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女性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12:09

  本文关键词:女性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年

女性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研究

孙文清  

【摘要】:城市风景名胜区是与城市毗连或依附在城市中与城市空间交错,交通便捷,受城市异化作用较大,社会形态和自然景观兼具城乡特征的风景名胜区。城市风景名胜区因其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便捷的交通,成为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主要休闲场所。于此同时,随着当代女性休闲意识的不断提升,女性逐渐成为景区游览的主力,如何完善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建设,迎合女性游人的使用需求,成为当前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重要课题。 文章以性别差异为基础,基于女性角度从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入手,以衡水湖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为例,运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法、行为观察法、访谈法、标准化问卷和IPA分析法、设计实践法,研究了女性出游的特点,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女性游人对城市风景名胜区内各主要景观要素的关注度和实际表现评价,从而总结出女性视角下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方向,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证明女性游人在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中的知觉体验、环境认知、心理和行为特点与与男性游人存在差异。女性的感官知觉敏感,情感细腻,注重景观细微的感性变化,情绪容易受到景观氛围的影响。女性在空间认知上处于劣势,在三维空间中易迷失方向,在景区中善于依据标志物进行导向。女性在景区的游览活动具有结伴、依赖性、规律性以及边缘性等行为倾向。男女两性在游览活动中的这些差异化表现,为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优化设计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2)通过调查表明女性在城市风景名胜区游览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与家人或朋友的感情,出游结构的主流是家庭式,女性在景区内主要游览活动不仅是观赏风景,更多的是希望与人交往。不同的景观环境对女性游人的情绪作用明显,女性使用者的游览心情与其对景区的满意度成正相关。 (3)通过女性游览者对城市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要素评价,得出女性游览者对景区内各类景观要素关注度普遍较高,其中最为关注的是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环境以及交往空间营造。 (4)归纳总结女性对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的需求,基于女性视角从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安全景观、交往空间以及游览服务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对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5)选取衡水湖城市风景名胜区内荷花园景区为例,结合论文所得结论尝试进行女性角度下的景观规划设计,从而对理论进行充实和较为具体的解释及证明。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风景名胜区内女性游览者在心理体验、行为特征以及景观需求和偏好等方面与男性游人存在差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人性化设计应在景观规划的一般规律基础上,从性别角度重新考量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营造的要点和方向,注重景观的细节设计,增加景观环境的性别包容性,从而不断扩展和细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其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岩;;《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新突破[J];中华建设;2006年Z1期

2 叶浩生;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3 黄春晓,顾朝林;基于女性主义的空间透视——一种新的规划理念[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4 刘丹,华晨;从女性主义角度探寻城市规划理论的新发展[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5 尹小亭;;明清江南女性园林生活对园林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年23期

6 周恺;王丽;汪德根;;城市女性休闲活动的职业差异研究——以绍兴市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5期

7 王芳;;女性绿色空间环境设计[J];规划师;2008年05期

8 黄昭雄,王雅娟;女性与规划:一种新的规划视角[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9 郭爱妹;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姜秀芝;韩二涛;;论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卞慧媛;人性化景观设施空间营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朱瑞;风景名胜区游览服务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高畅;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缘地带积极利用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何浩;基于女性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华;城市女性公共休闲空间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灿;综合性公园景观的感知倾向与审美差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周波;;人的私密性需求与城市住区建设[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2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张泉;;城市火车站地区设计研究——以合肥新站试验区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李博闻;;空间的本质回归是对人类潜意识需求的关注——以跑酷城市体验引发的人与空间关系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路红;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10 黎智辉;;城市街道景观的营造与体验[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谷健辉;;山东曲阜鲁故城和明故城聚落文化景观之遗产价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宋珊珊;刘松茯;;哈尔滨近代城市肌理探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曾凡臣;刘兴;;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5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郜晓雯;刘涛;曹广忠;;长三角都市区与非都市区的城镇用地增长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跃庭;甄峰;;城市尺度下的形态宜居性——以南京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叶立梅;;对北京旧城功能调整的认识和建议[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10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凤全;赵茸;张敦兰;;以景观异质性理论指导城市景观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陈建国,袁继芳;影响女性休闲运动的因素[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3 胡玉华;大脑左右半球的性别差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边志杰 ,金京;对旅游游乐建筑的一些认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5 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6 许燕;儒家思想与民族性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7 郑昌江;女性旅游消费动因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8 蔡文;关于现代女性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9 方英;;女性休闲消费与性别秩序的变化——以广州市为个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黎海滨;抢救东湖 把美丽留给后代[J];长江建设;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2 夏赞才;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欧阳勋志;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王云;风景区公路景观美学评价与环境保护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5 姜金璞;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进;现代旅游方式下的旅馆策划及设计原则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王海勇;秦兵马俑旅游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陈谨;论我国风景资源管理体制——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D];四川大学;2003年

4 白雪;乡土语境中的建筑创作——九华山风景区建筑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5 张伟一;风景名胜区内中小型旅游旅馆设计[D];清华大学;1988年

6 李永红;上海女性旅游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谭箐;自我概念在女性消费市场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许臣虹;性别差异与校园空间环境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白会丽;濮阳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赵歆玉;旅游公路景观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王志农,郭佳;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中国园林;2003年08期

2 于绍华;信息[J];中国园林;2000年05期

3 ;在线监测风景名胜区[J];建设科技;2003年11期

4 杨洪波;强化管理 严格保护 努力实现四川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9期

5 岳菊生;;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六景点植物配置构想[J];中国园林;1993年01期

6 杨赉丽,赵锋;风景与环境[J];规划师;1994年03期

7 ;建设部关于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J];中国建设信息;1997年18期

8 郁建;;小浪底风景名胜区筹建工作正式起步[J];城市规划通讯;1999年18期

9 刘滨谊,丁恬;邻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鼓浪屿-万石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3年07期

10 王根生,罗仁朝,徐必胜;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探析——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源祥;;保护建设好风景名胜区植被和生态环境是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赵强;赵洪凯;耿晓伟;;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的估算[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辨析[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4 柳尚华;;加强风景园林中的遗产保护[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5 蔡立力;;机遇与挑战——假日经济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续完)[A];中国公园协会2000年论文集[C];2000年

6 李山;;基于PRED协调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设施建设初探——以风景名胜区索道建设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马万顺;;对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的认识与思考[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8 王志农;;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玲;;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创新项目景观影响评价[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焉宇成;;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究——以青山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雷鹏;[N];西藏日报(汉);2011年

2 莫非强 特约通讯员 马晓鸣;[N];铜仁日报;2009年

3 庄琪;[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崔鲸涛;[N];中华建筑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马疆虎;[N];西藏日报;2009年

6 张立 记者 戚潇琦;[N];江南游报;2009年

7 薛长福;[N];青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黑毅鹤 通讯员 杨唐亮;[N];大理日报(汉);2009年

9 驻江苏记者 周伟明;[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记者 方晓;[N];宜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智聪;作为文化景观的风景名胜区认知与保护[D];清华大学;2012年

2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晶;基于3S技术的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唐凌;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黄远水;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王晓春;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8 张哲;面向竞争的规制[D];东南大学;2006年

9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欢;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咪咪;基于生态理念的华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宁;论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以合川钓鱼城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江权;山岳型风景区中寺院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梅婷婷;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芮婷婷;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品牌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彭岚;风景名胜区融资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沈志国;关于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思羽;浅论GIS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岳波;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及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吴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研究(1949-2004)[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女性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95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