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 日期:2012/3/15 浏览[714] 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
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上海2010年期间世博绿地,也是世博后上海市的公共绿地。场地位于海世博园区之西端,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为狭长的滨江地带,总用地14hm2。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场地污染严重,为典型的工业棕地,独特的区位和特殊的事件景观要求(世博生态理念展示),使该设计充满挑战与机遇,为项目的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1. 场地挑战
作为黄浦江边的公共空间设计,场地给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
1)严重的水土污染:场地原为工业棕地,工业固体垃圾和建筑垃圾遍地,且埋藏很深。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黄浦江水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场地原有废弃地上被外来物种(一枝黄花)入侵,一派荒芜景象。如何改造生境,营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2)滨江防洪: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现状的防洪墙为水泥硬化工程,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也就是说,江水与防洪堤的高差达3.4-5.5米之间,其中有高差达2.1米的潮间带。如果放坡处理,必然污泥不堪,且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果是硬化的陡墙处理,则水在江岸,却难以亲水。如何满足防洪要求,设计亲水、且生态的滨江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3)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所以,后滩公园在世博会期间人流量大且集中。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成为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展示、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会后则突出城市滨江公共绿地的功能。如何在设计时考虑相关弹性措施使其既能满足会时世博绿地的要求,,又能方便、经济的转化为会后的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设计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4)个性、审美与体验:场地在纷繁的世博展区和纷杂的黄浦江岸之间,如何在大都市的光怪陆离和世博展区的眼花缭乱中找到与众不同的个性,以及在满足生态功能与人流疏散、教育和展示功能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是本设计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5)狭长的空间:场地夹于黄埔江和交通性干道(浦明路)之间,呈狭长地形,沿江岸有1.7公里长,宽度在50-80米之间,最窄处只有30米。如何在这样狭窄的空间内设计满足多种功能的公共空间,是设计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2. 设计理念
针对场地的诸多挑战,后滩公园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包括生产和吸收碳排放、调节自然过程和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提供乡土物种栖息地、和传承文化、审美启智等,为世博会提供一个展示生态文明的独特场所。
3.设计策略
3.1 湿地净化系统与生态景观基底
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一块面积4公顷的江滩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繁衍生长;同时,根据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绵延1.7公里,宽窄不一。该内河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包括:
1)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将黄浦江劣V类水,经过沉淀、曝气加氧,土壤和植物及微生物的净化,在缓慢流经湿地的过程中,得以净化至III类净水,供世博会场的景观、浇灌和冲洗用水。初步试运行证明,后滩公园的水净化能力是每天2400吨。这既是一个实际的水净化系统,也是一个展示和科普教育系统。
2)构建生态化防洪体系: 内河湿地在20年一遇的防洪堤与千年一遇的防洪堤之间,成为黄浦江陆地之间的过度带和缓冲区。通过内河湿地,水陆高差得以分级处理,大大降低防洪堤的相对高度和强度要求。设计砸掉了原有水泥防洪墙,而改为生态化的护堤,使滨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得以改善。
3)创造丰富的溪谷景观:在狭窄的场地上,营造丰富的空间。内河谷地的地形与两岸的乡土乔木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相对幽静的溪谷景观,在喧闹的环境中,营造了一片僻静的场所。溪谷纵向由上游而下,蜿蜒曲折,空间开合多变;横向自陆而江,一波三折,在狭窄的断面上,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4)乡土植被:为营造自然本地,大量的禾本科湿生植物和野花组合,构成绿色基底,成为丰产的生物固碳基础性植被。
3.2 3种文明揭示场地个性
设计采用立体分层方式,层层剖析和演绎场地的历史与未来,刻画公园的独特个性,并为解决场地面临的挑战寻找出路。以后滩场地景观演绎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在上述湿地生态景观基底之上,叠加田园的回味、工业记忆和后工业文明三个层次的景观信息,形成场地的总体特征,传达3种文明意象:
1)田的回味
后滩地区自唐代到1843年开埠经历经了近千年的农业社会时期,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农耕文明景观层是本规划中体现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重要景观层次。
梯地禾田带是公园的内河湿地与浦明路之间的过渡地带。设计从千百年来中国的梯田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一方面用梯田来解决3-5米的高差,同时,利用梯田灌溉的过程,使污水得以曝气、逐级沉淀、净化。田块中种植五谷、经济作物和各类具有水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随季节而变换,营造都市田园。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无不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使土地的生产功能得以展示,并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为大上海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处农业和农作的科普教育场所。
梯田结构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丰富了江岸过渡带的界面景观,同时创造了丰富的体验空间。以田埂为径,人们可以进入湿地净化区域,体验独特的田园景观和人工湿地展示,作为可进入的“毛细管”路径,大大提高公园的人流容量,像海绵一样,田埂网络使公园的人流容量极富于弹性。
