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目标侵彻试验柔性数据传输技术
发布时间:2021-10-24 01:17
硬目标侵彻试验柔性数据传输技术研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侵彻弹药在侵彻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发送系统,为弹药性能的分析评定和改进设计方案提供依据。为了记录弹药在侵彻试验中的数据,采用最直接的也是最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来获取试验数据。在了解国内外侵彻数据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硬目标侵彻试验柔性数据传输的总体设计方案。整个系统是由数据发送单元、存储单元和地面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把系统的发送单元安装在侵彻弹药的某一固定位置,使得在侵彻过程中将已存入发送单元的数据准确无误的传输到存储器中,试验结束后,回收存储器并读取内部数据,从而验证试验数据是否能在复杂的侵彻过程中正确传输。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理,分析了侵彻弹药的发送存储系统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其进行改进,并详细叙述了电路设计中数据发生器和记录器的每个模块的硬件设计。针对准确无误的数据传输过程,系统采用STC12LE4052AD单片机控制整个系统的逻辑,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集成度和耐用性;W25X16作为存储介质,最小化存储模块的设计,重点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保护,并在设计过程中缩减系统的体积,以扩展数据保留时间...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TC12C2052AD内部结构框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28图3.3 串行口模式1接收/发送时序图发送过程模式1:发送串行通信的方式,从TXD输出的串行发送数据。当主机执行写“SBUF”命令来时开始发送串行通信,写上“1”成也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第九位串行数据缓冲器的“信号”,并通知发送控制单元发送。移位寄存器将继续向发送端口右移发送数据,在左端的数据也不断进入“0”作为补充。当最高位数据移位到寄存器的输出端,其次是第9位“1”,在左边所有位全为“0”,这种情况下,最后一个移位输出到控制单元,然后将信号发送到允许“发送”失败
LED_DS图3.4 STC12LE4052AD芯片图3.5 发送系统实物图第一引脚RST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振荡脉冲周期(即两个机器周期)以上。若使用频率为6MHz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4μ 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第4、5引脚分别是XTAL1、XTAL2,只需要在片外通过XTAL和1XTAL2引脚接入定时控制元件(晶体振荡器和电容),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第14、15、16、17、18、19都可作为标准I/O口用分与存储芯片的HOLD、CS1、CS2、MOSI、MISO、CLK连接完成单片机到存储器的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型弹载遥测单元设计与实现[J]. 姚长虹. 现代电子技术. 2010(01)
[2]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J]. 文丰,赵小珍,甄国涌. 电测与仪表. 2007(11)
[3]可复用SPI模块IP核的设计与验证[J]. 高谷刚,罗春.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11)
[4]弹体贯穿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J]. 武海军,黄风雷,金乾坤,张庆明. 爆炸与冲击. 2003(06)
[5]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方案[J]. 李金明,赵欣.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6]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研究[J]. 李贵山,杨建平. 电子工艺技术. 2001(06)
[7]大容量固态记录器技术[J]. 王晓东,郝志航. 光学精密工程. 2001(04)
[8]信号长线传输的干扰与抗干扰[J]. 谷树忠. 电工技术杂志. 2000(12)
[9]航天高密度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J]. 李开明. 空间电子技术. 2000(04)
[10]数字信号在传输线上的抗干扰方法[J]. 舒介武. 仪表技术. 1995(05)
硕士论文
[1]弹射试验弹上数据测量系统设计[D]. 贾兴中.中北大学 2010
[2]过载记录器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D]. 乔建忠.中北大学 2009
[3]飞行试验用子弹姿态测试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王强.中北大学 2008
[4]电子记录系统的抗高过载设计及应用[D]. 赵小珍.中北大学 2008
[5]硬目标侵彻动态参数测试系统的研究[D]. 任丽丽.中北大学 2008
[6]高速数据采集记录装置研究[D]. 李圣昆.中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4289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TC12C2052AD内部结构框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28图3.3 串行口模式1接收/发送时序图发送过程模式1:发送串行通信的方式,从TXD输出的串行发送数据。当主机执行写“SBUF”命令来时开始发送串行通信,写上“1”成也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第九位串行数据缓冲器的“信号”,并通知发送控制单元发送。移位寄存器将继续向发送端口右移发送数据,在左端的数据也不断进入“0”作为补充。当最高位数据移位到寄存器的输出端,其次是第9位“1”,在左边所有位全为“0”,这种情况下,最后一个移位输出到控制单元,然后将信号发送到允许“发送”失败
LED_DS图3.4 STC12LE4052AD芯片图3.5 发送系统实物图第一引脚RST复位信号的输入端。复位信号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振荡脉冲周期(即两个机器周期)以上。若使用频率为6MHz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应超过4μ 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第4、5引脚分别是XTAL1、XTAL2,只需要在片外通过XTAL和1XTAL2引脚接入定时控制元件(晶体振荡器和电容),即可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第14、15、16、17、18、19都可作为标准I/O口用分与存储芯片的HOLD、CS1、CS2、MOSI、MISO、CLK连接完成单片机到存储器的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型弹载遥测单元设计与实现[J]. 姚长虹. 现代电子技术. 2010(01)
[2]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J]. 文丰,赵小珍,甄国涌. 电测与仪表. 2007(11)
[3]可复用SPI模块IP核的设计与验证[J]. 高谷刚,罗春.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11)
[4]弹体贯穿钢筋混凝土数值模拟[J]. 武海军,黄风雷,金乾坤,张庆明. 爆炸与冲击. 2003(06)
[5]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方案[J]. 李金明,赵欣.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6]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与电磁兼容性研究[J]. 李贵山,杨建平. 电子工艺技术. 2001(06)
[7]大容量固态记录器技术[J]. 王晓东,郝志航. 光学精密工程. 2001(04)
[8]信号长线传输的干扰与抗干扰[J]. 谷树忠. 电工技术杂志. 2000(12)
[9]航天高密度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J]. 李开明. 空间电子技术. 2000(04)
[10]数字信号在传输线上的抗干扰方法[J]. 舒介武. 仪表技术. 1995(05)
硕士论文
[1]弹射试验弹上数据测量系统设计[D]. 贾兴中.中北大学 2010
[2]过载记录器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D]. 乔建忠.中北大学 2009
[3]飞行试验用子弹姿态测试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王强.中北大学 2008
[4]电子记录系统的抗高过载设计及应用[D]. 赵小珍.中北大学 2008
[5]硬目标侵彻动态参数测试系统的研究[D]. 任丽丽.中北大学 2008
[6]高速数据采集记录装置研究[D]. 李圣昆.中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54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5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