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弹翼导弹弹道设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1-10-04 21:22
为了满足可变弹翼导弹多功能通用化的作战需求,实现导弹巡航段经济航行、巡逻段低速长航时侦查以及攻击段高机动俯冲攻击,分别设计了初段、巡航段、巡逻段和攻击段弹道方案。利用Simulink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导弹由1 000 m高度的载机投放后,平稳下滑至500 m进入侦查巡逻阶段,沿航向飞行至17 710 m处发现目标后俯冲攻击,命中目标。该弹道方案能够实现可变弹翼导弹多个作战任务间的平稳切换,提高导弹的通用化作战能力,延长导弹的生命周期。
【文章来源】:弹箭与制导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可变弹翼导弹的工作流程
攻击翼型
弹道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初段弹道方案、巡航弹道方案、巡逻弹道方案和攻击弹道方案。全局控制方案如表1所示,将可变弹翼导弹看作一个质点,只考虑其在纵向平面上的运动[3]。表1 可变弹翼导弹全局控制方案 弹道分段 导引方案 控制方案 初段 航路规划 程序角控制/高度控制 巡航段 航路规划 高度控制倾斜转弯滚转稳定 巡逻段 回形搜索 高度控制倾斜转弯滚转稳定 攻击段 比例导引 滚转稳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载导弹导轨式发射虚实混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刘广,曾清香,张志军. 战术导弹技术. 2016(01)
[2]方形截面导弹气动特性数值研究[J]. 李剑,李斌,敬代勇.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5(01)
[3]变后掠翼制导炸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J]. 赵日,孙瑞胜,沈坚平. 航天控制. 2014(01)
[4]可变后掠翼导弹的动态特性分析[J]. 孙瑞胜,赵日,史济涛. 航空兵器. 2013(01)
[5]变后掠翼航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J]. 李伟明,孙瑞胜,吴军基,刘鹏云. 弹道学报. 2012(02)
[6]基于Matlab和Simulink的导弹弹道仿真与应用[J]. 刘云南,董满才,陈战旗,李文博.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1(03)
[7]比例导引规律在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杨凯,曹小军.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418354
【文章来源】:弹箭与制导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可变弹翼导弹的工作流程
攻击翼型
弹道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初段弹道方案、巡航弹道方案、巡逻弹道方案和攻击弹道方案。全局控制方案如表1所示,将可变弹翼导弹看作一个质点,只考虑其在纵向平面上的运动[3]。表1 可变弹翼导弹全局控制方案 弹道分段 导引方案 控制方案 初段 航路规划 程序角控制/高度控制 巡航段 航路规划 高度控制倾斜转弯滚转稳定 巡逻段 回形搜索 高度控制倾斜转弯滚转稳定 攻击段 比例导引 滚转稳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载导弹导轨式发射虚实混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刘广,曾清香,张志军. 战术导弹技术. 2016(01)
[2]方形截面导弹气动特性数值研究[J]. 李剑,李斌,敬代勇.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5(01)
[3]变后掠翼制导炸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J]. 赵日,孙瑞胜,沈坚平. 航天控制. 2014(01)
[4]可变后掠翼导弹的动态特性分析[J]. 孙瑞胜,赵日,史济涛. 航空兵器. 2013(01)
[5]变后掠翼航弹滑翔弹道优化设计[J]. 李伟明,孙瑞胜,吴军基,刘鹏云. 弹道学报. 2012(02)
[6]基于Matlab和Simulink的导弹弹道仿真与应用[J]. 刘云南,董满才,陈战旗,李文博.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1(03)
[7]比例导引规律在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杨凯,曹小军.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7(05)
本文编号:3418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1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