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6-07-23 04:09

  本文关键词:“人性化”交往空间——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社区·住居·居住区·

“人性化”交往空间—— 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

Communication Space with Humanity:

Landscape Design of Central Greenbelt in Residential Area

章菁Zhang JingLuo Zhiyuan

罗志远

中图分类号 TU985.1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8)07-0106-04文章编号

摘 要 居住区中心绿地是居民密切交往的空间,其景观设计应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核心,体现摘 要

“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及人与环境的融合,以创造出有特色的交往空间。关键词 居住区中心绿地 景观设计 人性化 关键词

Abstract Abstract Central greenbelt in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space for residents’ close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its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mainly care for people reflecting design philosophy of human-oriented and integration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to create distinctive communication space.

Key Words Central greenbelt i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HumanityKey Words

计、景观形象设计和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三方面内容。

2.1 中心绿地环境绿化设计

居住区中绿地的存在,使居民有机会接触自然,感受植物四季变化的轮廓、色彩、气味和随风舞动的姿态,给人一种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在内的综合感受(图1)。环境绿化设计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建优美的居住环境起关键作用。

植物是一种有活力的景观因素,能够给居民带来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视觉感受。在环境绿化设计环节,植物种类的选择,一方面要注意适地适树,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现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要注意植物的观赏性,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区中度过,居住区也因此成为人类生活高度聚集的场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定居基地,居住环境成为直接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人们向往的理想居住环境应是自然的、和谐的,应是人文和自然水乳交融、相互契合的,使人们在景致之中舒适从容地去体验、品味天籁。

居住区中心绿地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具有一定规模,是居民就近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共绿地。同时,中心绿地一般位于小区的中心地带,并以各种形式与各组团片区相联系,成为整个居住区组团的“结合部”,是居民日常交往、休闲和游憩的主要场地。

文章在笔者从业多年经验及对已建成居住区中心绿地考察的基础上,就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1 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中常见的误区

当前,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日益关注,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体的建设者在居住区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设了很多高质量的居住区。但也不可忽视,由于开发商与消费者双方的环境观念不成熟或设计理念的偏颇以及设计市场的混乱无序,使当前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存在着误区。①中心绿地景观设计过于追求园林意境或某种构图形式,不考虑居民深层次的心理需要,缺乏人文关怀,不具亲和性。如大量法国式模纹花坛、大片草坪,使大量绿地成了只供观赏而“不准入内”的场所。②缺少必要的供中老年人锻炼、交往以及青少年和儿童游戏的开阔空间,缺少座椅、游戏器械等必要设施,使中心绿地“不好玩”。③缺少对残疾人、儿童、老年人等行动不方便的人群的关怀,在无障碍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周到。④运用大量奢华不实的景观。许多开发商利用人们不成熟的消费观念,花重金营造雕塑、景墙、喷泉水景等昂贵的园林小品,营建奢靡的园林景观,与当前我国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

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以提高居住区的绿化景观效果,但切忌盲目引进外来珍贵树种。还应避免使用带刺的、多花粉和其他易使人过敏的植物。

绿化栽植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草地的配比关系,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同时,植物的栽植切忌杂乱无章,应认真推敲植物的栽植方式,使其疏密有致,创造出居住区中心绿地的秩序感。通常做法是密处配置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疏处就保留完整的草坪或在草坪中点缀一些地被植物,使二者形成空间上的疏密对比关系。

2.2 中心绿地景观形象设计

(1)中心绿地景观环境的“整体性”设计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形象就是开发商所推崇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最直接诠释,因此其景观风格的定位与整个居住区的开发理念息息相关。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应该与居住区规划、建筑设计理念融为一体,在结构布局、符号应用、线条走势、色彩应用甚至材料的选择都要和母题(景观风格)相互呼应,由此形成居住区独特的、鲜明的整体风格(图2)。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洛阳中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471000

suizhangjing@163.com2007 12 03

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2 “人性化”交往空间——中心绿地景观设计

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主要包含环境绿化设

106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7/ 2008 第26卷

图1 繁花似锦的居住区绿地

(资料来源: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图3 起伏变化的地形与宛转的步道

(资料来源:同图2)

(2)地形设计

场地内合理的地形高低变化可以产生丰富、有趣的景观效果和多样的景观空间。在中心绿地进行地形设计时,应将各种环境因素同时考虑在内,先分析原有场地的地形情况,对于原有场地内地形有高低变化的基地,在设计中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而对于较平坦的基地则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土方调配,设计成含有台地、下沉广场等空间,有意识地在地形高差变化处理上寻求一些突破。在设计地形起伏转折的同时,还应充分协调建筑的特征进行统一设计。对于安置在中心绿地中的各种建筑配套设施,如窖井、化粪池、配电箱、通风口、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等,由于不论其色彩还是造型都与中心绿地景观环境格格不入,应通过一些具体的地形

景观。

角度说,与直线相比,曲线所呈现的是不对称的画面构图,在平面构图上具有柔和的曲折变化,更具含蓄美,在立体空间展示上,更能让人融入环境、贴近自然,给人以更舒适、宜人的感觉。作为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心绿地中的休闲步道宽度一点要窄,越窄才能越休闲,越窄才能越发地感觉亲切。步道设计应结合地形处理统筹规划,设计成具有高低起伏变化的动态观赏走廊,使步道与周边环境融合,宛如自然天成(图3)。

(4)亲水空间设计

《韩诗外传》中说:“亲水者,缘理而行,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物以平,此智者所以乐水也。”人都喜欢亲水、近水。在中国园林的物质建构中,水作为园林的“血脉”,几乎无园

