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自弹式发射内弹道流场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14:38
【摘要】:自弹式发射方式利用导弹发动机本身的能量,作为推动导弹出筒的动力,不需要额外的动力输出装置,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便于提高装填密度与作战反应速度。因此,全面、深入研究自弹式发射Qg弹道流场,分析发射过程中流场变化情况,探究流场特性与影响因素,对自弹式发射装置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快速响应、高速发射导弹为背景,以CFD数值计算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实验验证,对自弹式发射Qg弹道流场进行了细致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由导弹发动机燃烧室、喷管与发射筒低压室组成的一体化自弹式发射Qg弹道流场模型。根据最小吉布斯自由能理论,建立了推进剂燃烧产物组分平衡方程,并使用同伦算法对此非线性方程进行了稳定求解,将燃烧产物以源项形式添加到流场控制方程组中,以动网格方法模拟推进剂燃面推移过程,实现了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与流场变化的耦合计算。研究了RDX-CMDB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12种组分20种基元反应的C-H-O-N化学反应体系。通过发动机自由射流实验,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中测得的温度、压强数据以及高速摄影图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燃烧产物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与流场状态变化,并给出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对数值迭代过程以及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迭代过程稳定、残差收敛精度高、数值耗散率小,满足计算要求与守恒性约束。2.本文对自弹式发射Qg弹道流场的一般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发射过程中不同时期,Qg弹道流场的特性,将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了初始变化、流场发展与稳定工作三个阶段。在初始变化阶段内,起始冲击波引起低压室压强震荡,燃气遇到残留空气发生复燃现象。在流场发展阶段中,固体推进剂持续燃烧,燃烧室内环境逐渐向平衡状态过渡。低压室内的压强与温度首先经历了快速上升的过程,随着导弹的前进,低压室容积增大,弹底压强快速下降,而温度下降则较为缓慢。在外界高压的作用下,发动机推力下降,低压室推力成为推动导弹前进的主要动力。同时,喷管扩张段内的驻激波被逐渐推向喉部,但是扩张段内始终存在超声速区域,燃烧室环境未受低压室影响。在稳定工作阶段中,燃烧室环境无变化,弹底压强与温度继续下降,导弹仍不断加速前进。此阶段内导弹具有很高的速度,因此导弹位移量在三个阶段中最大。3.通过改变弹底与筒底之间距离,研究了低压室初始容积对自弹式发射Qg弹道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容积对起始冲击波的影响最为明显。减小初始容积可以起到抑制弹底压强震荡的作用,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推进剂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出筒速度、缩短出筒时间,但是会使导弹过载增大,弹底最大温度升高。增大初始容积则会使弹底压强震荡幅度上升、震荡时间延长,并且降低能量转化效率、降低出筒速度、延长出筒时间,不过能够使导弹的最大过载下降、弹底最大温度降低。4.使用DPM模型建立了包含熔融23液滴以及氧化铝固体颗粒的气、液、固多相流流场,对推进剂添加铝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15%的铝粉后,燃烧室内的总温、总压上升,尤其是总温上升了619K幅度较大。由此导致弹底压强增大、温度上升,发射过程中导弹的最大过载增大,导弹出筒速度增大、出筒时间缩短,而推进剂的能量转化率则降低了49.3%。考虑了熔融23液滴在运动过程中由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造成的破裂,得到了熔融23液滴的粒子直径变化过程与分布情况。研究了凝固后的氧化铝固体颗粒对发射筒壁面与弹底壁面的侵蚀与沉积作用,结果表明侵蚀与沉积主要发生在自弹式发射Qg弹道过程前期,随着低压室温度升高氧化铝固体颗粒再次融化,对壁面的侵蚀与沉积作用逐渐消失。5.针对自弹式发射过程中,导弹过载过大、弹底温度过高的问题,设计了向发射筒底部预先注水的减载降温方案。使用Mixture模型建立了燃气与液态水的气液两相流流场,以Lee模型描述液态水的汽化与凝结过程。结果表明,注入2.545kg液态水之后,由于液态水通过汽化过程吸收了大部分的燃气能量,使得推进剂的能量转化效率降低了84.24%,并且由于“汽化涡流”的存在,使弹底压强出现波动,可能造成导弹震动。但是,发射筒内整体温度大幅下降,尤其是导弹底部的最大温度下降了76.02%,降温效果十分明显,导弹受到的最大过载也下降了73.57%。并且,由于液态水对起始冲击波的分散作用,还抑制了初期弹底压强的震荡。
【图文】:

