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可组合建模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2:43
自然世界中,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一群在地上觅食的鸟儿受到惊吓,箭步一般快速冲上树梢。我们不禁发问,这些鸟儿为什么互不相撞?它们之间有没有头领?有没有一只或者几只在放哨?那些唧唧喳喳的鸟叫声是否代表着不同的信号?当然,这不是论文真正要去探讨的问题,论文要研究的是如何让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做到和上述的鸟群一样,能够抵御突如其来的外来侵袭,形成国土保护伞遮挡雨点一般的外来飞行目标。仿真工程就是研究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以HLA为典型代表的组合仿真协议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复杂系统仿真需求,统一仿真协议、规范和方法等组合仿真途径并没有充分考虑应用领域的组合潜力和工程化需求,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研究问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合仿真,雷永林等人提出了基于可组合模型框架(Composable Modeling Framework,CMF)实现组合仿真的思路[1],实践证明,这一论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论文就是以CMF为指导思想,深入考察和研究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乃至整个武器装备效能仿真领域的组合潜能和组合仿真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创新:(1)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研究分析。...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1.1.2 可组合建模框架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1.1.3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对可组合建模框架的仿真需求
1.1.4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1.2.1 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建模与仿真
1.2.2 组合建模
1.2.3 可组合建模仿真框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问题
1.3.2 论文结构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研究分析
2.1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结构
2.2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作战特点
2.2.1 移动目标的分布式追踪
2.2.2 火力资源分布式镜像
2.2.3 捕获提示、超视距拦截与远程交战
2.2.4 接力制导与协同交战
2.3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组合仿真需求
2.4 小结
第三章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可组合建模框架
3.1 可组合建模框架概述
3.1.1 可组合建模框架的定义
3.1.2 可组合建模框架的设计思想
3.2 顶层可组合模型框架
3.2.1 平台可组合模型框架
3.2.2 武器可组合模型框架
3.2.3 探测器可组合模型框架
3.3 体系可组合模型框架
3.3.1 体系结构和行为建模
3.3.2 体系可组合模型框架及实现
3.4 小结
第四章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基础模型
4.1 地空导弹
4.1.1 模型框架
4.1.2 比例导引
4.1.3 拦截点解算
4.2 面基雷达
4.2.1 模型框架
4.2.2 数学模块
4.2.3 火控优选
4.3 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实验模型简介
5.1.1 PAC3型防御系统
5.1.2 F22型战斗机
5.2 实验案例
5.2.1 网络化防空反导_接力制导
5.2.2 网络化防空反导_异地制导
5.2.3 网络化防空反导_协同制导
5.2.4 网络化防空反导_单机突防舰队阵地混编群
5.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研究[J]. 雷永林,李群,杨峰,王维平,朱一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11)
[2]新型仿真模型规范SMP2及其关键应用技术[J]. 雷永林,苏年乐,李竞杰,杨峰,李群.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05)
[3]可组合仿真系统的概念框架研究[J]. 张童,刘云生,查亚兵. 系统仿真学报. 2007(08)
[4]复杂系统仿真的可组合问题研究综述[J]. 周东祥,仲辉,邓睿,李群,王维平. 系统仿真学报. 2007(08)
[5]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C4ISR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 罗爱民,修胜龙,罗雪山,舒振,易先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4(06)
[6]HLA仿真技术综述[J]. 迟刚,王树宗. 计算机仿真. 2004(07)
[7]区域防空网络化作战体系结构研究[J]. 王刚,李为民,何晶. 现代防御技术. 2003(06)
[8]区域综合防空C3I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 毛少杰,李玉萍,居真奇,乔晓.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2)
[9]“盾”坚还是“矛”利——NMD与弹道导弹突防技术[J]. 周晞,董春,赵伟东. 环球军事. 2001(16)
[10]未来防空防天导弹体系结构与技术(下)[J]. 殷兴良. 中国航天. 2001(02)
硕士论文
[1]基于HLA的卫星通信网建模仿真[D]. 赵荷.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0513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1.1.2 可组合建模框架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1.1.3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对可组合建模框架的仿真需求
1.1.4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1.2.1 网络化作战体系的建模与仿真
1.2.2 组合建模
1.2.3 可组合建模仿真框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问题
1.3.2 论文结构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研究分析
2.1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结构
2.2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作战特点
2.2.1 移动目标的分布式追踪
2.2.2 火力资源分布式镜像
2.2.3 捕获提示、超视距拦截与远程交战
2.2.4 接力制导与协同交战
2.3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组合仿真需求
2.4 小结
第三章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可组合建模框架
3.1 可组合建模框架概述
3.1.1 可组合建模框架的定义
3.1.2 可组合建模框架的设计思想
3.2 顶层可组合模型框架
3.2.1 平台可组合模型框架
3.2.2 武器可组合模型框架
3.2.3 探测器可组合模型框架
3.3 体系可组合模型框架
3.3.1 体系结构和行为建模
3.3.2 体系可组合模型框架及实现
3.4 小结
第四章 网络化防空反导体系的基础模型
4.1 地空导弹
4.1.1 模型框架
4.1.2 比例导引
4.1.3 拦截点解算
4.2 面基雷达
4.2.1 模型框架
4.2.2 数学模块
4.2.3 火控优选
4.3 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实验模型简介
5.1.1 PAC3型防御系统
5.1.2 F22型战斗机
5.2 实验案例
5.2.1 网络化防空反导_接力制导
5.2.2 网络化防空反导_异地制导
5.2.3 网络化防空反导_协同制导
5.2.4 网络化防空反导_单机突防舰队阵地混编群
5.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研究[J]. 雷永林,李群,杨峰,王维平,朱一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11)
[2]新型仿真模型规范SMP2及其关键应用技术[J]. 雷永林,苏年乐,李竞杰,杨峰,李群.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05)
[3]可组合仿真系统的概念框架研究[J]. 张童,刘云生,查亚兵. 系统仿真学报. 2007(08)
[4]复杂系统仿真的可组合问题研究综述[J]. 周东祥,仲辉,邓睿,李群,王维平. 系统仿真学报. 2007(08)
[5]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C4ISR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 罗爱民,修胜龙,罗雪山,舒振,易先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4(06)
[6]HLA仿真技术综述[J]. 迟刚,王树宗. 计算机仿真. 2004(07)
[7]区域防空网络化作战体系结构研究[J]. 王刚,李为民,何晶. 现代防御技术. 2003(06)
[8]区域综合防空C3I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 毛少杰,李玉萍,居真奇,乔晓. 系统仿真学报. 2003(02)
[9]“盾”坚还是“矛”利——NMD与弹道导弹突防技术[J]. 周晞,董春,赵伟东. 环球军事. 2001(16)
[10]未来防空防天导弹体系结构与技术(下)[J]. 殷兴良. 中国航天. 2001(02)
硕士论文
[1]基于HLA的卫星通信网建模仿真[D]. 赵荷.电子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0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61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