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625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IN625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IN 625高温合金是一种具有优良的蠕变性能、持久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固溶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国际上,铸造IN 625合金作为70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部位候选材料研究。欧洲和日本已经进行了IN 625合金相关部件的试制工作。国内对铸造IN 625合金研究较少,尚不了解铸造IN 625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相关性能。为了明确铸造IN 625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本文针对铸造IN 625合金的铸态组织、固溶处理制度、固溶态的室温和700℃拉伸性能、700℃和750℃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以及Al、Ti、B元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IN 625合金的凝固组织为普通树枝晶结构,晶粒尺寸为1~3 mm,析出相为MC型Nb C。铸态合金中一次枝晶和二次枝晶比较明显,没有三次枝晶。合金中加入的Al、Ti元素对合金的树枝晶组织和析出相影响很小,而B元素能够增加二次枝晶间距。添加这三种元素对合金主元素的偏析比影响很小。通过研究固溶处理参数对NO.4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确定出IN 625合金合适的固溶处理制度为1200℃/1 h/WQ。固溶处理后,NO.1和NO.3合金中碳化物较多,NO.2和NO.4合金中碳化物较少。添加0.2%Al和0.2%Ti元素对合金的室温和700℃拉伸强度和拉伸塑性影响不大;添加0.04%B元素对合金的室温和700℃拉伸强度影响也不大,但是能够改善合金的拉伸塑性。700℃长期时效时IN625合金在300h后,析出了连续的M23C6相,呈网状分布在晶界上,而且在长期时效到3000h过程中一直存在;枝晶间区域析出了大量的γ″相,且γ″相中存在大量的层错;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γ″相的尺寸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减少,2000h后开始转化为δ相。时效300h后,合金晶界和MC附近开始析出δ相,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数量逐渐增多,而且750℃时效,δ相析出较快。合金中的MC在长期时效过程中会分解转化为M23C6,转化机制为MC+γ→M23C6。添加0.04%B元素对IN 625合金组织稳定性影响很小;而添加0.2%Al和0.2%Ti元素能够提高γ″相的稳定性。合金在700℃时效组织比较稳定,而在750℃时效组织很不稳定;750℃明显超出了合金的使用温度。
【关键词】:IN 625高温合金 成分优化 固溶处理 组织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56;TG13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8
- 1.1 Inconel 625高温合金概述12-19
- 1.1.1 Inconel 625高温合金的物理常数和主要性能12-16
- 1.1.2 Inconel 625高温合金中主要元素的作用16-17
- 1.1.3 Inconel 625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17-19
- 1.2 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19-20
- 1.2.1 固溶处理19-20
- 1.2.2 中间热处理20
- 1.2.3 时效处理20
- 1.3 断.的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及断裂机理20-21
- 1.4 Inconel 625合金的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21-23
- 1.5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研究现状23-26
- 1.6 本研究工作的背景、意义及内容26-28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28-32
- 2.1 实验材料28-29
- 2.1.1 合金成分28
- 2.1.2 添加Al、Ti和B元素的作用28-29
- 2.2 实验方法29-32
- 2.2.1 铸态IN 625合金微观组织分析29
- 2.2.2 IN 625合金固溶处理制度的研究29-30
- 2.2.3 固溶态IN 625合金拉伸性能试验30-31
- 2.2.4 长期时效实验31-32
- 第3章 铸态IN 625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32-38
- 3.1 前言32
- 3.2 实验结果32-36
- 3.2.1 Al、Ti和B元素对铸态IN 625合金凝固组织和偏析的影响32-33
- 3.2.2 Al、Ti和B元素对铸态IN 625合金析出相的影响33-36
- 3.4 讨论36-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IN 625高温合金固溶处理制度的研究38-54
- 4.1 前言38
- 4.2 固溶参数对IN 625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38-45
- 4.2.1 固溶温度对IN 625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38-41
- 4.2.2 保温时间对IN 625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41-43
- 4.2.3 冷却方式对IN 625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43-45
- 4.3 Al、Ti、B元素对固溶态IN 625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45-50
- 4.3.1 Al、Ti和B元素对固溶态IN 625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45-46
- 4.3.2 Al、Ti和B元素对固溶态IN 625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46-48
- 4.3.3 Al、Ti和B元素对固溶态IN 625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48-50
- 4.4 讨论50-53
- 4.4.1 固溶温度对IN 625高温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50-51
- 4.4.2 保温时间对IN 625高温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51
- 4.4.3 冷却速度对IN 625高温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51
- 4.4.4 Al、Ti和B元素对固溶态IN 625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51-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IN 625高温合金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的研究54-63
- 5.1 引言54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54-62
- 5.2.1 晶界的演化54-55
- 5.2.2γ″相的形成、长大与转化55-56
- 5.2.3 碳化物的分解与转化56-58
- 5.2.4 δ 相的析出58-59
- 5.2.5 Al、Ti、B元素对IN 625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影响59-60
