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载电子封装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图文】: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愈加严酷,确保和提高电子器件在极端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性能,成为实现导弹整体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电子器件会经历振动、冲击、热真空以及温度交变等运行环境,尤其大温变载荷是影响电子产品寿命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如图 1.1 为导弹的工作示意图,导弹在高空环境中飞行易受到高空中复杂的温度变化环境的影响。此外超高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加热、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时的向阳与背阳引起的周期性温差以及高密度化封装造成的散热问题等,均会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大温差环境中。
图 1.2 焊点在剧烈温变环境下产生裂纹示意图子封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板级及舱段级数学模型研究结构在热循环载荷下的温度场分布及应力应变响对封装结构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对比芯片发热响,为提高弹载封装器件可靠性和寿命提供参考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环试验剖面参数影响研究验中,热循环剖面参数,如保温时间、变温速率、温速筛选试验箱示意图,此试验不仅可以改变结构内热力应变响应规律,从而影响电子封装结构缺陷的筛选数,分析探讨不同试验剖面参数对电子封装结构热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J7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有利,徐滨士,马世宁;软硬交替多层膜应力应变响应的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2 王建华;李书兆;;描述软土不排水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拟动力关系[J];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3 韩国志;软硬交替多层膜应力应变响应的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光,张克实,冯露;有限变形下多晶晶体塑性模型算法及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庄忠良,高德平,谷松石;一种较简单的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法[J];航空学报;1990年02期
6 孙国芹;尚德广;陈建华;邓静;;缺口件两轴循环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及寿命预测[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陈建稳;陈务军;赵兵;;浮空器膜材循环拉伸力学性能及弹性常数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林广ng;雷廷权;;双相钢的疲劳行为(上)[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3年02期
9 林广ng;雷廷权;;双相钢的疲劳行为(下)[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3年03期
10 王刚;张建民;;砂土液化变形的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建民;王刚;;统一描述饱和砂土初始液化前后应力应变响应的本构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张建民;时松孝次;田屋裕司;;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剪切吸水效应[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李荣华;张鹏;张哲峰;;多晶铜的拉压与扭转疲劳行为[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4 王浩伟;陈明明;许子璇;张大旭;;2D碳/碳复合材料拉伸应力应变响应预测[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杜智博;柳占立;栗志杰;;人体大脑模型建立及损伤机理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6 刘晖;杨正茂;袁荒;;考虑循环影响的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7 刘胜锋;张彦霞;周东;;基于一循环多晶模型的两种算法[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政;弹载电子封装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尹少峰;量子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荧光强度—应力应变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伊兴华;面心立方多晶体塑性变形有限元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于雷;考虑应力水平影响的软土弹塑性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郭隽;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损伤机理宏细观跨尺度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光宇;面向再制造的机床部件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1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