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武器弹药威力评定标准的分析和改进
发布时间:2021-11-26 19:30
致伤效应是轻武器弹药定型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现行国军标已经十几年没有改进,而轻武器弹药的种类和技术性能越来越复杂,现行国军标已很难对被试弹药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另外,对于布袋弹、橡皮散弹及软体变形弹等依靠动能致伤的非致命性防暴弹药,国内尚未建立相应的威力评定标准,其具有大动能、低致伤效能的特性,弹药对人员的致伤程度难以定论。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靶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轻武器弹药致伤机制和致伤判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威力评定标准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创伤弹道学对轻武器弹药致伤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结合一些早期观点,以某些典型案例及特有效应为切入点,对轻武器弹药致伤威力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2)结合理论分析和靶场试验数据,分别对两大类杀伤判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再认识,证明了以条件杀伤概率为标准的杀伤判据较以动能为标准的杀伤判据更科学,并确定了以其为依据的杀伤威力评定方法。3)结合公安部38mm变形弹及18.4mm布袋弹项目,在国家靶场开展了生物致伤效应实验,通过实验给出了防暴类弹药的威力评定方法,为国军标正式出台提供理论依据。4)长期以来,...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和内容
2 轻武器弹药致伤理论基础
2.1 致伤效应研究的基本方法
2.1.1 致伤模型的建立
2.1.2 生物模拟实验的选择和应用
2.1.3 非生物模拟物的选择
2.1.4 物理参量的测试
2.2 致伤机理
2.2.1 空腔效应
2.2.2 弹体的直接致伤
2.2.3 压力波致伤作用
2.3 非生物模拟
2.3.1 水中模拟研究
2.3.2 明胶模拟研究
2.4 致伤效果的影响因素
2.4.1 弹体传递的能量
2.4.2 弹体的稳定性
2.4.3 弹体的结构特性
3 杀伤判据及杀伤面积评定方法
3.1 以条件杀伤概率为标准的杀伤判据
3.1.1 美国 A-S 准则
3.1.2 国内关于小质量钢质破片对人员的杀伤判据
3.1.3 杀伤概率与破片速度的关系
3.2 杀伤面积评定方法
3.2.1 杀伤面积原理
3.2.2 杀伤面积计算
3.3 结果分析
4 非致命性防暴弹药的威力评定
4.1 38mm 软体变形弹威力评定
4.1.1 产品的主要性能
4.1.2 模拟介质试验
4.1.3 生物致伤效应实验
4.1.4 致伤效能评估
4.1.5 结论及建议
4.2 18.4mm 布袋弹威力评定
4.2.1 模拟介质试验
4.2.2 生物致伤实验
4.2.3 生物实验结果
4.2.4 根据生物伤情推测到人
4.2.5 结论及建议
5 威力评定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5.1 基本假设
5.2 斜侵彻数值模拟
5.2.1 弹丸和靶标的有限元模型
5.2.2 网格划分
5.2.3 弹丸与靶标的材料模型
5.3 结果分析
5.4 结论及展望
6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的效应实验[J]. 何翔,徐翔云,孙桂娟,沈俊,杨建超,金栋梁. 爆炸与冲击. 2010(01)
[2]动能弹侵彻钢筋混凝土相似性分析[J]. 武海军,黄风雷,陈利,张庆明. 兵工学报. 2007(03)
[3]钢筋混凝土抗贯穿数值模拟[J]. 马爱娥,黄风雷,李金柱,武海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7(02)
[4]杀爆战斗部杀伤面积的数值计算[J]. 汪德武,李卫平,杨玉斌.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6(04)
[5]国产新型警用防暴动能弹——18.4mm布袋弹[J]. 和海君,张立国. 轻兵器. 2005(14)
