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耐热钢变形机制三维映射关系构建及电镦关键参数非线性加载路径设计
本文关键词:奥氏体耐热钢变形机制三维映射关系构建及电镦关键参数非线性加载路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奥氏体耐热钢 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晶粒尺寸 有限元模拟
【摘要】:本文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的等温热压缩试验,获得该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曲线,研究了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钢的高温变形行为特点。通过获得的试验数据计算出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功率耗散因子(η)和失稳系数(ζ),并绘制了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钢的三维功率耗散图、三维失稳图以及加工图,结合对微观组织的分析,获得该合金发生稳健变形的温度及应变速率工艺参数范围,最后建立了该合金的三维变形机制图。根据识别出来的细晶变形区域初步建立电镦工艺的电流-速度非线性加载模式,并通过再结晶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和电镦外形等指标对速度-电流非线性加载模式进一步优化,获得最优非线性电流-速度加载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①在变形温度为1203~1403 K、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对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钢进行热压缩试验,并获得了设定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分析得出,由动态回复为主要软化机制的应变应变曲线随着应变的增加先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达到峰值后逐渐趋于平稳状态;而由动态再结晶为主要软化机制的应变应变曲线随着应变的增加先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达到峰值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之后再趋于稳态。②根据热压缩试验获得的真应力、应变数据,基于动态材料模型为基础的加工图理论,绘制出三维功率耗散图、三维失稳图、三维加工图以及三维变形机制图,并识别出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钢的加工安全区以及各变形机制。对加工图进行分析,确定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钢发生稳健变形的温度区间在1333~1403 K,应变速率区间在0.01~0.66 s-1。③利用Fortran软件开发了3Cr20Ni10W2奥氏体耐热钢的再结晶和晶粒尺寸子程序。通过热压缩数值模拟以及金相结果,验证了该子程序的可靠性。④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电镦的数值模型,并且结合三维加工图识别出的最佳变形应变速率范围,对电镦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非线性电流-速度条件下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可知:随着加载电流的减小,坯料温度降低,再结晶体积分数稍稍升高,晶粒尺寸呈减小趋势;随着后退速度的减小,温度、再结晶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均会有所降低。⑤综合考虑电镦制件成形的晶粒尺寸还有再结晶体积分数以及轮廓外形,选择出最优的非线性电流-速度加载方案,为实际气门电镦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奥氏体耐热钢 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晶粒尺寸 有限元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21
- 1.1 引言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电镦成形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流变行为研究方法及现状11-14
- 1.2.3 稳健动态再结晶型变形机制识别方法及现状14-16
- 1.2.4 再结晶与晶粒尺寸模拟的研究现状16-17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7-19
-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7-19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19
- 1.4 本章小结19-21
- 2 奥氏体耐热钢热压缩实验研究21-25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21
- 2.1.1 实验材料21
- 2.1.2 实验方法21
- 2.2 热模拟物理压缩实验21-23
- 2.2.1 压缩试样制备21
- 2.2.2 实验设备21-22
- 2.2.3 实验工艺流程22
- 2.2.4 实验结果及分析22-23
- 2.3 金相实验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奥氏体耐热钢的可加工性能研究25-39
- 3.1 加工图的构建原理25-27
- 3.2 三维加工图的建立27-36
- 3.2.1 奥氏体耐热钢三维应力应变图的建立29-30
- 3.2.2 奥氏体耐热钢三维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图的建立30-31
- 3.2.3 奥氏体耐热钢三维功率耗散图的建立31-32
- 3.2.4 奥氏体耐热钢三维流变失稳图的建立32-33
- 3.2.5 奥氏体耐热钢加工图的建立33-36
- 3.3 奥氏体耐热钢三维变形机制图的建立36-37
- 3.4 本章小结37-39
- 4 奥氏体耐热钢热压缩的微观组织模拟39-57
- 4.1 刚塑性有限元基本理论39-40
- 4.1.1 基本原理39
- 4.1.2 MSC.Marc软件39-40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0-41
- 4.3 边界条件及工艺参数41
- 4.4 模拟结果分析41-48
- 4.4.1 动态再结晶分数模拟41-45
- 4.4.2 晶粒尺寸模拟45-48
- 4.5 金相验证48-56
- 4.6 本章小结56-57
- 5 奥氏体耐热钢电镦工艺中非线性加载路径设计57-69
-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7-59
- 5.1.1 几何模型57
- 5.1.2 接触条件57-58
- 5.1.3 边界条件58-59
- 5.2 非线性加载路径初步设定59-61
- 5.2.1 非线性加载电流59-60
- 5.2.2 非线性加载后退速度60-61
- 5.3 模拟结果分析61-65
- 5.3.1 温度模拟分析61-62
- 5.3.2 等效应变速率场模拟分析62-63
- 5.3.3 晶粒尺寸分布模拟分析63-64
- 5.3.4 再结晶体积分数模拟分析64-65
- 5.4 最优非线性加载路径的确定65-67
- 5.5 本章小结67-69
- 6 结论与展望69-71
- 6.1 结论69
- 6.2 展望69-71
- 致谢71-73
- 参考文献73-79
- 附录79-83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9
- B. 发明专利79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成果目录79-80
- D. 三维功率耗散图构建程序代码80-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增武;刘蕊;冯刚;赵永宁;田学雷;;磁性法评价奥氏体耐热钢的材质劣化[J];热力发电;2009年12期
2 徐向棋;吕昭平;;新一代新型抗高温氧化奥氏体耐热钢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1年12期
3 张彦生 ,师昌绪 ,李有柯;铁-锰-铝奥氏体耐热钢的研究[J];金属学报;1965年03期
4 沈保罗;奥氏体耐热钢的疲劳性能[J];热加工工艺;1989年02期
5 于春和,樊景云,万国庆;奥氏体耐热钢气阀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6 刘民治,白福山;关于弥散强化奥氏体耐热钢的一些实验[J];金属学报;1963年01期
7 赵金山,姚志国,侯菊侠,吴伟庆;稀土含氮奥氏体耐热钢在冷却机扬料板上的应用[J];铸造技术;2001年05期
8 汤国华;稀土在含氮奥氏体耐热钢中的作用机理和冶炼工艺[J];铸造技术;1996年01期
9 ;铬锰氮奥氏体耐热钢晶间腐蚀的研究[J];北京钢铁学院学报;1960年06期
10 彭日辉 ,李敏之 ,孙林淼;奥氏体耐热钢焊缝柱状晶与凝固裂纹断口形貌的研究[J];钢铁研究总院学报;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龙妹;陈雷;刘晓;干勇;仇圣桃;叶晓宁;;稀土对节镍奥氏体耐热钢热强性的影响[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2年
2 赵永宁;岳增武;;TP304H奥氏体耐热钢炉管的组织性能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二届优秀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建国;奥氏体耐热钢 DCNX1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建婷;奥氏体耐热钢变形机制三维映射关系构建及电镦关键参数非线性加载路径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2 刘艳芬;超超临界锅炉用奥氏体耐热钢热变形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田丽倩;奥氏体耐热钢HR3C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方园园;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3C的析出相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宋磊峰;NH4奥氏体耐热钢热变形行为及抗氧化性能和强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尹强;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焊缝组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9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59672.html