- 5.2.6 时效温度对合金组织稳定性的影响60-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70-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萍;发动机用耐高温合金[J];中国钼业;2000年01期
2 李惠萍;新型耐高温合金[J];中国钼业;2003年03期
3 李有观;新型耐高温合金[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05期
4 李连清;高温合金超塑切削[J];宇航材料工艺;2005年03期
5 ;关于召开“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暨高温合金国际研讨会”的第一轮征文通知[J];中国冶金;2006年10期
6 董健;;镁在高温合金中的作用及控制[J];黑龙江冶金;2009年04期
7 郭建亭;;高温合金在能源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金属学报;2010年05期
8 师昌绪;仲增墉;;我国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创新[J];金属学报;2010年11期
9 郭建亭;周兰章;袁超;侯介山;秦学智;;我国独创和独具特色的几种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2期
10 尹志冬;戴斌煜;刘智彬;商景利;王薇薇;;高温合金净化技术研究现状[J];铸造;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增墉;;前言[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荀淑玲;闫忠强;王娟辉;王晓梅;胡敏艺;王江;;微量元素硼在高温合金中的作用[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涤;韩雅芳;;高温合金及其相关材料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发展趋势[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6)——航空航天材料专辑[C];2006年
4 刘庆斌;卢翠芬;李冬玲;;一种高铬高温合金的物理化学相分析[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庞晓辉;刘平;杨军红;;高温合金中铼元素的分析测定[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庞晓辉;杨军红;刘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温合金中痕量硒[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孙晓峰;;我国高温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基础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序[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勇;张国庆;李周;刘娜;袁华;许文勇;高正江;王孝平;P.S.Grant;;喷射成形高温合金组织演变过程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其娟;;21世纪定向凝固高温合金使用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牛;航天工业与高温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0年
2 常宗华;第十届中国高温合金学术年会暨21世纪先进高温合金生产和应用国际研讨会举行[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3 黄秀声;我国高温合金已形成自主体系[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记者 瞿剑;我国高温合金形成自主体系[N];科技日报;2006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刘杨 彭志华;钢研高纳 打造世界级高温合金企业[N];证券时报;2010年
6 李翠红 徐爱党;新中国第一炉高温合金在抚钢诞生[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杭材;先进高温合金——制造先进发动机的基石[N];中国航空报;2012年
8 罗之樝 本报记者 陈岩;我省研发出高纯净度冶炼高温合金技术[N];四川日报;2014年
9 申银万国 叶培培 徐若旭;工信部重点扶持新材料产业 看好高温合金行业成长性[N];通信信息报;2014年
10 张辉;“高温合金之王”在丹阳成功生产[N];镇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玄伟东;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杂晶形成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2 赵坦;第二代定向柱晶高温合金DZ59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杨舒宇;Co-Al-W基高温合金热力学分析及合金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4 金文中;K417高温合金真空熔铸凝固过程的电磁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伟;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整体精铸燃烧室机匣用高强度高温合金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杨爱民;K4169高温合金组织细化及性能优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刘峰;DD3高温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及其快速凝固用特殊涂层[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徐裕来;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用高温合金Nimonic 80A成分优化、微结构及其高温强化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杜俊平;Ni基单晶模型高温合金中多组元势的构建及应用[D];钢铁研究总院;2014年
10 严卫东;铝合金及高温合金铸件凝固过程中晶粒组织形成的计算机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恩鑫;IN690高温合金热挤压工艺及组织演变规律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许明;P添加对K984G铸造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于振龙;IN625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唯;Ni基高温合金的等离子体直接成型及其结构、抗热腐蚀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宋文杰;A公司高温合金产品营销策划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郭鹏;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温合金组织性能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周鹏;高温合金的高温断裂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8 鞠红岩;高温合金已切削表层特征试验研究与建模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9 吕连灏;铱基高温合金增韧机理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乔帅;超硬刀具车削高温合金过程热力耦合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IN625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8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