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电磁轨道炮仿真及性能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9:18
  电磁轨道炮作为一种采用电磁发射技术的新概念动能武器,具有初速高、射程远、能量释放易于控制等优点,是未来军事领域内具有广泛用途的武器装备。电磁轨道炮发射时处于高电压、大电流、强载荷的恶劣环境中,发射条件苛刻而复杂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电磁轨道炮的仿真和性能优化是电磁轨道炮研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电磁轨道炮工作特点的深入分析,本文对电磁轨道炮仿真数据一致性分析、平稳电流实现、平稳电流下的性能优化以及打击目标时射前电源时序快速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建立电磁轨道炮部件及系统的模型。根据电磁轨道炮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将系统划分为电源、轨道、电枢-弹丸三个部件。按照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各个部件受到的物理作用,基于模块化方法建立各部件的模型。根据电源、轨道、电枢-弹丸各个部件间的影响关系,将各部件模型连接到一起构成整个电磁轨道炮的模型,作为后续仿真、分析和优化的基础。(2)针对电磁轨道炮的数据具有非平稳、多阶段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的仿真数据一致性分析方法,并给出满足灰色关联四公理的证明。该方法从数据序列间的形状相似性和数值接近...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磁轨道炮仿真及性能优化研究


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的刨削和烧蚀现象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论文


论文的主要框架结构

原理图,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图,电枢


图 2-1 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图.2-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lectromagnetic railgun的原理图如图 2-1 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电源向一条流经电枢和另一条轨道后,流回电源。轨道与电枢中场与流经电枢的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研究[J]. 雷永林,李群,杨峰,王维平,朱一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11)
[2]电磁轨道炮试验过程中枢轨界面的接触电阻特性[J]. 李鹤,雷彬,李治源,张倩,朱仁贵.  高电压技术. 2013(04)
[3]复杂电磁环境仿真试验体系的模型验证方法研究[J]. 黄兴东,申功勋.  系统仿真学报. 2012(12)
[4]采用模式搜索法对轨道炮重要参数的优化设计[J]. 刘文,张海军,白象忠,张立功.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2(03)
[5]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舰炮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J]. 王龙涛,胡江,马良.  舰船电子工程. 2012(06)
[6]导弹电磁发射技术综述[J]. 安进,张胜利,吴长春.  飞航导弹. 2012(05)
[7]基于DSP电磁轨道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 牛颖蓓.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2(04)
[8]高功率密度电容器充电电源[J]. 高迎慧,史孝侠,严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04)
[9]电磁轨道炮轨道表面刨削产生分析[J]. 李鹤,雷彬,李治源,吕庆敖,张倩.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2(01)
[10]应用于脉冲功率系统的高储能密度电容器[J]. 李化,吕霏,林福昌,陈耀红,李智威,章妙,刘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03)

博士论文
[1]电枢—轨道载流滑动接触面摩擦磨损研究[D]. 肖铮.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电磁轨道炮内弹道优化设计[D]. 何大娇.南京理工大学 2008
[2]小口径电磁轨道炮内弹道特性初步研究[D]. 李迎生.南京理工大学 2007
[3]三级重接型电磁发射测控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 柏兴林.大连理工大学 2005
[4]导弹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方法研究[D]. 李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8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28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