2)工业的记忆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场地范围内的工业遗址主要为工业厂房和货运码头,有型钢厂三车间、厚板酸洗厂房和码头等。设计通过改造原有厂房及码头,运用剥离、填充、穿插等手法,保留、再用和再生场地内的工业遗产,来纪念上海后滩的工业文明。其中包括:
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厂房的改造:厂房所处位置为后滩湿地公园的南部,临时旅游停车场的北端。在本设计中改建为后滩湿地公园的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布置各类酒吧和茶座等休闲设施。
货运码头改造:货运码头位于后滩湿地公园的中部,靠近原生湿地保护区。因已失去货运码头功能,在本设计中改建为一处码头遗址花园——芦荻台,可供游人眺望黄浦江原生湿地景观和对岸上海城市天际线。
锈色长卷:这是一条由原场地内的钢板加工制作而成的绵延绸带,它由钢板在三维空间中折叠而成,平行游走于溪谷湿地之中,或平铺于栈道之上,成为一种铺装,或昂首与空中,兼有装置艺术、景框和庇护功能, 成为自然朴野的湿地基底上的一个现代而灵动的活跃因素。在这里,工业的记忆体现为一种超越形式与功能的材料极其艺术。
3)生态文明展望
作为后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倡导低碳景观理念,强调公园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低成本和可持续理念。集中体现在:建立内河湿地净化系统,利用自然做功,展示生物净化的生态文明理念与实例;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型设计,与洪水为友,改变常规防洪工程的理念和做法;溪谷底部以粘土作为防渗材料,使水体和湿地具有良好的生境;大量乡土物种和农作物,用于水体净化和生物生产,并实现低成本维护;充分利用旧材料包括旧砖瓦的再用,节约造价;建筑物设计上强调节能技术的使用和创新;用可降解竹材作为会时大面积铺地等等。
3.3 体验网络
经过设计的后滩公园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它是场地自然景观的再现与再生,使场地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最后回归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留下了历史的符号与记忆,而成为一种后工业文明的载体。使人体验和享用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并获得教育和审美、进而使受益者将其对自然和土地的理解和关爱延伸到广大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便是这个公园最核心的内容。本公园通过一个步道网络与多个场和容器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线网+节点”的体验网络,使游客获得丰富的景观体验。
1)步道网络
依据安全、便捷和弹性容量的原则,公园建构了一环、六纵、多路径的步道路网,既确保了湿地公园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进入性;即满足了世博会期间大量的游客使用和封闭管理的要求,又满足会后作为城市公园的宜人性和可进入。在内河湿地的两侧分别设计有主要步道以构成环路,通过栈桥连接两岸主路,利用田埂,形成一个“毛细管状”的步道网络,形成弹性的可进入空间,使大量游客可以渗入公园的各个部位,体验丰富的景观。
2)场与容器
场与容器是后滩湿地公园中的一些节点,它们有三种类型:
场与平台:包括公园西部的 “空中花园”广场(综合服务中心)、中部的水门码头广场以及东部的漂浮的花园广场,供人聚合之用。
体块:由树阵或竹丛构成块状实体,成为步道线路上的“障碍”或“肿块”,分割空间的体验。
容器:由树丛围合成可供展示或休息的围合的容器。它们用于当代艺术展示和来源于场地的旧机器等展示。
这些场与容器与步道网络相结合,常有步道从中穿过,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4.结语
后滩公园在自然江滩及内河湿地的自然基底上,在田的肌理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遗存和记忆;在狭窄的空间里,布置了一个狭长的幽谷空间,它巧妙地解决了防洪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具有自然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让自然做功,利用自然的自我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内河湿地启承开合,委婉流动,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田埂之间与“容器”之中,形成一个具有弹性容量的步道网络和丰富的体验和和审美空间。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人类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开放以来的使用表明,公园较为圆满地体现了设计的理念。较为遗憾的是,设计中对两个厂房的保留和改造设想最终没能得以实现,而只留下了半个,即现在的空中花园(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顶住多方阻力而幸存的厂房改造区却因为其建成后独特的魅力,而后被征用为VIP接待区)。
?id=835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公司
上一页: 风水理论对中国景观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一页:德国鼓励的非机动车交通方式政策
更多>>
城市景观设计和规划也逐渐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助 2014-7-5
城市融入大自然这一目标对城市的公共空间提出了 2014-7-5
如何规划城市让它更美好 2014-7-5
浅谈世界正在消失的自然景观 2013-9-10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分类及特点 2013-9-10
优质的校园景观环境使人心情愉悦 2013-9-9
探讨城市三维景观系统的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2013-8-1
更多>>
归属感是“幸福城市”的设计重要指标 2015-1-24
安全是城市发展考虑最重要的元素 2014-6-28
立体垂直农场正在发展到世界各地 2014-6-28
想要知道未来你们的食物可能会产自哪里吗?请向 2014-6-28
专业景观设计师:市场上各种驱蚊花草借机热卖 2013-8-4
充分发挥景观生态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3-1-8
景观设计--人类艺术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2013-1-8
首 页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招商加盟 成功案例 团队介绍 精彩博文 服务范围 设计师简介
德森(安徽)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景观设计公司地图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波路19号天怡国际商务中心906 电话:0551-63417627 18949891019 邮箱:kraniche@163.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皖ICP备10000802号 一流的景观设计公司,中国景观设计专家! 技术支持:数字114
本文编号:19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