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座模拟系统—测控分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21 17:00
纵观世界各国,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军事大国,自动武器的研制非常受重视,在研制自动武器过程中,需要测试自动武器的后座力参数等性能,于是通过后座模拟试验装置模拟实弹发射试验来检测后座力参数。本文就是关于一种自动武器的后座模拟系统的设计。 系统利用压缩空气气体模拟实弹发射中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试验,利用高速电磁阀控制气缸内高压气体的喷射,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采集高压气体压力参数,利用冲击力传感器采集后座力参数,由嵌入式系统控制电磁阀开断,并采集后座力参数和气体压力参数,而后上传给计算机。在试验中,主控计算机向嵌入式系统发送控制命令,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本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部分有电气系统设计和嵌入式电路板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包括试验工作台俯仰角度检测及控制部分、高速电磁阀驱动装置、参数检测部分、主控计算机系统、电源等装置;嵌入式控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存储模块、A/D转换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电气隔离模块等。软件部分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最后进行调试各部分功能,系统实现了要求的功能。
【学位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J06
【部分图文】: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转一个角度时,转子也随着该磁场转一个角度。每输入一个电脉冲,电动机转动一个角度前进一步。[]步进电机驱动器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步距角是指步进电机按照步进电机驱动器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而步进电机驱动器是在接受带一个脉冲信号后发出的命令,也就是说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位移量是由脉冲个数来控制的,以便准确定位;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则是通过脉冲频率来控制,这样可以达到调速的目的。一般选择步进电机的型号考虑三大因素:步距角、静力矩以及电流。步进电机驱动器采用单极性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各相绕组的通电时序,来控制步进电机步进转动[28-31]。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驱动方式框图如图 2-4:
DCH-32206电机驱动器表2-1细分模式选择表
图 2-8 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示意图绝对值编码器是一个带有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窗口的转动圆盘,用光接收器来收集间断的光束,光脉冲转换成电脉冲后,由电子输出电路处理,并将电脉冲发送出去。编码器是由光电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32-35]。系统采用长春博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 BCE94K20-16-GY-T4B-BX 型号的编码器,此编码器为绝对编码器,该产品采用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保证良好的抗机械损伤性能,能够承受较高的轴向和径向负载。该产品采用光电单圈编码设计,极大减小产品厚度,通孔式设计,基本参数如下: 单圈分辨率 16 位 可测量范围 0~360° 供电电压 DC9~30V 最高转速为 1000r/min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3316
【学位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J06
【部分图文】: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转一个角度时,转子也随着该磁场转一个角度。每输入一个电脉冲,电动机转动一个角度前进一步。[]步进电机驱动器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步距角是指步进电机按照步进电机驱动器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而步进电机驱动器是在接受带一个脉冲信号后发出的命令,也就是说脉冲信号控制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位移量是由脉冲个数来控制的,以便准确定位;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则是通过脉冲频率来控制,这样可以达到调速的目的。一般选择步进电机的型号考虑三大因素:步距角、静力矩以及电流。步进电机驱动器采用单极性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各相绕组的通电时序,来控制步进电机步进转动[28-31]。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驱动方式框图如图 2-4:
DCH-32206电机驱动器表2-1细分模式选择表
图 2-8 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示意图绝对值编码器是一个带有若干个透明和不透明窗口的转动圆盘,用光接收器来收集间断的光束,光脉冲转换成电脉冲后,由电子输出电路处理,并将电脉冲发送出去。编码器是由光电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32-35]。系统采用长春博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 BCE94K20-16-GY-T4B-BX 型号的编码器,此编码器为绝对编码器,该产品采用独特的机械结构设计,保证良好的抗机械损伤性能,能够承受较高的轴向和径向负载。该产品采用光电单圈编码设计,极大减小产品厚度,通孔式设计,基本参数如下: 单圈分辨率 16 位 可测量范围 0~360° 供电电压 DC9~30V 最高转速为 1000r/mi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学炳 ,姚养无 ,周跃进;火炮模拟试验机研制原理和试验分析[J];兵工学报;1988年04期
2 宗士增;钱林方;徐亚栋;;火炮反后坐装置动力学耦合分析与优化[J];兵工学报;2007年03期
3 宋光明,葛运建;智能传感器网络研究与发展[J];传感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4 彭涛;王学军;梁瑞涛;;火炮模拟试验方法及综合评价[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0期
5 汪滨琦,陈红伟,姜广文;C8051F020中的ADC应用要素[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11期
6 马志杰;;枪械的由来及发展[J];国防科技;2006年07期
7 赖若麒;刘竹林;任帅;苏再卿;黄丽;孙亚豪;;基于步进电机的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J];信息技术;2012年02期
8 姚养无;火炮后坐模拟试验系统及其动力学数值仿真[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0年03期
9 刘智纲;姚养无;;气室冲量模拟器建模与仿真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9年01期
10 辛春虹;赵俊利;张康;丁文波;张斐;吴建萍;;基于MATLAB的火炮动态仿真试验研究[J];机电技术;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893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9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