4 力学性能测试29-30
- 2.4.5 硬质相平均晶粒尺寸、长厚比及平均邻接度的统计30-31
- 第三章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真空烧结工艺研究31-49
- 3.1 引言31
- 3.2 试验方法31
- 3.3 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的相变31-34
- 3.3.1 真空烧结过程中的物相分析31-33
- 3.3.2 真空烧结过程中的热分析33-34
- 3.4 液相烧结温度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34-38
- 3.4.1 烧结温度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34-37
- 3.4.2 烧结温度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37-38
- 3.5 液相烧结保温时间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38-42
- 3.5.1 保温时间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38-41
- 3.5.2 保温时间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41-42
- 3.6 固相烧结阶段升温速率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42-47
- 3.6.1 固相烧结升温速率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42-45
- 3.6.2 固相烧结升温速率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45-47
- 3.7 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真空烧结工艺的确定47-48
- 3.8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粘结相成分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9-61
- 4.1 引言49
- 4.2 试验方法49
- 4.3 粘结相中的Ni/Co比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49-53
- 4.3.1 Ni/Co比对硬质合金相成分的影响49-50
- 4.3.2 Ni/Co比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50-52
- 4.3.3 Ni/Co比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52-53
- 4.4 粘结相中的Fe含量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53-57
- 4.4.1 Fe含量对硬质合金相成分的影响53-54
- 4.4.2 Fe含量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54-55
- 4.4.3 Fe含量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55-57
- 4.5 粘结相中的Cr含量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57-60
- 4.5.1 Cr含量对硬质合金相成分的影响57-58
- 4.5.2 Cr含量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58-59
- 4.5.3 Cr含量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59-60
- 4.6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机械合金化工艺对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61-70
- 5.1 引言61
- 5.2 试验方法61-62
- 5.3 W-C系的机械合金化62-65
- 5.3.1 W-C系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物相变化62-64
- 5.3.2 W-C系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64-65
- 5.4 机械合金化方式制备WC粉体工艺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65-69
- 5.4.1 机械合金化制备WC粉体工艺对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65-67
- 5.4.2 机械合金化制备WC粉体工艺对硬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67-68
- 5.4.3 机械合金化制备WC粉体工艺对硬质合金断口形貌的影响68-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70-73
- 6.1 全文主要结论70-71
- 6.2 全文创新之处71
- 6.3 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80
- 致谢80-81
-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坚战;张忠健;徐涛;彭文;魏修宇;陆必志;李仁琼;;Ni+Al元素粉末法制备WC-Ni3Al-B复合材料(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4期
2 朱丽慧;刘坤;李志林;;含板状WC晶粒硬质合金的强韧化机制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2期
3 龙坚战;;陶瓷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硬质合金;2011年01期
4 刘子利;刘希琴;沈平;朱秀荣;孟亮;;Effect of ball-milling parameter on mechanical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sintered Mg-Zr alloy[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0年11期
5 田锋;;2005年世界钨市场现状及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6年02期
6 邹仿棱;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5年03期
7 龙震海,王西彬,刘志兵;高速铣削难加工材料时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磨损机理及切削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5年01期
8 何林,黄传真,刘玉先,孙静,刘含莲;Ti(C,N)基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3期
9 王辉平,胡茂中;纳米技术与硬质合金[J];中国钨业;2001年02期
10 朱心昆,林秋实,陈铁力,程抱昌,曹建春;机械合金化的研究及进展[J];粉末冶金技术;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915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91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