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无人机协同的组网雷达轨迹欺骗干扰
发布时间:2021-11-04 10:40
组网雷达系统是应用两部或两部以上空间位置互相分离而覆盖范围互相重叠的雷达来实施搜索、跟踪和目标识别的系统。为了对组网雷达系统实施有效干扰,可以利用多无人机协同生成欺骗干扰轨迹。无人机生成的欺骗干扰轨迹数目越多,对组网雷达产生的干扰越大。因此,应在保证轨迹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生成虚假目标轨迹。因此,运用无人机空间运动方程建立无人机空间运动模型,通过空间位置的平移变换,在原有轨迹的基础上生成新的合理的虚假轨迹。结合空间内各点的位置关系和限定条件,将对空间运动模型的求解转化为对空间立体几何的求解,简化了运算过程。通过计算可知,9架无人机除生成1条原有合理轨迹外,还可形成3条虚拟轨迹。
【文章来源】:通信技术. 2020,53(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对雷达实施距离多假目标欺骗干扰
若假目标点可通过同源检验,说明轨迹点是在同一时刻产生的,所有的无人机与雷达同时开始运转,不考虑相对时间的问题,因此只考虑5 min中前190 s内通过同源检验产生的轨迹点。本文的难点在于某一时刻无人机的假目标通过同源检验后,它所生成的其他假目标是否能与其他无人机产生的假目标融合成一个虚假轨迹点并通过同源检验。本文的主要解题思路:首先建立无人机及假目标的运动模型,运用一定数量的无人机干扰雷达,在保证能够形成给定的合理虚假轨迹B的前提下,剩余的无人机被用来调度,其形成的假目标要与参与形成B的无人机上的其余假目标共同融合成一个可以通过同源检验的假目标,即尽最大可能再次利用生成虚假轨迹B的无人机,从而才能尽可能多地形成虚假轨迹。求解流程如图2所示。2 模型建立
本文研究的组网雷达系统由5部雷达组成,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均为150 km,也就是只能对距雷达150 km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检测。本节建立了无人机与假目标的运动模型,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r和R分别代表雷达到无人机和虚假目标的距离,αe和βe是无人机速度矢量的方位角和仰俯角,θ和φ分别是无人机及虚假目标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和仰俯角,ve和vp分别表示无人机和假目标的运动速度。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下可以建立如下运动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行器编队协同的虚假航迹产生仿真研究[J]. 袁天,陶建锋,李兴成. 计算机仿真. 2017(08)
[2]多机协同的组网雷达欺骗干扰航迹优化[J]. 李小波,孙琳,周青松,单凉. 现代防御技术. 2016(06)
[3]基于多机协同的组网雷达欺骗干扰策略[J]. 孙琳,李小波,毛云祥,徐旭宇.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6(03)
[4]航迹欺骗干扰及其对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李欣,王春阳. 飞航导弹. 2013(08)
[5]对组网雷达的多目标航迹欺骗[J]. 周续力,张伟.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8(S2)
[6]多假目标欺骗干扰下组网雷达跟踪技术[J]. 赵艳丽,王雪松,王国玉,刘义和,罗佳. 电子学报. 2007(03)
本文编号:3475564
【文章来源】:通信技术. 2020,53(0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对雷达实施距离多假目标欺骗干扰
若假目标点可通过同源检验,说明轨迹点是在同一时刻产生的,所有的无人机与雷达同时开始运转,不考虑相对时间的问题,因此只考虑5 min中前190 s内通过同源检验产生的轨迹点。本文的难点在于某一时刻无人机的假目标通过同源检验后,它所生成的其他假目标是否能与其他无人机产生的假目标融合成一个虚假轨迹点并通过同源检验。本文的主要解题思路:首先建立无人机及假目标的运动模型,运用一定数量的无人机干扰雷达,在保证能够形成给定的合理虚假轨迹B的前提下,剩余的无人机被用来调度,其形成的假目标要与参与形成B的无人机上的其余假目标共同融合成一个可以通过同源检验的假目标,即尽最大可能再次利用生成虚假轨迹B的无人机,从而才能尽可能多地形成虚假轨迹。求解流程如图2所示。2 模型建立
本文研究的组网雷达系统由5部雷达组成,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均为150 km,也就是只能对距雷达150 km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检测。本节建立了无人机与假目标的运动模型,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r和R分别代表雷达到无人机和虚假目标的距离,αe和βe是无人机速度矢量的方位角和仰俯角,θ和φ分别是无人机及虚假目标相对于雷达的方位角和仰俯角,ve和vp分别表示无人机和假目标的运动速度。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下可以建立如下运动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行器编队协同的虚假航迹产生仿真研究[J]. 袁天,陶建锋,李兴成. 计算机仿真. 2017(08)
[2]多机协同的组网雷达欺骗干扰航迹优化[J]. 李小波,孙琳,周青松,单凉. 现代防御技术. 2016(06)
[3]基于多机协同的组网雷达欺骗干扰策略[J]. 孙琳,李小波,毛云祥,徐旭宇.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6(03)
[4]航迹欺骗干扰及其对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李欣,王春阳. 飞航导弹. 2013(08)
[5]对组网雷达的多目标航迹欺骗[J]. 周续力,张伟.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8(S2)
[6]多假目标欺骗干扰下组网雷达跟踪技术[J]. 赵艳丽,王雪松,王国玉,刘义和,罗佳. 电子学报. 2007(03)
本文编号:3475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47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