[6]超高速武器对犬的致伤效应及其量效关系研究[J]. 陈菁,李兵仓,王建民,张良朝,吴国萍,陈志强,陈向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01(02)
[7]混凝土侵彻的工程计算模型[J]. 李进忠,蔡汉文,崔秉贵,邢郁丽. 兵工学报. 1995(04)
[8]高速投射物伤远达效应的机理及其对伤情转归的初步探讨[J]. 刘荫秋,周宝桐,李曙光,赖西南,陈云,安波,练维坤,郭瑞峰,万芪,陈林,王大田. 中华创伤杂志. 1991(S1)
[9]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J]. 何平,刘荫秋,安波. 中华创伤杂志. 1991(S1)
[10]不同质量和速度的钢球对狗软组织致伤特点[J]. 程雪云,刘荫秋,吴炳杰,谢国平,陈作超,王大田,徐贵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84(03)
本文编号:3520785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1.4 论文结构和内容
2 轻武器弹药致伤理论基础
2.1 致伤效应研究的基本方法
2.1.1 致伤模型的建立
2.1.2 生物模拟实验的选择和应用
2.1.3 非生物模拟物的选择
2.1.4 物理参量的测试
2.2 致伤机理
2.2.1 空腔效应
2.2.2 弹体的直接致伤
2.2.3 压力波致伤作用
2.3 非生物模拟
2.3.1 水中模拟研究
2.3.2 明胶模拟研究
2.4 致伤效果的影响因素
2.4.1 弹体传递的能量
2.4.2 弹体的稳定性
2.4.3 弹体的结构特性
3 杀伤判据及杀伤面积评定方法
3.1 以条件杀伤概率为标准的杀伤判据
3.1.1 美国 A-S 准则
3.1.2 国内关于小质量钢质破片对人员的杀伤判据
3.1.3 杀伤概率与破片速度的关系
3.2 杀伤面积评定方法
3.2.1 杀伤面积原理
3.2.2 杀伤面积计算
3.3 结果分析
4 非致命性防暴弹药的威力评定
4.1 38mm 软体变形弹威力评定
4.1.1 产品的主要性能
4.1.2 模拟介质试验
4.1.3 生物致伤效应实验
4.1.4 致伤效能评估
4.1.5 结论及建议
4.2 18.4mm 布袋弹威力评定
4.2.1 模拟介质试验
4.2.2 生物致伤实验
4.2.3 生物实验结果
4.2.4 根据生物伤情推测到人
4.2.5 结论及建议
5 威力评定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5.1 基本假设
5.2 斜侵彻数值模拟
5.2.1 弹丸和靶标的有限元模型
5.2.2 网格划分
5.2.3 弹丸与靶标的材料模型
5.3 结果分析
5.4 结论及展望
6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的效应实验[J]. 何翔,徐翔云,孙桂娟,沈俊,杨建超,金栋梁. 爆炸与冲击. 2010(01)
[2]动能弹侵彻钢筋混凝土相似性分析[J]. 武海军,黄风雷,陈利,张庆明. 兵工学报. 2007(03)
[3]钢筋混凝土抗贯穿数值模拟[J]. 马爱娥,黄风雷,李金柱,武海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7(02)
[4]杀爆战斗部杀伤面积的数值计算[J]. 汪德武,李卫平,杨玉斌.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6(04)
[5]国产新型警用防暴动能弹——18.4mm布袋弹[J]. 和海君,张立国. 轻兵器. 2005(14)
[6]超高速武器对犬的致伤效应及其量效关系研究[J]. 陈菁,李兵仓,王建民,张良朝,吴国萍,陈志强,陈向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01(02)
[7]混凝土侵彻的工程计算模型[J]. 李进忠,蔡汉文,崔秉贵,邢郁丽. 兵工学报. 1995(04)
[8]高速投射物伤远达效应的机理及其对伤情转归的初步探讨[J]. 刘荫秋,周宝桐,李曙光,赖西南,陈云,安波,练维坤,郭瑞峰,万芪,陈林,王大田. 中华创伤杂志. 1991(S1)
[9]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J]. 何平,刘荫秋,安波. 中华创伤杂志. 1991(S1)
[10]不同质量和速度的钢球对狗软组织致伤特点[J]. 程雪云,刘荫秋,吴炳杰,谢国平,陈作超,王大田,徐贵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84(03)
本文编号:3520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2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