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铸造Al-11.9Si-3.5Cu-1.7Ni-0.8Mg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6:00

  本文关键词:铸造Al-11.9Si-3.5Cu-1.7Ni-0.8Mg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共晶Al-Si合金中加入Cu、Ni、Mg元素形成的Al-Si-Cu-Ni-Mg五元系铸造铝合金,因其优异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在工业轻量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常被用来生产各种活塞、气缸等部件。目前对Al-Si-Cu-Ni-Mg系铝合金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成分和元素的作用上,热处理工艺研究还不够。本文利用软件Pandat和升温DSC曲线来研究合金的相转变,进而确定合理的T6工艺。系统研究了Al-11.9Si-3.5Cu-1.7Ni-0.8Mg合金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进一步研究了加入元素Nd、V、Zr后合金组织性能的转变、对应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在最佳热处理状态下Al-11.9Si-3.5Cu-1.7Ni-0.8Mg合金在不同温度、时间的热暴露条件下的稳定性。Al-11.9Si-3.5Cu-1.7Ni-0.8Mg铸态合金由α(Al)基体、初生Si、共晶Si、Q相(Al5Cu2Mg8Si6)、Al3CuN i、Al7Cu4N i、θ相(Al2Cu)组成。利用Pandat相图模拟计算得知合金平衡凝固的顺序,凝固时最后固液转变温度为509℃,可以作为固溶温度设计的参考。利用DSC升温曲线分析Al-11.9Si-3.5Cu-1.7Ni-0.8Mg铸态合金的吸热峰分布,发现铸态合金的第一个吸热峰出现在502.7℃,从相图中可以分析第一个吸热峰对应于Al2Cu的转变温度,为了防止固溶时Al2C u的过热甚至过烧的不利影响,铸态合金的初始固溶温度不应超过502.7℃,基于此设计了单步固溶(495℃×6 h、10 h、14 h)的固溶方案。实验中还发现495℃固溶2h后的固溶态合金升温DSC曲线上没有铸态时的两个最低的两个吸热峰,固溶态的最低吸热峰的开始温度提高到了522.1℃,考虑到温度越高元素溶解度越大,基于此设计了两步固溶((495℃×2 h)+(515℃×4 h、8 h、12 h))的热处理方案。Al-11.9Si-3.5Cu-1.7Ni-0.8Mg在不同条件下固溶完成后在200℃时效得到合金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T6曲线,并测量了对应峰时效态的拉伸力学性能,综合判断本实验中Al-11.9Si-3.5Cu-1.7Ni-0.8Mg合金的最佳热处理方案为:(495℃×2 h)+(515℃×8 h)固溶,200℃时效4 h,可以将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从铸态的212 MPa提高到367 MPa,延伸率从0.44%提高到0.66%;300℃高温抗拉强度从铸态的110MPa提高到160MPa,延伸率从5.0下降到3.0%。本文探究了元素Nd、V、Zr对Al-11.9Si-3.5Cu-1.7Ni-0.8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改变,发现加入元素后合金的升温DSC曲线中吸热峰的分布发生变化。加入0.2Nd/0.44Nd后合金没有前两个低温吸热峰,合金的固溶处理只需要单步固溶即可;加入0.2V/0.15Zr后合金的DSC曲线形状不变,但吸热峰的温度提高,因而仍然采用两步固溶,第一步固溶的温度由495℃提高到了500℃。加入元素后的合金的高温性能均得到提高,但是室温力学性能均下降。加入元素后,在合金组织中生成了块状或条状富Nd/V/Zr中间相,这些中间相的高温稳定性较好,因而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但是由于块状或条状中间相割裂基体,使得裂纹容易萌生,使得室温力学性能出现下降。本文研究Al-11.9Si-3.5Cu-1.7Ni-0.8Mg合金在高温长时间热暴露条件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转的改变。合金经过最佳T6工艺热处理后进行热暴露,温度分别为200℃、300℃、400℃,时间分别为0h、25h、50h、75h、100h、150h、250h、500h。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延伸率呈现上升趋势,最后都趋于稳定。热暴露温度越高,合金抗拉强度下降越快、延伸率上升越快;热暴露500h后合金剩余抗拉强度随着热暴露温度先降低后升高,300℃热暴露时的剩余室温和高温抗拉强度均最低,400℃下降快但是更容易稳定在较高的剩余强度水平。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块状粗大的初生硅相不发生变化,细小分布的共晶硅相变得细小,中间相粗大、破裂、球化。热暴露0h时合金拉伸断口断裂方式为准解理+解理的混合断裂模式,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增加,断口中撕裂楞的比例开始增加、解理面越来越少、韧窝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韧窝的大小深度也开始增加,合金的延伸率逐渐增加,塑性增强。
【关键词】:Al-Si-Cu-Mg-Ni 热处理 热暴露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66.3;TG146.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33
