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电流密度对Ni-Co-B镀层微观结构及磨蚀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0 16:44
  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Co-B镀层,采用SEM、EDS、ICP-MS、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和摩擦磨损试验仪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微观结构、硬度、耐蚀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从1 A/dm2逐渐增加到7 A/dm2,镀层的物相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Ni (111)择优取向结构。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改变。随着电流密度增加,Co和B含量逐渐减小,镀层厚度从17.6μm增加到50.1μm,而硬度则由780 HV100 g增高至852 HV100 g,腐蚀电位正移,其中电流密度为5 A/dm2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干摩擦条件下Ni-Co-B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载荷增大导致Ni-Co-B镀层的摩擦系数降低和磨损量增大,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同时,3.5%NaCl条件下Ni-Co-B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载荷增大导致Ni-Co-B镀层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和磨损量的增大,磨损机理以磨料磨损为主。电流密度增加有助于改善Ni-Co-B镀层的晶体结构,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 

【文章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电流密度对Ni-Co-B镀层微观结构及磨蚀性能的影响


不同电流密度的Ni-Co-B镀层XRD谱

表面形貌,电流密度,表面形貌


电流密度对Ni-Co-B镀层微观形貌影响如图2所示。当电流密度为1 A/dm2时,镀层结晶粗大,颜色较灰暗。这是由于低电流密度导致阴极表面形核速率降低,而晶体生长速率相对较大,从而导致晶粒尺寸增大。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晶粒尺寸减小,镀层表面平整,致密性进一步提高。但当电流密度增大至7 A/dm2时,镀层中产生大量团簇状颗粒,镀层均匀性下降。电流密度对Ni-Co-B镀层化学组成的影响如表1所示。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中Ni的含量从78.84%逐渐增加至89.65%,镀层中Co含量从19.95%逐渐降低至9.92%,同时镀层中B含量从1.21%逐渐降低至0.43%。理论分析表明,标准平衡电极Ni2++2e-→Ni,Co2++2e-→Co与标准氢电极相比电位分别为-0.257 V和-0.277 V,因此电极电位较低的Co优先在阴极沉积。此外,电沉积过程中H+也被同时还原,导致阴极表面的pH值升高,Co2+与溶液中的OH-易水解生成Co的氢氧化物,抑制阴极表面Ni2+的沉积,导致金属离子的迅速消耗,降低金属离子的浓度梯度,进而减弱了受扩散控制的Co的电沉积[13]。因此Co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量是由Ni的还原速率与含B化合物的分解速率之比决定的,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含B化合物分解速率加快,导致B量逐渐降低。

形貌,电流密度,形貌,截面


图5为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得Ni-Co-B合金镀层在3.5%NaCl条件下所得的极化曲线图,由图5可知,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Ni-Co-B镀层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发生改变。从表2极化曲线的拟合数据可以看出,对比不同电流密度的Ni-Co-B镀层,电流密度为3 A/dm2时,镀层腐蚀电流最大,耐蚀性最差。当电流密度为5 A/dm2时,Ni-Co-B镀层的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均达到最小,说明适宜的电流密度可以使镀层耐蚀性能得到改善。得出结论5 A/dm2的Ni-Co-B镀层耐蚀性最好。2.3 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载荷对镍钴合金镀层耐磨性的影响[J]. 刘霁云,赵阳,董世运,徐滨士.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2]AlCrN/硅系陶瓷在大气、海水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J]. 章杨荣,陈颢,熊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7(01)
[3]沉积参数对Ni-Co镀层成分及微观结构影响研究[J]. 王丹,高吉成,张骥群,成艳芳,靳惠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4]电沉积Ni-Co-B纳米晶合金代硬铬镀层[J]. 崔莹,杨培霞,刘磊,曾鑫,郭伟荣,项昕,安茂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11)
[5]代硬铬镍基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J]. 王立平,高燕,曾志翔,陈丽,薛群基,徐洮.  电镀与环保. 2005(03)
[6]代铬镀层的研究和应用[J]. 张景双,屠振密,安茂忠,杨哲龙,翟淑芳.  电镀与环保. 2001(01)



本文编号:3447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447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