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6:19
近几年的局部战争表明坦克和装甲车辆等现代装甲目标仍是地面战场上的主要作战系统。随着爆炸反应装甲广泛的应用与装甲目标防护技术的发展,传统反装甲弹药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几乎使现有的反装甲武器的能力全部丧失。本文在对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方案,使现有反装甲弹药能可靠对付爆炸反应装甲,为新型反装甲弹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论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爆炸反应装甲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单层、双层平行以及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各金属靶板的运动规律、干扰方式和干扰时间,建立了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理论模型。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单层爆炸反应装甲金属靶板飞离弹轴的干扰时间与相对装甲板的距离有关,紧贴装甲板放置时干扰时间最短;双层平行爆炸反应装甲比单层爆炸反应装甲金属靶板飞离弹轴的干扰时间提升了5倍;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比双层平行爆炸反应装甲金属靶板飞离弹轴的干扰时间又提升了38%;通过选择合适的楔形角和装甲板斜置角,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干扰时间更长,甚至达毫秒量级。论文在国内外现有串联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爆...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爆炸反应装甲的发展及应用
1.2.2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机理研究
1.2.3 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 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理论模型
2.1 引言
2.2 爆炸反应装甲对射流干扰特性分析
2.2.1 爆炸反应装甲结构
2.2.2 爆炸反应装甲作用过程和干扰特性
2.3 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及作用场模型
2.3.1 基本假设
2.3.2 单层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
2.3.3 双层平行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
2.3.4 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
2.3.5 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理论模型
2.4 实例计算与分析
2.4.1 各类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及作用场时间计算
2.4.2 楔形角和装甲板斜置角对作用场的影响
2.5 试验验证
2.5.1 试验布局与测试方法
2.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3 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比较
2.6 本章小结
3 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
3.1 引言
3.2 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模型
3.2.1 串联结构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模型
3.2.2 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模型
3.3 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系统参量分析
3.3.1 分离距离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3.3.2 分离时间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3.3.3 分离速度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快速分离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快速分离发射装置
4.3 快速分离理论模型
4.3.1 快速燃烧阶段
4.3.2 快速分离阶段
4.3.3 算例分析
4.4 分离过程对主战斗部的干扰
4.5 快速分离试验验证
4.5.1 点火方式的试验研究
4.5.2 快速分离试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引爆准则
5.1 引言
5.2 爆炸反应装甲引爆分析
5.2.1 射流引爆爆炸反应装甲
5.2.2 射流引爆爆炸反应装甲的因素
5.2.3 起爆判据
5.3 射流引爆斜置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模型
5.3.1 射流侵彻多层间隔靶板模型
5.3.2 射流侵彻模型
5.4 射流侵彻仿真与理论计算
5.4.1 材料模型
5.4.2 聚能装药成型及侵彻数值仿真与理论计算分析
5.4.3 引爆准则的建立
5.5 试验验证
5.5.1 装药直径Φ=15mm
5.5.2 装药直径Φ=18mm
5.5.3 装药直径Φ=20mm
5.5.4 装药直径Φ=28mm
5.6 本章小结
6 动态试验验证
6.1 引言
6.2 前级战斗部动态分离联调试验研究
6.2.1 分离式串联破甲弹结构
6.2.2 动态分离试验布局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反爆炸反应装甲全系统试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632385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爆炸反应装甲的发展及应用
1.2.2 爆炸反应装甲干扰机理研究
1.2.3 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 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理论模型
2.1 引言
2.2 爆炸反应装甲对射流干扰特性分析
2.2.1 爆炸反应装甲结构
2.2.2 爆炸反应装甲作用过程和干扰特性
2.3 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及作用场模型
2.3.1 基本假设
2.3.2 单层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
2.3.3 双层平行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
2.3.4 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
2.3.5 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理论模型
2.4 实例计算与分析
2.4.1 各类爆炸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规律及作用场时间计算
2.4.2 楔形角和装甲板斜置角对作用场的影响
2.5 试验验证
2.5.1 试验布局与测试方法
2.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3 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比较
2.6 本章小结
3 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
3.1 引言
3.2 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模型
3.2.1 串联结构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模型
3.2.2 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模型
3.3 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系统参量分析
3.3.1 分离距离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3.3.2 分离时间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3.3.3 分离速度与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快速分离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快速分离发射装置
4.3 快速分离理论模型
4.3.1 快速燃烧阶段
4.3.2 快速分离阶段
4.3.3 算例分析
4.4 分离过程对主战斗部的干扰
4.5 快速分离试验验证
4.5.1 点火方式的试验研究
4.5.2 快速分离试验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引爆准则
5.1 引言
5.2 爆炸反应装甲引爆分析
5.2.1 射流引爆爆炸反应装甲
5.2.2 射流引爆爆炸反应装甲的因素
5.2.3 起爆判据
5.3 射流引爆斜置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模型
5.3.1 射流侵彻多层间隔靶板模型
5.3.2 射流侵彻模型
5.4 射流侵彻仿真与理论计算
5.4.1 材料模型
5.4.2 聚能装药成型及侵彻数值仿真与理论计算分析
5.4.3 引爆准则的建立
5.5 试验验证
5.5.1 装药直径Φ=15mm
5.5.2 装药直径Φ=18mm
5.5.3 装药直径Φ=20mm
5.5.4 装药直径Φ=28mm
5.6 本章小结
6 动态试验验证
6.1 引言
6.2 前级战斗部动态分离联调试验研究
6.2.1 分离式串联破甲弹结构
6.2.2 动态分离试验布局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反爆炸反应装甲全系统试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63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63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