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图像制导多用途导弹总体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03:53
随着探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高能推进剂、高能炸药和新型复合材料的深入应用,以及新型毁伤技术的发展,使得反坦克导弹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小,也使得单兵携带称为可能。其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管,且既能攻击坦克、装甲车辆,也能攻击地面工事和低空飞行器。本文针对图像制导体制反坦克导弹,进行了总体方案的初步设计,通过分析可见光红外制导的原理及目标识别相关技术,导引头相关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确定了制导导引方式及弹道的总体方案,同时对能破坏反应装甲的两级破甲战斗部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了使反坦克导弹能够采取不同的弹道进行攻击,实现平飞攻击及弯曲攻顶,使得毁伤效能最大,选择双发动机及气动舵复合控制的方案,设计了尾舵及鸭舵两种气动外形,利用CFD进行了外流场的仿真分析,获取了相关气动参数。针对前舵加尾翼和中翼加尾舵两种气动力控制方式,以刚体弹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反坦克导弹飞行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两种气动布局下不同舵偏角和起控时间对弹道的影响,再合理匹配发动机参数和控制策略实现了两种飞行弹道。通过合理的总体方案设计、气动布局及弹道控制策略设计,仿真结果显示该反坦克导弹在针对不同攻击目标能够实现平飞攻击及弯曲攻顶两种弹道...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的陶系列反坦克导弹
图 1.2 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罗斯在反坦克导弹设计上更注重的是。其三代轻型反坦克导弹有由图拉仪毁敌方坦克,采用半主动式激光束制较强的破甲能力,同时对各类野战布局,动力装置有起飞发动机和续航m,昼间最大射程为 5500m。反坦克导弹图 1.4 短
图 1.2 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不同于美国的是,俄罗斯在反坦克导弹设计上更注重的是总体技术和综合性,强调“见了能打”。其三代轻型反坦克导弹有由图拉仪器设计局研发的坦克导弹,主要用于摧毁敌方坦克,采用半主动式激光束制导,采用串联聚或温压型战斗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同时对各类野战工事也能进行很好径 150mm,采用鸭式布局,动力装置有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导 240m/s,最小射程 100m,昼间最大射程为 5500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坦克导弹击顶导引律设计[J]. 邢超,刘莉,龙腾,齐竹昌.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3(01)
[2]国外典型轻型反坦克导弹的发展[J]. 乔立永,徐立新,高敏. 飞航导弹. 2012(09)
[3]矢量控制反坦克导弹重力补偿设计[J]. 侯师,张靖,朱湘龙.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4]国外轻型反坦克导弹发展现状[J]. 臧晓京,朱爱平. 飞航导弹. 2010(11)
[5]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装备与发展[J]. 吴涛,邱娜. 舰船电子工程. 2010(06)
[6]国外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分析[J]. 王东生. 飞航导弹. 2010(05)
[7]单通道鸭舵控制对弹药攻角影响的仿真分析[J]. 李岩,王中原,易文俊,任睿.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4)
[8]一种防空指令修正弹控制模式研究[J]. 常思江,王中原,林献武.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8(06)
[9]一维弹道修正弹气动布局与修正能力研究[J]. 王中原,史金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10]滑翔增程弹箭滑控段弹体运动模式对增程效率的影响[J]. 史金光,王中原,曹小兵,张冰凌. 兵工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制导弹箭弹道测量及弹道重构技术研究[D]. 丁传炳.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问题研究[D]. 毕永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3]防空弹药二维脉冲修正方法研究[D]. 姚文进.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成像制导中的图像预处理及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 高阳.西北工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超声速导弹复合控制方法[D]. 孙兆兴.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2]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弹制导律应用研究[D]. 郑晓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3]基于增益调度的防空导弹控制系统设计[D]. 胥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4]弹道修正弹鸭舵修正方法研究[D]. 孙新.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1717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的陶系列反坦克导弹
图 1.2 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罗斯在反坦克导弹设计上更注重的是。其三代轻型反坦克导弹有由图拉仪毁敌方坦克,采用半主动式激光束制较强的破甲能力,同时对各类野战布局,动力装置有起飞发动机和续航m,昼间最大射程为 5500m。反坦克导弹图 1.4 短
图 1.2 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不同于美国的是,俄罗斯在反坦克导弹设计上更注重的是总体技术和综合性,强调“见了能打”。其三代轻型反坦克导弹有由图拉仪器设计局研发的坦克导弹,主要用于摧毁敌方坦克,采用半主动式激光束制导,采用串联聚或温压型战斗部,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同时对各类野战工事也能进行很好径 150mm,采用鸭式布局,动力装置有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导 240m/s,最小射程 100m,昼间最大射程为 5500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坦克导弹击顶导引律设计[J]. 邢超,刘莉,龙腾,齐竹昌.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3(01)
[2]国外典型轻型反坦克导弹的发展[J]. 乔立永,徐立新,高敏. 飞航导弹. 2012(09)
[3]矢量控制反坦克导弹重力补偿设计[J]. 侯师,张靖,朱湘龙.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4]国外轻型反坦克导弹发展现状[J]. 臧晓京,朱爱平. 飞航导弹. 2010(11)
[5]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装备与发展[J]. 吴涛,邱娜. 舰船电子工程. 2010(06)
[6]国外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分析[J]. 王东生. 飞航导弹. 2010(05)
[7]单通道鸭舵控制对弹药攻角影响的仿真分析[J]. 李岩,王中原,易文俊,任睿. 系统仿真学报. 2009(14)
[8]一种防空指令修正弹控制模式研究[J]. 常思江,王中原,林献武.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8(06)
[9]一维弹道修正弹气动布局与修正能力研究[J]. 王中原,史金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10]滑翔增程弹箭滑控段弹体运动模式对增程效率的影响[J]. 史金光,王中原,曹小兵,张冰凌. 兵工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制导弹箭弹道测量及弹道重构技术研究[D]. 丁传炳.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控制问题研究[D]. 毕永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3]防空弹药二维脉冲修正方法研究[D]. 姚文进.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成像制导中的图像预处理及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 高阳.西北工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超声速导弹复合控制方法[D]. 孙兆兴.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2]基于模糊逻辑的导弹制导律应用研究[D]. 郑晓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3]基于增益调度的防空导弹控制系统设计[D]. 胥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4]弹道修正弹鸭舵修正方法研究[D]. 孙新.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1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34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