  • 1.1 引言11-13
  • 1.2 铸造铝合金概述13-19
  • 1.2.1 铸造铝合金分类13-16
  • 1.2.2 铸造铝硅合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6-19
  • 1.3 铸造铝合金强化途径19-22
  • 1.3.1 固溶强化19-20
  • 1.3.2 过剩相强化20
  • 1.3.3 弥散强化20-21
  • 1.3.4 晶界强化21-22
  • 1.4 铸造Al-Si-Cu-Mg-N i合金热处理研究现状22-26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26-28
  • 参考文献28-33
  • 第二章 合金制备与实验方法33-41
  • 2.1 工艺技术路线33
  • 2.2 合金制备33-37
  • 2.2.1 原料及准备33-34
  • 2.2.2 合金熔炼铸造34-35
  • 2.2.3 合金成分35
  • 2.2.4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35-37
  • 2.2.5 合金热暴露37
  • 2.3 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37-39
  • 2.3.1 金相观察37-38
  • 2.3.2 XRD物相分析38
  • 2.3.3 DSC吸热峰分析38
  • 2.3.4 SEM和断.形貌观察38
  • 2.3.5 EDS能谱分析38-39
  • 2.4 性能测试39
  • 2.4.1 硬度试验39
  • 2.4.2 拉伸试验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参考文献40-41
  • 第三章 Al-11.9Si-3.5Cu-1.7Ni-0.8Mg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41-63
  • 3.1 引言41-42
  • 3.2 铸态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42-47
  • 3.2.1 铸态Al-11.9Si-3.5Cu-1.7N i-0.8Mg合金显微组织42-44
  • 3.2.2 铸态Al-11.9Si-3.5Cu-1.7N i-0.8Mg合金力学性能44-45
  • 3.2.3 铸态Al-11.9Si-3.5Cu-1.7N i-0.8Mg合金断裂行为45-47
  • 3.3 固溶温度的确定47-52
  • 3.4 固溶时间的选择52-54
  • 3.4.1 固溶后硬度的改变52
  • 3.4.2 固溶后元素的扩散分布情况52-54
  • 3.5 时效温度的确定54-55
  • 3.6 时效时间的选择55-56
  • 3.7 热处理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56-58
  • 3.7.1 热处理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56-58
  • 3.7.2 热处理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58
  • 3.8 热处理对合金组织的影响58-59
  • 3.9 本章小结59-61
  • 参考文献61-63
  • 第四章 Al-11.9Si-3.5Cu-1.7Ni-0.8Mg-Nd/V/Zr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63-78
  • 4.1 引言63-64
  • 4.2 Al-11.9Si-3.5Cu-1.7N i-0.8Mg-Nd/V/Zr合金DSC分析64-66
  • 4.3 Al-11.9Si-3.5Cu-1.7N i-0.8Mg-Nd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66-70
  • 4.3.1 固溶温度及时间的确定66
  • 4.3.2 时效温度及时间的确定66-67
  • 4.3.3 热处理对Al-11.9Si-3.5Cu-1.7N i-0.8Mg-Nd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67-69
  • 4.3.4 Al-11.9Si-3.5Cu-1.7N i-0.8Mg-Nd合金组织分析69-70
  • 4.4 Al-11.9Si-3.5Cu-1.7N i-0.8Mg V/Zr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70-74
  • 4.4.1 固溶温度及时间的确定70
  • 4.4.2 时效温度及时间的确定70-72
  • 4.4.3 热处理对Al-11.9Si-3.5Cu-1.7Ni-0.8Mg V/Zr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72-74
  • 4.4.4 Al-11.9Si-3.5Cu-1.7N i-0.8Mg -Nd合金组织分析74
  • 4.5 本章小结74-76
  • 参考文献76-78
  • 第五章 合金的高温热暴露实验研究78-89
  • 5.1 引言78
  • 5.2 热暴露后的力学行为78-84
  • 5.3 热暴露后的金相分析84-85
  • 5.4 热暴露后拉伸断口分析85-87
  • 5.5 本章小结87-88
  • 参考文献88-89
  • 第六章 结论89-91
  • 致谢91-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庆麟 ,何纯孝 ,许显光;美国合金相图资料计划及第三次国际合金相图委员会简况[J];贵金属;1982年02期

