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实桥试验研究与应力分析
本文关键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实桥试验研究与应力分析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桥梁工程 应力分布 静力试验 数值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疲劳
【摘要】:本文选取U肋与桥面板连接区域、U肋与横隔板交叉部位、U肋等细节,通过实桥静力试验,结合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局部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钢桥面板各关键构造细节的应力影响线都比较短,纵向应力主要受两个横隔板间距的影响,横向应力受与其相邻的两个U肋间距内荷载的影响;当车辆通过时,测点会出现多个应力循环;在U肋-横隔板连接焊缝附近,U肋腹板上的应力水平较高;横隔板弧形切口自由边缘两侧应力性质相反,一侧受压、一侧受拉,应力幅值较大,存在疲劳开裂隐患;因此设计中应该对构造细节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并注意焊接区域的细部设计与制造,避免疲劳开裂。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atic test of the real bridg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nalysis, we select the U rib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U rib and the cross plate of the bridge, and select the details of the connecting area between the U rib and the bridge deck.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local stress of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face slab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influence lines of key structural details of steel bridge face slab are short, and the longitudinal stres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transverse partitions. The transverse stress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nal load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U ribs. When the vehicle passes, there will be a number of stress cycles at the measuring points. The stress level on the U-rib web near the weld seam of the U-rib-transverse parti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U-rib web. The stress on both sides of the free edge of the transverse partition arc notch is opposite, one side is compressed, the other side is pulled, the stress amplitude is larger, and there is a hidden danger of fatigue cracking. Therefore, the detail of structure should b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detai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welding area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o avoid fatigue cracking.
【作者单位】: 西安公路研究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陕西交通科技项目(12-18K)
【分类号】:U446.1;U441.5
【正文快照】: 0引言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由面板、纵向加劲肋与横隔板焊接成整体的一种桥面结构,具有自重轻、承载能力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跨桥梁建设中[1-2]。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国外应用较早,且关于钢桥面的研究较多。Haibach等得出了纵肋连续穿过横隔板时多种不同挖孔形式的疲劳强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玲;辛学忠;刘晓光;;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抗疲劳设计方法的分析[J];钢结构;2009年05期
2 王春生;冯亚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研究综述[J];钢结构;2009年09期
3 赵欣欣;刘晓光;张玉玲;;正交异性桥面板设计参数和构造细节的疲劳研究进展[J];钢结构;2010年08期
4 任伟平;李小珍;李俊;卫星;强士中;;现代公路钢桥典型细节疲劳问题分析[J];公路;2007年04期
5 余波;邱洪兴;王浩;郭彤;;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疲劳性能及损伤演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9期
6 唐亮;黄李骥;刘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梁弧形切口周边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7 李立峰;张东波;袁卓亚;石雄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中弧形缺口的受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4期
8 范洪军;刘铁英;;闭口肋正交异性板钢桥面的疲劳裂纹及检测[J];中外公路;2009年05期
9 童乐为,沈祖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静力试验和有限元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余波;邱洪兴;位立强;王浩;郭彤;;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热点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特种结构;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芳娟,霍立兴,张玉凤,荆洪阳,杨新岐,于计俊,赵海深;用裂纹张开位移评价HDPE燃气管材的断裂特性[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4期
2 王海波;毛富杰;萧艳彤;;一台水管锅炉水管产生环向裂纹的原因简析[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
3 杨振平;;浅析超高强度钢的焊接[J];安装;2006年11期
4 杜岩峰;田志杰;王一;张彦华;;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王甲畏,王德禹;基于热点应力的FPSO焊接结构疲劳问题研究[J];船舶工程;2005年01期
6 贵志飞;吴剑国;詹志鹄;;船体纵骨的热点应力分析[J];船舶;2010年03期
7 杨望晓;;不锈钢车体点焊接头强度试验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杨丽颖;董小平;李小亭;柳伟;路民旭;;ECrNiMo-3焊接X60钢接头组织形貌[J];材料工程;2009年01期
9 秦昕;张彦华;熊林玉;;GH4169合金焊接接头高温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试验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7期
10 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J];材料工程;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向伟;范国海;兆文忠;;基于AAR标准铁路货车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开发与应用[A];首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05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虞毅;许可望;张念涛;曹军;杨炳发;;大厚度TMCP钢焊接接头CTOD试验[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兴;施刚;王元清;石永久;;桥梁用高强度钢材及焊缝连接的疲劳研究现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学荣;石迥忆;;压力容器动态监测方法[A];西南地区第十届NDT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董新;王海峰;;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探讨级对策[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吴冰;左从进;毛智勇;张彦华;熊林玉;;GH4169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CTOD断裂韧性[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7 