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一种基于6-SPS的复合式舰载抗冲稳定平台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2:01
  舰载稳定平台能有效地补偿舰船在海上航行时受到的各种干扰,使舰载设备相对惯性空间保持稳定。现有的稳定平台虽然可以进行多自由度运动的摇荡补偿,但在高频率、大幅度的冲击环境中,其稳定效果不佳。针对现有平台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以6-SPS并联机构为基础的复合式舰载抗冲稳定平台,能有效地减少高频率、大幅度冲击,达到抗冲、稳定的效果,其关键技术研究如下: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稳定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其在高频率、大幅度冲击环境下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6-SPS并联机构的复合式舰载抗冲稳定平台,并对该复合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复合平台的总体设计,基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及有限元相关理论,对复合式舰载抗冲稳定平台的关键部件及液压驱动系统进行了详细地设计和分析,有限元分析及虚拟样机相关性能的仿真结果表明:平台的过冲击保护装置强度满足要求,对机构整体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在高频率、大幅度的冲击环境下,该机构可将垂直冲击缩减为原来的1/10,绕各个坐标轴的转角冲击缩减为原来的1/20,横向冲击的减振效果相对较差,未使用控制算法时,上平台绕固定坐标系X/... 

【文章来源】: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种基于6-SPS的复合式舰载抗冲稳定平台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舰船减振装置

石英音叉陀螺,天线稳定,稳定平台,美国海军


舰载天线稳定系统

稳定平台,双轴,稳定器,火炮


美国先后将火炮单向稳定器和火炮双向稳定器安装在坦克上[12],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坦克上相关武器的准确度和平稳性,有效地削弱了作战目标受车体振荡的影响。图 1.1 舰船减振装置图 1.2 舰载天线稳定系统Fig.1.1 Shock absorbers for ships Fig.1.2 The stability of the antenna system for shi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轻量化的舰载雷达稳定平台的设计与特性分析研究[J]. 薛珊,孟宪宇,赵运来,贾冰,吕琼莹.  制造业自动化. 2016(10)
[2]大型舰载稳定平台机构及优化设计[J]. 刘晓,赵铁石,边辉,李二伟.  机器人. 2013(03)
[3]舰船稳定平台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J]. 梁璐.  机电信息. 2011(21)
[4]3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J]. 刘善增,余跃庆,佀国宁,杨建新,苏丽颖.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8)
[5]基于3D MAX的船舶运动仿真[J]. 焦淑红,朱婧,王利国.  应用科技. 2006(03)
[6]舰载天线稳定平台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J]. 艾云慧,周擎坤,金忠庆.  新技术新工艺. 2006(02)
[7]机载多框架陀螺稳定平台速度稳定环设计[J]. 毕永利,刘洵,葛文奇,李洁.  光电工程. 2004(02)
[8]CZ-2F高可靠内冗余三轴惯性稳定平台系统[J]. 陈东生,闵跃军,门吉卓.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04(01)
[9]新型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J]. 解思梅,郝春江,邹斌,盛晓文,张灿荣,荆其一,廖晓宏.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04)
[10]中国南极考察的新进展(之一)——“雪龙号”船的千里眼-船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J]. 解思梅.  科学中国人. 1999(03)

博士论文
[1]并联6-PUS舰载稳定平台机构学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 刘晓.燕山大学 2014
[2]并联4TPS-1PS型电动稳定跟踪平台的特性及控制研究[D]. 程佳.浙江大学 2008
[3]陀螺稳定光电跟踪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 姬伟.东南大学 2006
[4]大射电望远镜精调Stewart平台的优化、分析与控制[D]. 苏玉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球面5R并联机构运动控制研究[D]. 王艮川.燕山大学 2014
[2]并联四自由度舰载稳定平台特性及控制研究[D]. 苏士如.燕山大学 2014
[3]并联船载稳定平台的研究[D]. 李筱凡.江苏科技大学 2013
[4]耦合型3自由度并联舰载稳定平台研究[D]. 罗二娟.燕山大学 2011
[5]舰载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 张洪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6]基于并联机构的稳定平台建模与控制[D]. 刘义德.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7]基于变结构控制策略的舰载光电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研究[D]. 李中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8]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器的软件开发[D]. 严乐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9]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卡的研究和开发[D]. 廖永进.广东工业大学 2006
[10]6-DOF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 魏立新.燕山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9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349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