2 刘静安;几种高性能汽车用铸造铝-硅合金[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2年03期

3 刘相果,彭晓东,谢卫东,魏群义;金属锶及其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应用[J];稀有金属;2004年04期

4 李英;高志;高明;;数字化合金相图的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年03期

5 祝国梁;疏达;王俊;孙宝德;;铝及其合金熔体中去除杂质硅元素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6 袁孚胜;李明茂;朱应禄;钟海燕;;稀土在铝及其合金中的作用和应用[J];上海有色金属;2009年03期

7 熊柏青;李锡武;张永安;李志辉;朱宝宏;王锋;刘红伟;;新型高强韧低淬火敏感性Al-7.5Zn-1.65Mg-1.4Cu-0.12Zr合金[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09期

8 陈季香;王清;王英敏;董闯;;团簇线规律在合金相结构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9年24期

9 张国鹏;杨伏良;马政;党小荔;熊落保;尹德艳;;新型高强高韧铝镁硅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大日方一司;任继嘉;;最近捔合金的研究趋势[J];国外轻金属;196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近朱;欧阳明安;马励;张国威;欧阳锦林;;含硫镍基高温自润滑合金的研究(1)[A];第一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曾建民;周怀营;孙仙奇;周开文;;Al7Si0.3Mg合金的合金化原理及性能[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周晓松;彭述明;郝万立;龙兴贵;李宏发;罗顺忠;;Zr_3V_3O合金的结构及吸放氘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黄国杰;谢水生;米绪军;李华清;;高速铁路用Cu-Cr-Zr合金的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丽娟;肖树龙;陈玉勇;;Mo含量对牙科用Ti-Mo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6 柳瑞清;刘东辉;胡斐斐;刘羽飞;;Si含量对铸态C72500合金的组织及性能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本力;李莉;郑玉峰;;生物医用Ti-Nb基合金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冒国兵;张光胜;孙宇峰;刘琪;余小鲁;;Mg-5Al-xY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A];第十三届21省(市、区)4市铸造会议暨第七届安徽省铸造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霞;赵栋梁;张羊换;许剑轶;胡锋;张胤;;球磨La_2Mg_(17)与Ni复合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热焱;曲迎东;邱克强;;Sb对Mg-4Si合金中Mg_2Si相形貌与结构的影响[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有观;日本研制出两种新钛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王祝堂;航空航天铝合金发展的里程碑(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光山;Y和Nd对Mg-Zn-Mn-Sn系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2 鲁若鹏;Mg-Zn-Y合金中LPSO相的调控及其对阻尼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万刚;镁合金变形组织、织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力学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周振平;Al-Fe合金熔体处理及凝固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5 史鹏;合金化元素钛对U-0.79wt.%Ti合金氢化行为影响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6 李宝增;基于稳定固溶体团簇结构模型的Fe基多元合金[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婷;EW75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在制备加工中的演化[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3年

8 周宇;新型医用钛合金的制备、热机械加工工艺及表面生物活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侯清宇;Mg-Gd-Y合金的塑性变形特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曹鹏;多元共电沉积Mg-Li-X(X=Sn,,La,Zn-Mn)合金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雪林;非晶Mg-Ni合金的结构改性及电化学储氢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童立甲;Fe-Mn合金的弹性性能和电子结构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李冬;高强高韧Ti-Al-Fe-V-Cr-Zr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4 程艳茹;晶粒度对Mg-Ca-Nd合金力学及腐蚀性能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秋平;稀土元素对7075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及回归工艺的优化[D];郑州大学;2015年

6 石磊;Al-10Si-2Cu合金共晶团的细化及其对热裂敏感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7 宁韶奇;Al对Fe_(81)Ga_(19)合金显微组织及磁致伸缩应变的影响[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8 张永锐;Al-Si-Ge合金中Si(Ge)相的演变及控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汪光亮;铸造Al-11.9Si-3.5Cu-1.7Ni-0.8Mg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徐兴隆;Zn元素对7072Al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铸造Al-11.9Si-3.5Cu-1.7Ni-0.8Mg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91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