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某军用无人车辆全向底盘设计与性能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1:20
【摘要】:由于轮毂电机驱动军用无人车辆质心高,簧下质量大,车辆在低速转向时,转弯半径比大,机动性较差,在高速转向时,操纵稳定性较差,容易失去方向的控制。针对该问题,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对6×6全轮转向军用无人车辆进行了底盘设计与性能仿真研究。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首先对军用无人车辆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主要分析了国内外军用无人车辆及其操纵稳定性和多轴转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性能需求提出军用无人车辆底盘总体设计方案,主要研究整车底盘总体布置,全向全驱方案的实现,包括电池、电机选型,全轮转向系统设计。并对其进行动力性能匹配设计,根据动力性能匹配计算结果,基于ADVISOR软件对其匹配结果进行仿真验证。(2)设计了一款基于蜗轮蜗杆传动的独立转向悬架系统,实现整车全轮转向,以所建军用无人车辆整车为模型,推导出三轴军用无人车辆非线性二自由度数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全轮转向的最优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6×6全轮转向三轴车辆的整车仿真模型,在相同参数设置条件下,将全轮转向车辆模型与前桥转向车辆模型两者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轮转向三轴军用无人车辆在低速行驶时,机动性较高;在高速行驶时,其操纵稳定性较好。(3)在分析了全轮转向技术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军用无人车辆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所建三维虚拟样机模型的参数和硬点位置,分别建立整车的各项模板和子系统,主要包括:全轮转向、悬架、动力总成和车身总体等系统模板,然后通过这些系统模板建立相应的子系统并利用通讯器建立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最后装配成军用无人车辆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模型。(4)对所建军用无人车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操纵稳定性试验,包括转角阶跃、转角脉冲、稳态回转和蛇行4项试验。针对各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各项试验评价方法对该军用无人车辆进行了操纵稳定性评价。通过仿真结果找出对该车操纵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定量分析,选定较优设计参数对虚拟样机三维模型进行优化。最后通过试制样车进行了实车试验,其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为研究和改善军用无人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能提供理论参考和工程应用价值。
【图文】:

无人车辆,发展状态,以色列,俄罗斯


轻型部队和先锋部队承担探测、物资运输和伤员后送等辅助性任务。逡逑2015年在俄罗斯的武器装备展上,俄罗斯推出了一款高机动性地面军用无人车辆逡逑RTK-AM[3],如图1.1所示。在作战时RTK-AM无人平台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周围的危险逡逑环境进行侦察。它是一款8轮驱动的无人车辆,由于中间部件可以压缩和旋转,从而提逡逑高了整车的机动性能和越障能力。它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其有效工作时间可以达到4小逡逑时以上。RTK-AM军用无人车辆可以在厚度达到10cm的雪地上行驶,也可以跨越宽度逡逑达到50cm壕沟,其涉水深度可以达到25cm。目前其研宄团队将继续测试该车辆,,并研逡逑究在车上集成各种装备,比如基于视觉的侦查系统和排雷机械手等。逡逑图1.1俄罗斯地面无人车辆RTK-AM逡逑以色列在军用无人车领域一直处于较快的发展状态。其汽车工业公司推出了邋“阿姆逡逑斯塔夫”(AMSTAF)邋6x6无人车是在加拿大ODG公司的“亚尔古舟”(ARGO)邋6%无逡逑人车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用于执行警戒、边界巡逻、运输和伤员后送任务,如图1.2逡逑所示。“阿姆斯塔夫”邋6x6无人车采用了先进的电传动技术,正常工作状态蓄电池供电,逡逑轮边电机独立驱动两侧前轮

某军用无人车辆全向底盘设计与性能仿真研究


图1.2邋“阿姆斯塔夫”(AMSTAF)邋6x6无人车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J81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1355麋鹿试验[J];汽车知识;2017年06期

2 王金湘;陈南;;主动悬架的操纵稳定性控制研究[J];轻型汽车技术;2011年Z2期

3 王坤;范例;司利增;;车辆操纵稳定性能评价仿真系统设计[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姬鹏;张相洲;;转向系统对中心区操纵稳定性的影响[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年01期

5 原田宏;刘书城;;操纵稳定性技术的回顾——对操纵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尝试[J];轻型汽车技术;1997年02期

6 林克龙;陈宪明;刘志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及其试验方法探讨[J];专用汽车;1992年04期

7 小出胜;立石方朗;山田胜彦;汪泽润;;外倾角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J];国外汽车;1987年01期

8 道见勇;李延华;;铰接式大客车的操纵稳定性[J];国外汽车;1987年03期

9 细谷章;肖高雄;;载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车辆行驶状态解析法[J];国外汽车;1987年03期

10 熊坚,余群;拖拉机-半挂车机组的操纵稳定性及其动态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健;刘煜;董益亮;王敏;;基于概念模型的车辆瞬态操纵稳定性优化[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3)[C];2015年

2 李军武;;浅谈转向系设计与整车操纵稳定性[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金湘;陈南;;主动悬架的操纵稳定性控制研究[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言宝;;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国标与ISO的对比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刘光隆;庄太森;陈思忠;;多连杆悬架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A];2007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国领;;高速工况下汽车爆胎的动力学响应及控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四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张云清;项俊;陈立平;孙营;;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试验验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蔡章林;王峰;杨万安;;车辆动力学开发方法综述[A];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兴军;杨博;王靖宇;张英朝;;横向间距对超车气动特性影响的动态模拟[A];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0年总目次[A];2010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栏目主持 黄震;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续)[N];当代汽车报;2006年

2 栏目主持 黄震;汽车的操纵稳定性[N];当代汽车报;2006年

3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李康;一汽集团的CAE应用之旅[N];计算机世界;2006年

4 章华平;国内首个整车风洞土建完工[N];建筑时报;2007年

5 记者 魏康;“领世AG300”珠海首飞成功[N];珠海特区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何福辉 特约通讯员 张东帆;“风行”销售火爆[N];中国汽车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曹 璞;“超越者”给自主研发一个回答[N];中国质量报;2004年

8 张帆;政策与市场需求一肩挑[N];国际商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滕继濮 通讯员 胡密;油气悬挂:让车辆更好地“奔跑”[N];科技日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李艳;四轮空间的追梦者[N];福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超毅;拖挂式房车列车操纵稳定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2 王睿;客车主动侧倾控制及操纵稳定性数据管理平台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景立新;基于操纵稳定性的汽车悬架稳健性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曹建永;基于人—车—路闭环系统的汽车操稳试验及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焕明;面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驾驶员建模及轮胎性能客观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袁明;车辆侧向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杜峰;基于线控技术的四轮主动转向汽车控制策略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刘明春;8×8轮毂电机驱动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晏愈光;大型客车非线性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杨荣山;轿车底盘平台开发中多目标优化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男;某乘用车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协同优化[D];长安大学;2018年

2 王普;基于CarSim的某SUV整车操纵稳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8年

3 陈凯;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开环和闭环协同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8年

4 谢磊;某军用无人车辆全向底盘设计与性能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郑萌;基于Adams纯电动汽车悬架优化与操纵稳定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7年

6 曾亮铭;基于主动悬架的汽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D];湖南大学;2017年

7 郝志宽;基于灵敏度分析及改进遗传算法的悬架优化和整车操纵稳定性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8 张志亮;FSAE赛车操纵稳定性优化与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9 汪鸿志;某车型的整车操稳性能开发[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10 王雪娇;基于转矩分配协调控制的轮毂驱动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60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660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