图2 线形宛转柔和的“整体性”空间(资料来源:《景观设计绿皮书》)图4 亲水空间

第26卷 7/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107

图5 软性的、自然的坡岸(资料来源:《风景园林》2006年第一期)

图6 高低不等的灯柱上与不规则安装的球形灯具(资料来

源:于正伦《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

不水,这种山水模式的人居环境是山水物质环境与人文精神内涵融为一体的理想环境。这也许就是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追求居住区有水景环境的重要原因所在。

对于那些有水资源条件的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中国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观水、亲水、近水、戏水的空间场所。亲水空间设计应把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利用静态水景的“静”营造宁静、温馨的沉思空间,利用动态水景的“动”势姿态、声音和色彩营造喜气、活跃的趣味活动空间(图4),进一步增加中心绿地景观空间的活力和动感。同时,还应特别注重水景的坡岸设计,砌石坡岸常用于喷泉、戏水池等参与性较强的水体,常以硬质平台的形式供居民休憩、游玩;自然坡岸的塑造常用于静态水面、人工溪流等仿自然形态的水体,是一种软性的、自然的坡岸,贴近人群的坡岸,常以石块零落分布或者直接以自然缓坡形式与水相接,并通过配植一些低矮水生植物,更显自然野趣(图5)。

亲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就是要调动各种材料的质地特性,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材料的变化,来共同营造休闲的中心绿地景观。

(5)景观环境小品设计

居住区中心绿地中常用景观环境小品按其实用价值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类:满足居民生理需求的小品,如座凳、凉亭和构架物等;满足点缀环境需要的小品,如花坛、喷泉、雕塑、景墙、灯饰等(图6);满足居民健身娱乐需要的小品,如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械等;满足居民生活便利的小品,如垃圾箱、景观灯、电话亭、标示牌等。大多数环境小品体量比较小,但它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美观大方的造型在中心绿地环境中发挥着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重要作用,提升中

心绿地的空间质量。各种多姿多彩的环境小品,一方面作为物资载体来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使居民感到自己是处于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场所,加强居民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作为形态空间要素反映了社会文化及艺术观念的发展,实现对居民的教化与熏陶。良好的环境小品设计与布局,能极大地激发居民进行户外活动,提高中心绿地的使用率,创造出高质量的户外交流空间(图7)。

(6)夜景照明设计

居住区户外环境有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居民全天候的使用,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因此,考虑到居民

晚上的使用,夜景照明设计一定要到位,不但要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的使用要求,还应考虑增加环境的艺术性,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并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审美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居民的简单户外活动大都集中在中心绿地,它更像是居住区的“起居室”,所以它的照明设计应当是灵活多样的。对不同的对象,如道路、绿地、水景、石组、景观环境小品等,应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以强有力地表现环境视觉效果,塑造整体空间的形和色,展示事物的材料、质感和色彩,使之因为光的效应而更加美观;同时通过各种灯具的排

图8 某小区夜景照明(资料来源:同图5)

108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7/ 2008 第26卷

图9 居民喜闻乐见的休闲、文化活动场地

图7 北京某居住小区小品

图10 写作秋千、音乐步石、沙台等儿童活动设施

友、合作与冒险的精神。亲子空间宜采用一些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的木制娱乐设施(图10),并在场地周边设置适当座椅类休息设施,给照看儿童的大人们提供方便。

由于户外活动场地日常使用频率很高,不同活动场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铺地,但必须采用平坦防滑的地面材料,防止雨后或积水后路滑,确保场地内活动的安全性。

(资料来源:《风景园林》2006第3期)

列、组合,对空间起着点缀和美化的作用,发挥着光参考文献

1 何林.应用美学.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2 吴良镛 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2.

3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1999.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9.

5 乔峰,范秀兰.城市广场中环境小品的地域性

创作研究. 中外建筑,2006(4):43-45.

6 陈洁.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2006

(4):56-58.

7 王枫. 雕塑·环境·艺术.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3.

8 王艳辉. 走向新社区——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

理论与方法.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9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1.

10 王耀武,刘晓光. 灯光环境艺术. 哈尔滨:黑龙

江美术出版社,1998.

11 [英]克劳斯顿.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 陈自新,许慈

安 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3 户外活动场地设计

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重点体现在居民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上,为供居民饭后散步、邻里交流、休闲娱乐提供活动场所,并给居民以安全感、归属感和舒适感。

老年组和幼儿组是对中心绿地使用率最高的群体,设计中重点考虑给老年组和幼儿组活动提供方便,重视无障碍设计。沿休闲步道开辟一些大小不同的活动场地,面积较大的空间可以组织团体活动,满足不同年龄组群体的需要,增加场所的向心性和活动气氛;小面积、半围合性的场地有利于居民长时间的交流,更显温馨,亲切可人。活动场地的设计,应该让人喜闻乐见,使整体环境得到融合,允许大量植物和地形穿插到活动场地中来,而不是挡在场地外面,注意各园林元素的尺度和退让关系,追求所有设计元素自然天成,犹如从地上长出来一样的效果(图9)。

结 语

世界著名建筑师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而居住区中心绿地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居住区户外环境的质量,将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的品位。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居住区环境,“以人为本”,创造充满人情、人性和魅力的居住区中心绿地,则是我们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和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26卷 7/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109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办公文档、人文社科、IT计算机、资格考试、专业文献、考试资料、教学研究以及_人性化_交往空间_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_图文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人性化”交往空间——居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5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75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