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匹配规律和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7 17:40
对于大多数战术导弹的推进装置,要同时满足宽包线、高比冲和高机动的要求都是十分困难的。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Turbocharged Solid Propellant Ramjet,TSPR)是一种新概念的吸气式推进系统,它有机融合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两种发动机的优势,同时具备了宽包线和高性能的优点,是未来战术推进系统的理想动力之一。TSPR的部件较多,工作过程复杂。只有充分认识TSPR各部件间的匹配关系,明确TSPR的共同工作过程,找到适合TSPR的调节规律,才能建立更加合理的TSPR性能模型,为TSPR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工具。此外作为吸气式发动机,TSPR的性能与飞行器的任务类型、弹道等密切相关,因此只有结合典型飞行器和典型弹道开展研究才能对TSPR的性能做出合理评价。本文针对TSPR这种新型动力,首先开展了TSPR各部件的匹配关系研究,建立了TSPR的共同工作方程;然后开展了TSPR调节规律研究,寻找适用于TSPR的调节规律;对现有性能模型中存在问题加以改进,建立了设计点和非设计点性能的预示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开展了TSPR的性能分析,给出了TSPR最佳工作...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TSPR结构示意图
自 1982 年起,Aerojet 公司研制了 4kN(LP-ATR)地面试验系统[2](图 1-2),并464s,比推力为 843N.s/kg,该实验证明 AT随后 Aerojet 公司在液体 ATR 地面试验系统但是由于点火后补燃室过于富燃,SP-ATR
图 1-4 CFD-RC 飞行样机示意图在完成 SP-ATR 地面原理样机和飞行样机的研制之后,CFD-RC 公司于 1999 年组建了 ATR 飞行样机,样机长约 0.76m、直径为 178mm、设计点为(9km、Ma3)。随后,CFD-RC 公司进行了飞行试验,实验中导弹迅速爬升到 7.6km,并以 Ma2.5 的速度飞行了超过 90km[8]。SP-ATR 地面实验系统和飞行样机如下图 1-5 和图 1-6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TR动力飞行器的变几何进气道设计研究[J]. 崔鹏,李国曙,张军,谭慧俊. 宇航学报. 2017(03)
[2]战术弹道导弹对比巡航导弹[J]. 汤志成. 兵器知识. 2015(05)
[3]换热器预冷的空气涡轮火箭性能分析研究[J]. 李敬,赵巍,赵伟,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2)
[4]反舰导弹弹道攻击模式及其战术运用[J]. 孙洲,董受全,杨嘉林. 舰船电子工程. 2014(08)
[5]波瓣掺混装置作用下SPATR冲压燃烧室内流场研究[J]. 陈志明,吴川,白涛涛,张鑫. 航空兵器. 2013(06)
[6]局部进气条件下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掺混燃烧研究[J]. 李文龙,李平,李光熙,南向谊. 推进技术. 2013(09)
[7]涡轮增压固冲发动机非设计点特性研究[J]. 杨飒,何国强,李江,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2013(04)
[8]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用富燃料推进剂的发展现状[J]. 胥会祥,朱欣华,赵凤起,庞维强. 飞航导弹. 2012(08)
[9]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数值模拟研究[J]. 林彬彬,潘宏亮,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2012(04)
[10]预注冷质的空气涡轮火箭性能分析研究[J]. 赵巍,赵庆军,唐菲,杜建一,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D]. 王伟.西北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固体火箭涡轮冲压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D]. 潘燚.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2]补燃室结构对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影响研究[D]. 许超.西北工业大学 2007
[3]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部件设计方法及内流场数值研究[D]. 汪维娜.西北工业大学 2006
[4]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数值模拟[D]. 周继时.西北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2423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TSPR结构示意图
自 1982 年起,Aerojet 公司研制了 4kN(LP-ATR)地面试验系统[2](图 1-2),并464s,比推力为 843N.s/kg,该实验证明 AT随后 Aerojet 公司在液体 ATR 地面试验系统但是由于点火后补燃室过于富燃,SP-ATR
图 1-4 CFD-RC 飞行样机示意图在完成 SP-ATR 地面原理样机和飞行样机的研制之后,CFD-RC 公司于 1999 年组建了 ATR 飞行样机,样机长约 0.76m、直径为 178mm、设计点为(9km、Ma3)。随后,CFD-RC 公司进行了飞行试验,实验中导弹迅速爬升到 7.6km,并以 Ma2.5 的速度飞行了超过 90km[8]。SP-ATR 地面实验系统和飞行样机如下图 1-5 和图 1-6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TR动力飞行器的变几何进气道设计研究[J]. 崔鹏,李国曙,张军,谭慧俊. 宇航学报. 2017(03)
[2]战术弹道导弹对比巡航导弹[J]. 汤志成. 兵器知识. 2015(05)
[3]换热器预冷的空气涡轮火箭性能分析研究[J]. 李敬,赵巍,赵伟,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2)
[4]反舰导弹弹道攻击模式及其战术运用[J]. 孙洲,董受全,杨嘉林. 舰船电子工程. 2014(08)
[5]波瓣掺混装置作用下SPATR冲压燃烧室内流场研究[J]. 陈志明,吴川,白涛涛,张鑫. 航空兵器. 2013(06)
[6]局部进气条件下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掺混燃烧研究[J]. 李文龙,李平,李光熙,南向谊. 推进技术. 2013(09)
[7]涡轮增压固冲发动机非设计点特性研究[J]. 杨飒,何国强,李江,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2013(04)
[8]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用富燃料推进剂的发展现状[J]. 胥会祥,朱欣华,赵凤起,庞维强. 飞航导弹. 2012(08)
[9]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数值模拟研究[J]. 林彬彬,潘宏亮,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2012(04)
[10]预注冷质的空气涡轮火箭性能分析研究[J]. 赵巍,赵庆军,唐菲,杜建一,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D]. 王伟.西北工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固体火箭涡轮冲压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D]. 潘燚.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2]补燃室结构对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影响研究[D]. 许超.西北工业大学 2007
[3]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部件设计方法及内流场数值研究[D]. 汪维娜.西北工业大学 2006
[4]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数值模拟[D]. 周继时.西北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2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55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