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直升机“舰面共振”动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29 23:07
为了解舰载直升机舰面开车状态的动力学特性,以某舰载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全机多体动力学模型、起落架液压缓冲系统模型和旋翼减摆器液压模型,进行了全机"舰面共振"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了舰船横摇角、舰船运动周期、旋翼液压减摆器参数对直升机"舰面共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舰面共振"状态,旋翼液压减摆器节流孔参数对舰载直升机机身振动幅值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减摆器节流孔孔径的增大,机身振动幅值大幅增加,直升机不稳定转速区扩大;舰船运动周期对机身振动幅值和不稳定转速区几乎没有影响;在不稳定转速区之外,舰船横摇角对机身振动稳态响应幅值的影响较明显。进入不稳定转速区后,由于自激振动影响,机身大幅振动,舰船横摇角对机身振动幅值的影响不再明显。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主轮刹车时舰载直升机受力图
半摇臂式起落架受力图
半摇臂式起落架受力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 苏轼鹏,金良安,曹小群,苑志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4)
[2]基于直升机地面共振要求的起落架刚度及阻尼优化设计[J]. 吴靖,胡国才,柳泉,刘湘一. 航空学报. 2018(12)
[3]直升机在不同海情不同吨位舰船起降舰面共振研究[J]. 周华. 机械工程师. 2018(05)
[4]直升机旋翼前飞状态下的气动弹性分析[J]. 余智豪,虞志浩,李赟,杨卫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1)
[5]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分析[J]. 彭一明,聂宏. 航空学报. 2017(11)
[6]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对直升机地面共振的影响分析[J]. 武珅,杨卫东,吴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7)
[7]一种分析轮式起落架直升机“舰面共振”的方法[J]. 徐敏. 航空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直升机旋翼阻尼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 李锐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14644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主轮刹车时舰载直升机受力图
半摇臂式起落架受力图
半摇臂式起落架受力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 苏轼鹏,金良安,曹小群,苑志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4)
[2]基于直升机地面共振要求的起落架刚度及阻尼优化设计[J]. 吴靖,胡国才,柳泉,刘湘一. 航空学报. 2018(12)
[3]直升机在不同海情不同吨位舰船起降舰面共振研究[J]. 周华. 机械工程师. 2018(05)
[4]直升机旋翼前飞状态下的气动弹性分析[J]. 余智豪,虞志浩,李赟,杨卫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1)
[5]舰载飞机着舰时拦阻钩碰撞反弹动力学分析[J]. 彭一明,聂宏. 航空学报. 2017(11)
[6]液弹阻尼器动力学特性对直升机地面共振的影响分析[J]. 武珅,杨卫东,吴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7)
[7]一种分析轮式起落架直升机“舰面共振”的方法[J]. 徐敏. 航空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直升机旋翼阻尼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 李锐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1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1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