垂直发射装置,美国


因此能量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另外,高温、高速燃气产生的声、光、热信号较强如图1-1 所示,不利于导弹武器发射时的隐蔽性。图 1-1 美国 MK41 垂直发射装置 图 1-2 并联式燃气蒸汽弹射装置弹射发射方式利用额外的能量来源例如:液压系统、高压空气、燃气、燃气-蒸汽等为导弹提供推力[10],不需要消耗导弹自身发动机的能量。同时发射时做功工质密封在密闭空间中,没有明显的发射信号产生,也提高了工质的能量利用率使导弹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和出筒速度[11]。但是,因为需要额外的装置提供能量,增加了发射装置整体的结构复杂程度、重量和体积。例如燃气-蒸汽式弹射装置需要在发射筒旁并联或者底部串联燃气发生器、水室和雾化器[12](图 1-2),增加了发射装置横向发射筒导弹适配器初容室燃气发生器水室

尾焰,双基推进剂,复合推进剂


图1-5双基推进剂与复合推进剂燃烧尾焰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7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飞,魏卫;固体推进剂高过载冲击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2年01期

2 张小平;李军;赵孝彬;王晨雪;;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方法[J];火炸药学报;2007年03期

3 李世鹏;王宁飞;刘云飞;谭惠民;;固体推进剂组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设计[J];火炸药学报;2007年04期

4 韩启龙;王煊军;蒋大勇;;报废固体推进剂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年06期

5 ;中国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固体推进剂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技术研讨会召开[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4期

6 李东;黄国臣;周长省;陈雄;;双基固体推进剂裂纹开裂方向的研究[J];弹道学报;2008年03期

7 ;第二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暨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征文通知〈第一轮〉[J];含能材料;2009年01期

8 李军;;第二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暨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襄樊召开[J];含能材料;2009年04期

9 李军;赵孝彬;王晨雪;关红波;程立国;程新丽;王宁;;固体推进剂整形过程工艺安全性的有限元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鹏;严启龙;李军强;;新技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华;胡润芝;张淑君;;固体推进剂废药安全销毁技术发展现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2 王晗;赵凤起;李上文;高红旭;;碳物质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3 李凤生;丁中建;罗付生;杨毅;刘宏英;;纳米/微米复合粒子对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钢锤;叶定友;乐发仁;南宝江;;固体推进剂与激光作用规律初步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照波;野延年;李丽珍;;固体推进剂摩擦感度测试方法研究探讨[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6 赵凤起;;固体推进剂燃烧诊断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7 丁黎;赵凤起;刘子如;李上文;高红旭;仪健华;裴庆;;CL-20与HMX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平安;何登军;王革;;铝冰低温固体推进剂燃烧模型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含能材料及绿色民爆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李彦荣;赵孝彬;王宁;;二茂铁衍生物在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万生;赵许群;吕飞;王晓东;张涛;;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玉祥 高彦斌;固体推进剂研究应用迈上新台阶[N];中国航天报;2007年

2 杨世杰;有规矩才能有安全保障[N];中国航天报;2014年

3 王玉祥;强化七体系 全过程管控安全[N];中国航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明金;立式捏合机混合釜内固体推进剂药浆混合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刚;PBA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表征及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牛钰森;自弹式发射内弹道流场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朱曙光;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D];清华大学;2003年

5 魏青;高含硼富燃固体推进剂工艺和燃烧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付一政;固体推进剂和高分子共混物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尺度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7 唐根;微结构可控纳米ZnO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杜旭杰;唑类含能硝酸盐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封锋;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综合特性预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平;固体推进剂细观力学与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赵娜;固体推进剂准静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欧阳刚;亚微米CL-20的制备及其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揭锦亮;含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固体推进剂的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陈战斌;固体推进剂火灾灭火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潜;废弃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的分离及回收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7 陈松;固体推进剂捏合机温度与压力测试系统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8 韩秀杰;铝—冰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王伟;固体推进剂用氧化剂防吸湿、防结块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露;多热电偶法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测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6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46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