何超;田仁慧;王清远;;高频载荷下焊接接头超长寿命疲劳特性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加良;李践桥;霍立兴;张玉风;;TCS不锈钢焊接接头CTOD断裂韧度试验研究[A];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付学满;;10Ni5CrMoV钢埋弧焊材研究[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维;曹军;丁文斌;张良锋;杨双羊;;D36-Z35钢两种焊接方法接头CTOD断裂韧度试验与分析[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晓燕;大跨度钢桥关键构造细节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张红霞;AZ31B镁合金及其TIG焊焊接接头疲劳断裂行为及评定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衣振华;疲劳裂纹扩展研究及在装载机横梁寿命估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罗如登;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明国;混凝土梁桥沥青铺装结构分析与材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卢耀辉;铁道客车转向架焊接构架疲劳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勇;随焊冲击旋转挤压控制TC4薄板失稳变形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朱平;焊趾TIG熔修后激冷处理对接头残余应力及疲劳强度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9 贾坤宁;高强度桥梁钢焊接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赵欣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设计参数和构造细节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大为;空间热循环和辐照环境对LF6铝合金焊接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磊;基于非线性应力峰值自平衡的焊接结构热点应力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传博;钢箱梁桥桥面板加固方法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亮;新型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焊接缺陷统计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洪涛;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损伤机理及疲劳寿命评估[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宇;铁路货车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娟;镁/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评定的热点应力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闫志峰;织构对AZ31B镁合金板材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贺秀丽;AZ31B镁合金TIG焊接接头疲劳评定局部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付佩;悬索桥与正交异性板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俊,陈惟珍,谭金华;赣江大桥基于应力谱的疲劳寿命可靠度分析[J];钢结构;2004年04期
2 张玉玲;辛学忠;刘晓光;;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抗疲劳设计方法的分析[J];钢结构;2009年05期
3 赵欣欣;刘晓光;张玉玲;;正交异性桥面板设计参数和构造细节的疲劳研究进展[J];钢结构;2010年08期
4 任伟平;李小珍;李俊;卫星;强士中;;现代公路钢桥典型细节疲劳问题分析[J];公路;2007年04期
5 李莹;黄侨;孙永明;;焊接钢桥腹板出平面变形疲劳问题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6 王莹;李兆霞;陈鸿天;黄启远;;大跨悬索桥箱形钢桁架梁的综合疲劳评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7 唐亮;黄李骥;刘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梁弧形切口周边应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6期
8 高立强;蒲黔辉;施洲;;钢箱梁用于公、铁桥梁时正交异性板疲劳敏感部位应力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1期
9 卢汝生,成彤,王荣辉;桥梁结构疲劳特性分析发展历程与评定设计方法综述[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3期
10 金增洪;日本多多罗大桥简介[J];国外公路;199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荣;角焊缝搭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何杰;;某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负弯矩区受力特性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年02期
2 李佳升,颜东煌,田仲初;三塔斜拉桥整体模型试验的实施[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周兵;施尚伟;;三跨连续刚构桥静力试验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李义强;张彦兵;王新敏;;基于参数识别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静力模型修正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赵煜;李春轩;;超重车辆作用下的老旧双曲拱桥结构分析与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年11期
6 严杰;宫必宁;孙斌;;景洪水力式升船机塔楼静力模型试验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许世展;;桥面铺装层对空心板结构承载能力影响的静力试验[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7期
8 崔爱民;银滩黄河大桥静动载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02年05期
9 赖敏芝;黄新明;;黄石市李家坊立交桥静动载试验[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7期
10 邓苗毅;崔聚印;任伟新;;桥梁结构静力模型修正响应面方法试验设计研究[J];河南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侨;李忠龙;吴红林;付金科;孙永明;;哈尔滨松花江斜拉桥成桥静动载试验[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卢海林;覃嘉仕;马驰;;非径向支承斜交曲线桥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3 林伟松;黎元亨;李发国;冯海涛;李小东;刘建平;;斜拉桥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何向东;廖海黎;李明水;奚绍中;;斜拉索风雨振动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开敬;钱永久;车惠民;;疲劳荷载作用下PPC箱形约束梁斜截面受力行为的试验研究[A];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论文集[C];1990年
6 周勇军;赵小星;宋一凡;贺拴海;;连续梁桥模态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田于逵;项贻强;申永刚;夏贤;;临海大桥抗风稳定性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吕建鸣;陈可;;桥梁检测结构分析软件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04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周立鹏;徐国彬;邓蓉;;网架斜拉桥模型静载试验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10 陈伟庆;唐兵;郑家树;;斜拉桥锚箱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葛运溥邋通讯员 关书敏;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建设纪实(二)[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波;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及损伤指数的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郑勇;既有桁架拱桥的结构分析及评定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董旭;基于静力试验的RC梁桥承载力评定及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刘建飞;扩展集装箱式活动房静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郭永平;钢筋混凝土梁桥承载力快速检评方法与承载力分析程序开发[D];长安大学;2011年
7 马旭涛;上海长江大桥索塔锚固区模型试验与分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李昌春;某斜拉桥的静动态风荷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杨胜;钢管混凝土拱桥桁架局部应力及疲劳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10 黄玉萍;福建省三明地区碧湖一桥检测与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9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9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